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春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小麦条锈病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西南麦区和甘肃陇南、陕西南部等地蔓延扩展速度加快,湖北襄樊、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和平凉等地也零星发病。截止2月20日,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和甘肃5省市已发病450万亩,呈现发病早、病点多和扩展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铁核桃属胡桃科、胡桃属,别名泡核桃、深纹核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全境,四川南部、广西西部及西藏东南部,为中国原产。其人工栽培历史在500年以上,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等地区的重要经济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基于HYSPLIT-4模式的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HYSPLIT-4模式,利用历史气象数据,研究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远程传播规律,特别是西北、华北、新疆、四川、云南、贵州之间的菌源关系。结果表明:秋季,西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四川、云南、贵州,四川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西北、云南和贵州,云南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贵州,贵州外来菌源主要来自于云南;春季,华北菌源主要影响华北地区,西北菌源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四川的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四川、云南、贵州的菌源对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有很大影响。其他地区的菌源对新疆几乎没有影响;虽然新疆的菌源偶尔可以传播到其他地区,但是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市场信息     
今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将偏重发生根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有关专家调查分析,今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程度重于2005年,发生面积约9亿亩次。小麦条锈病将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宁夏南部、青海东部、陕南、鄂北、豫南、新疆西部大流行,发生面积可达7000万亩  相似文献   

5.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考查西南冬麦区新近育成小麦新品种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良冬小麦品种,试验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4个省市新近育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川麦43、川麦42、内麦836、绵麦185、内麦9号以及川麦59在四川省南部丘陵区种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红腹锦鸡(Chrysolophuz pictus)为鸡形目雉亚科锦鸡属禽类,是我国的特有种类,没有亚种分化。分布于河南、云南东北部、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南部、甘肃、长白山脉等地,1993年被定为甘肃省“省鸟”。  相似文献   

8.
中华蚱蜢,又名尖头蚱蜢,为杂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广泛,有高粱、小麦、水稻、棉花、各种杂草等作物,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北至黑龙江,南部到海南,西至四川、云南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成对比较假设测验,通径分析及S.A.Eberhart-W.L.Russell方法,分析了小麦新品种川育12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46个不同地点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川育12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增产潜力大,生广。  相似文献   

10.
<正> 二星椿Stollia guttigck (Thunberg)属半翅目,椿科,椿亚科,80年代以来,在山西省南部广大丘陵旱垣地区为害日趋严重。为了减轻虫害,确保小麦高产,笔者于1987~1990年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和大田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分布及为害二星椿在山西省主要发生在临汾、古县、安泽、长治、晋城、运城等地。河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也有分布。二星椿主要为害小麦、大麦、水稻,其  相似文献   

11.
毛艳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3):712-721
[目的]对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明晰各省份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实现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2—2016年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线性加权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考察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考察期内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介于0.1421~0.3832,旅游业综合指数介于0.0036~0.3398,均表现为波动变化态势,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522,表明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但考察期内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均不高.四川和云南属于现代农业滞后型,内蒙古、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为旅游业滞后型.西部地区所有省份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协调指数均小于0.3500,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二者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从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阶段来看,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等9个省份均属于颉颃耦合阶段;宁夏位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青海在2013和2015年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其余年份均为颉颃耦合阶段.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均值介于0.1193~0.3882,包含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3个等级.其中,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和陕西等6个省份均属于轻度失调,贵州、甘肃和新疆均属于中度失调,青海和宁夏均为严重失调.[建议]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旅游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以此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SDS-PAGE法分析了64份中国西部特有小麦征集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从34份云南小麦中,发现2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和null、7、2+12);从24份西藏小麦中,发现3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8、2+12, null、6+8、2+12和null、7+8、2),其中西藏小麦TB18的Glu-D1位点仅编码亚基2;从6份新疆小麦中,观察到1种高分子量谷蛋白谱带(null、7、2+12)。在云南、西藏和新疆这3种中国西部特有的小麦材料中,Glu-1位点分别出现4(Glu-A1c、Glu-B1a、Glu-B1b和Glu-D1a)、5(Glu-A1c、Glu-B1d、Glu-B1b、Glu-D1a和Glu-D1?)和3个(Glu-A1c、Glu-B1a和Glu-D1a)等位基因。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材料内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1574、0.1366和0,表明云南小麦和西藏小麦材料内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位点的遗传变异要高于新疆小麦。云南小麦、西藏小麦和新疆小麦A、B和D基因组的Nei's平均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0、0.2674和0.0270,这说明在遗传多样性方面,Glu-B1位点最高,其次为Glu-D1位点,Glu-A1位点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澳大利亚四川小麦合作项目是1999年我国科技部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 C IA R)签署的“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改良四川小麦”国际合作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43万澳元。该项目是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后四川承担的第一个大型农业国际合作项目。从2000年4月该项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农科院"十五"小麦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四川省第二犬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00万由(1亩=1/15公顷,下同),占小春作物总面积的68%,居全国第6位、西部第1位,小麦在四川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四川小麦生产一直面临着条锈病危害重、加工品质差、产量低三大难题,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了四川小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健  王家伦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108-109,126
中国西部茶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市、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茶叶发展迅速,2004年西部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全国总面积的1/3,茶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30%,产值约为全国总产值的1/4,茶叶出口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十省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新疆、宁夏、青海、西藏、陕西、甘肃)废水污染河流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四川的废水污染河流情况综合评估得分最高,具体得分为1.618706077;西藏的废水污染河流情况综合评估得分最低,具体得分仅为-0.962992192。西藏、青海、宁夏废水污染河流情况综合评估属于第一类,四川废水污染河流情况综合评估属于第二类,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废水污染河流情况综合评估属于第三类,废水污染河流的程度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茶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重庆、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市、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茶叶发展迅速, 2004年西部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全国总面积的 1/3,茶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30%,产值约为全国总产值的1/4,茶叶出口快速增长。 1 西部茶业发展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消费和绿茶消费热,  相似文献   

18.
<正>堪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小麦种植带,小麦种植面积约6900×10~4亩,年产值占全州经济收入27%。这个州的作物种植,划分为西部作物中心、西北作物区、中心作物区、北部作物中心、南部作物中心、东北作物区、东部作物中心、东南作物区、西南作物区等九个种植区,小麦产量以西北区和南部中心最高,其次是中心区、西部中心,东北区、东部中心和东南区小麦总产偏低,但其小麦品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产区。小麦的合理种植,为小麦生产管理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结合CERES-Wheat作物模型数据,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中国未来(2070s)小麦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中国雨养小麦有3个大的负敏感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中国灌溉小麦对气候变化普遍较敏感,其敏感区的分布与雨养小麦大体相同,但程度有所减轻。东北和西北地区是中国灌溉小麦的强度负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及其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为中度负敏感区。在考虑适应措施的条件下,雨养小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不脆弱,出现增产现象。中国灌溉小麦的脆弱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灌溉小麦生产面积的2/3。强度脆弱区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中度和轻微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贵州等地。  相似文献   

20.
西南爱牛民俗活动--牛王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农村出现了一个以爱护耕牛为实际内容的民俗活动——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一日,农户煮糯米喂牛,祭祀“牛王”,这种活动对保护耕牛健康使之安全越冬有一定作用,几个世纪以来盛行不绝,并逐渐传播到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