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2011年,我们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苎麻主产区进行根腐线虫病调查;采集苎麻根腐病病蔸和病土,并分别利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和蔗糖离心浮选法从病根和土壤中分离植物病原线虫,根据形态特征对分离到的植物病原线虫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苎麻根腐病病根及根际土壤中主要发现4种植物寄生线虫,根据形态特征,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coffeae)、穿刺短体线虫(P.penetran)、长针属线虫(Paratylenchussp.)和丝尾属线虫(Filenchussp.);其中,后2种线虫均在苎麻园中首次报道;2)四种线虫中,咖啡短体线虫发生最为普遍,存在于大多数样品中(约91%);丝尾属线虫次之,存在于54.5%的样品中;穿刺短体线虫较少,存在于少数样品(18.2%)中;长针属线虫最少,仅在13.6%的样品中检测到.3)根际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数量,随麻园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多;同时,土壤类型也对线虫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稔根际根腐线虫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6 年,广东和广西植物线虫种类调查期间,从地稔(Melastoma dodecandnun)根部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种根腐线虫。经形态学观察、rDNA (LSU D2D3 和 ITS)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最短尾短体线虫是全球最重要的 11 种根腐线虫之一。地稔是最短尾短体线虫的新寄主。地稔根际线虫类群调查与鉴定,可为地稔线虫病害的发生与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类型和纬度大豆田植物线虫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根嗣有多种植物线虫,有些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可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贝漫浅盘法收集我国9个省86块大豆田土壤线虫,分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纬度大豆根围植物线虫群体分布特征,以明确大豆田植物线虫群体结构和分布,为从线虫生态角度评价土壤健康状况、控制大豆根部病害和大豆根际微牛态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豆根围植物线虫的群体分布与土壤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有机质丰富型土壤中植物线虫群体结构相对较丰富;贫瘠型土壤中植物线虫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纬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共鉴定出植物线虫13个属,丝尾垫刃属(Filenchus)、短体属(Pratylenchous)、垫刃属(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和茎线虫属(Ditylenchus)在黑龙江省大豆田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几种不同分离方法对植物丝状寄生线虫分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植物根样或根际土样,浅盘法的分离效果均显著性地优于改良的贝尔曼(Baermann)漏斗法;糖水离心漂浮法对土样中植物丝状寄生线虫的分离效果均极显著性地优于浅盘法与改良的贝尔曼漏斗法.  相似文献   

5.
郭宁  石洁 《玉米科学》2012,20(6):132-136
对我国北部及中东部9省(直辖市)的57市(县)采集玉米根际土壤样品,从92份土样中共分离到17属植物寄生线虫,即垫刃属(Ty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杆垫刃属(Rhabdotylenchus)、平滑垫刃属(Psilenchus)、叉针属(Boleodorus)、巴兹尔属(Basiria)、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短体属(Pratylenchus)、小环属(Criconemella)、茎属(Ditylenchus)、纽带属(Hoplolaimus)、盾属(Scutellonema)、盘旋属(Rotylench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拟盘旋属(Pararotylenchus)、真滑刃属(Aphelench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其中,矮化属线虫分布较广,占样本总数的58.70%;螺旋属线虫的相对丰度最大,占线虫总数的47.53%,这两属线虫为玉米根际土壤中的优势属。对不同地区线虫种群进行分析得出,螺旋属线虫为山东、安徽、江苏及河南省的优势属,矮化属线虫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和河北省(市)的优势属,垫刃属线虫是吉林省的优势属,短体属线虫为辽宁和河南两省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中国小麦短体线虫的种类及地理分布,对采自中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42个小麦短体线虫样品进行了基于mtCOI基因的序列比对和种群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短体线虫mtCOI片段长度为412~432 bp;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小麦短体线虫种类主要有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3种。落选短体线虫是中国麦区的优势种群,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咖啡短体线虫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分布比较广泛,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陕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有零星发生;此外,样品中存在单一种群侵染和复合种群侵染,二者分别占总样品数的76.18%和23.82%;落选短体线虫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复合侵染相对较为普遍,在山东、河南、江苏和陕西等省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番石榴变黑腐烂的根组织内分离和鉴定了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该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形态测量的结果,其鉴别特征为:唇环2个,唇盘椭圆形;唇片6个,包括2个侧唇片和4个近圆形亚中唇片,侧器孔窄圆形、位于唇盘两侧;口针长15.3~19.9 μm,口针基部球圆形;单卵巢直伸,受精囊不明显,后阴子宫囊长度略小于阴门处体宽,阴门位于虫体长度的83%~86%;尾宽圆锥形,腹面环纹16~21条,末端光滑、宽圆。对该线虫rDNA-ITS和28S rDNA-D2D3区进行扩增、测序与比对分析,其序列大小分别为730 bp和779~780 bp,与已登录的短尾短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89%~93%和97%~99%,D2D3序列比ITS序列更适于P. brachyurus分子鉴定。根据对病根组织内线虫的分离和染色观察,证实了短尾短体线虫能侵染番石榴根系并引起根表皮产生褐色斑痕和变黑腐烂等症状,这是首次在中国的番石榴上发现该线虫。  相似文献   

8.
