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现状及HbA1c水平,探讨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与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Ⅱ型糖尿病老年人共316名进行抑郁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生化检查.结果 47.5%的Ⅱ型糖尿病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高值,且抑郁检出率为25.6%;抑郁组与非抑郁组Ⅱ型糖尿病老人FPG,2h-PG及HbA1c等生化指标存在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并发症、抑郁是影响HbA1c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Ⅱ型糖尿病老年人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抑郁患者血糖控制能力较差,临床医生应注重糖尿病老年人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降低HbA1c水平,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降糖降脂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33例,B组(沙格列汀单独用药组)36例,C组(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用药组)35例,连续治疗2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间的各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各组FPG、HbA1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A组与B组的4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B组之间除了LDL-C外,其它3项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相当,两者联用有更显著疗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继续按照糖尿病的一般治疗进行教育与自我检测血糖,同时按照医院治疗方案进行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于2010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运动指南》中的推荐,制定针对个体的不同中等强度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及12个月后晨起空腹状态测定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研究显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六经辨证分型与临床相关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84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六经辨证分型、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并分析不同证型之间指标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分型以少阴证最多见(52.17%),且年龄最大,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阴证病程较长,与阳明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阴证、少阳证、阳明证HDL-C均低于对照组,LDL-C均高于对照组,所有证型组TG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少阴证、少阳证HDL-C高于阳明证,少阴证TG高于少阳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长及病程较久患者,治疗上应注重温阳散寒;不同证型的HDL-C、TG水平不同,对糖尿病六经辨证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少阴证、少阳证、阳明证型患者在治疗上应注重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注射液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中等体力活动,戒烟、限酒,血压高者给予降压等,血脂异常者给予调脂.治疗组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3餐前皮注(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30 min皮注.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FBG、2hPBG、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后,FBG、2hPBG、HbA1c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强化治疗,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减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血脂代谢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比2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PAD组)、25例2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2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浆Hcy、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指标的水平。所有受试者均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结果 PAD组的Hcy、CysC、HbA1c值和血浆总胆固醇(CHO)及甘油三酯(TG)水平最高(P<0.01或0.05);DM组的Hcy、CysC、HbA1c值及TG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或0.05);PAD组和DM组的BMI高于对照组(P<0.01);PAD组的腰臀比高于对照组(P<0.01);PAD组的病程较DM组长(P<0.05)。结论高HcyC、Cys水平及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自拟益气养阴汤加耳针埋穴)和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各32例。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联合耳针可能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而起到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且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片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联素(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LVD)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存在LVD分为NON-LVD组68例和LVD组5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aspin、APN水平,并测定各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相关指标,分析血清vaspin、APN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T2DM伴LVD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NON-LVD组、LVD组患者WHR、FBG、HbA1c、TG、FINS、HOMA-IR、TC、hs-CRP、ABI等呈升高趋势,血清vaspin、APN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与ABI呈正相关,而与FBG、HbA1c、TG、hs-CRP和HOMA-IR呈负相关,且血清APN与vaspin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aspin、APN、HbA1c、HOMA-IR是T2DM伴L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APN水平降低是T2DM患者L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监测T2DM伴LV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地中海贫血孕妇妊娠糖尿病(GDM)筛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GDM组(包括GDM地贫组44例和GDM非地贫组87例)和非GDM组(包括非GDM地贫组104例和正常妊娠组160例)进行GSP和HbA1c测定。结果 HbA1c值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地贫组和非GDM地贫组GSP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和GSP对GDM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19.1%和26.7%。结论监测GDM血糖情况时,HbA1c值受地中海贫血影响较大,而GSP则受干扰较少;不能以普通人群的HbA1c和GSP参考标准作为GDM的诊断切点,应以妊娠妇女为研究人群重新建立相应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丹蒌片,对比2组治疗12周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1c、FBG、2hPBG、HOMA-IR及BM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大学生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调节糖代谢,降低体重指数,有助于促进此类患者良性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患者血清中TM和EHDF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该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2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组、25例糖尿病组及20例正常组血清中TM与EDHF的表达,统计检测相关数据.结果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组及糖尿病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中TM与EDHF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组与糖尿病组、正常组比较,血清中TM与EDHF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M与EDHF在糖尿病各组间血清中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 TM与EDHF参与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其可能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对链脲佐菌素(STZ)t-导形成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及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并设立对照组。加味桃核承气汤水煎剂10mr/(b·d)(1g/ml生药)灌胃56d,检测第14、28、42、56天的血糖和脂类代谢指标,检测第56天的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含量;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各组胰岛素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可以通过降低血糖和改善脂代谢紊乱来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糖康抗氧化应激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康高、中和低剂量组和达纳康组,每日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体重和非空腹血糖;第12周末,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和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视网膜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升高,约为正常组的5.33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提高血清及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1),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降低(P0.01)。糖康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酵母铬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酵母铬,探讨其对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酵母铬能显著降低胰岛素的含量(P0.05),改善饲料报酬(P0.05),降低血清中尿素氮、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P0.05),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的含量以及葡萄糖/胰岛素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的比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及其与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脑梗死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发病3 d内的hs-CRP水平,部分患者第7天复查hs-CRP,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DF)、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同时测定23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比对照组A、对照组B的hs-CRP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A比对照组B的hs-CRP增高,差异有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与复查组hs-CRP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查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重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P〈0.05),中型脑梗死的hs-CRP水平高于轻型,差异有意义(P〈0.05),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关系;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无相关性;以hs—CRP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FIB、血糖、收缩压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s-CR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一种手段,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预测因子.hs—CRP与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糖、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是优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