2011~2014年,调查了海南省6个县市125份甘蔗根际土样的植物线虫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海南甘蔗地每百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植物寄生线虫57条,其中沙性土壤中线虫平均含量达到143条,高于粘性土壤的42条。所分离出的线虫分布于13个属,包括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剑线虫属(Xiphenema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拟毛刺线虫属(Paratrichodorus spp.)、拟长针线虫属(Paralongidorus spp.)、螺旋线虫属(Helicotylenchus spp.)、肾形线虫属(Rotylenchulus spp.)、垫刃线虫属(Tylenchus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 spp.)和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 spp.)等。根据形态学特征及测量值,初步鉴定饰环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annulatus)及玉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zeae)为海南甘蔗上的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9.
链霉菌Snea49是从大豆根际中分离得到的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采用离体贝氏皿室内测定放线菌Snea49的发酵代谢产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3种植物寄生线虫和自由生活的小杆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贝式小皿检测菌株Snea49的代谢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对甘薯茎线虫毒力次之,对土壤中非靶标小杆线虫毒力最弱,即对不同种类线虫存在选择性毒力差异,而且随稀释倍数增加毒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根际养分有效性、植物生长发育等关系密切.土壤磷素营养的差异可引起植物根系分泌物和根形态的变化,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还少有报道.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磷浓度处理对生长在黑土土壤上3个采样时期(v3、R1和R3期)的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对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片段进行解析,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VCA).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随生育期而迁移,说明生育时期较磷浓度处理而言是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磷浓度处理产生分异体现在v3期,细菌结构产生分异体现在v3和R1期,说明磷浓度处理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豆生育的早期,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这种差异弱化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州海关2002~2010年广东全省观赏植物进口的统计数据,对广东进口观赏植物类别的情况、运输方式、不同性质的企业的进口情况、主要进口地区的进口情况、观赏植物进口额的变化、从各大洲进口观赏植物的情况和向广东出口观赏植物较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观赏水草是水族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日渐成熟。淘宝在售的观赏水草有淡水观赏水草17科22属96种(含品种),海水观赏水草10科11属13种。其中,淡水观赏水草有20种只具有观赏用途,占总种数的20.83%;76种兼具稳定水质和观赏用途,占总种数的79.17%。海水观赏水草有3种只具有观赏用途,2种兼具观赏和净化水质的用途,8种具有观赏、净化水质和饲用3种用途。淡水种类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种,仅13种在中国有分布,仅占总种数的13.54%;海水种类由于海水传播的特殊性,均为全球广布种或东太平洋种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层析分析法筛选出株型、株高、花色等14个酢浆草属(Oxalis)植物观赏性状评价指标,对随机选择的40个球根酢浆草属植物进行观赏性评价。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从观赏性方面对酢浆草属植物进行评价。14个指标中,株型、花色、冠幅、花量所占权重值均较大(>0.09),是影响酢浆草属植物观赏价值最重要的指标。在评分标准中,心形叶、白花、肉质叶、大花径分值较高,均为5分。为酢浆草属植物观赏盆栽品种(种)的选择、DUS测试指南性状指标的筛选、育种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40个参评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有钝叶酢‘锂辉石’(O. obtuse ‘Kunzite’)、芙蓉酢‘晨光’(O. purpurea ‘Alba’)和迷糊酢(O. ambigua)等6种,其得分均>3.499,这几种植物观赏性高、适应性强,是极具开发和应用价值的优良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太空搭载诱变是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太空搭载种子诱变的百子莲SP1代实生苗为材料,以国际百子莲新品种测试标准为指导,对29株8~10年生苗的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5个形态指标中提取出6个主成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受试植株进行整体观赏性评价;以多样性较高的观赏部位——花(花序)为对象,采用层次-关联分析法对百子莲花部的观赏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试植株在15个形态指标上的差异显著,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集中在0.2~0.6之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主因子分析表明,在百子莲诱变群体中,与株高、花序型相关的因子对观赏性影响较大,这些也是易产生变异的性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对29个受试植株的观赏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总体观赏性较高的植株,如植株506、445、319的花量、花序高度等指标均较高,适合进一步无性繁殖保持其优良性状。对花部的15个指标进行加权灰度关联系数计算,排序前6的指标为花量C1、花期C13、花色C7、花序直径C2、初花度C14和小花苞色C8,每个指标权重均大于6%,权重总和大于70%。结合连续2 a的调查发现,花色、花梗色、花量、初花度等指标相对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由此筛选出花色具有渐变特征的植株445,适合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通过杂交选育获得更具观赏性的后代。通过单一指标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单一指标的变异株选择,利用热图法评价太空诱变的百子莲成年植株在生长过程中的性状变化。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百子莲植株和花部的观赏性评价体系,对百子莲新品种的选育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锦杜鹃原名天目杜鹃,是杜鹃花属的一种园林观赏植物。阳明山云锦杜鹃群落分布在海拔1500m左右的阳明山主峰山顶,是一地带性山顶苔藓矮林群落。本文从形体特征,群落的色彩、质地、季相特征等方面对阳明山云锦杜鹃的园林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Pratylenchus penetrans andP. crenatus were the dominant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in potato roots and soil in Prince Edward Island. No nematodes were recovered from potato tubers. Forage legumes and grasses grown in rotation with potatoes also harbored large populations of root lesion nematodes. The amount of water moving through the stems of potato plants infected withP. penetrans in the greenhouse generally was less than in nematode-free plants;P. crenatus did not produce this effect. Telone-II, Telone-C-17, and Temik reduced the number of nematodes substantially in field plots. Yields of Superiors, Kennebecs, Sebagos and Netted Gems in nematicide-treated plo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untreated plots. There was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tubers in the Telone-treated plots.  相似文献   

17.
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其多样化的花朵、叶片和植株形态使其具有开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新花卉的潜力。近年来,国产苦苣苔科植物,尤其是报春苣苔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世界苦苣苔协会(The Gesneriad Society, GS)进行登录的报春苣苔属新品种日渐增多,而该属也有望得以被我国农业农村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但是目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国内外均无相关的DUS测试指南与标准,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开展。因此,本研究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参考UPOV关于同科不同属的、源自不同国家的测试指南,结合资源现状,研制适用于我国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测试的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详细研讨,为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提供测试技术的支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该类植物测试技术规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为将这一类群的新品种培育、园艺化、产业化和新品种保护提供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Granular aldicarb and carbofuran, systemic carbamate insecticides, were applied at 3 lbs active per acre to compare their control of the meadow nematode (Pratylenchus penetrans). These systemic pesticides were applied either in two bands 2–3 inches from both sides of and at the lower plane of the seed-piece or in one band 4–5 inches wide and 1/2 inch above the seed. Two months after planting, nematode populations were greatly reduced in soil and roots from plots treated with either chemical and with both placement methods. Aldicarb provided effective control longer into the growing season than did carbofuran. When compared with carbofuran, aldicarb-treated potao plants lived longer and produced a greater increase in yield over the untreated plots. Yield increases were greater when either systemic was applied in side bands than when placed over the seed.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根寄生线虫的种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1995年对采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和江苏等省的玉米根寄生线虫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共鉴定出14属的36种线虫。即:丝尾垫刃线虫属Filenchus1个种;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10个种;拟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oides1个种;矮化线虫属TylenchorhyNchus3个种;纽带线虫属Hoplolaimus3个种;螺旋线虫属Helicolylenchus4个种;盘旋线虫属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