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柱花草胚胎发育过程中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上述胚珠和胚体的结构成分在胚胎发育进程中相继发育然后程序性地死亡。胚珠受精作用发生后,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发育形成珠被绒毡层。原胚时期,珠被绒毡层外侧的内珠被细胞退化。球形胚时期,珠被绒毡层退化。鱼雷形胚时期,胚柄退化。扩大生长胚时期,胚乳细胞退化。内珠被、胚柄及胚乳细胞的发育和程序性死亡均与不同发育时期胚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形态建成相关。  相似文献   

2.
关于珠茶起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丰镐  张乐尔  王金贤 《茶叶》2003,29(1):50-50
珠茶是我国主要出口茶类之一 ,过去一贯是浙江省独家生产。珠茶形圆味醇 ,在国外素享盛誉 ,被称为“绿色的珍珠”。但关于珠茶生产的起源和原产地 ,迄今未有确实的报导。我们长期在浙江从事珠茶的加工和对外贸易工作 ,曾对珠茶的起源搜集一些资料 ,尤其是在撰写《浙江省茶叶志——加工篇》过程中 ,广阅了一些历史资料 ,对珠茶的起源有些了解 ,但总感资料不够充实 ,未敢妄加论述。近日由陈爽文主编的《中华茶叶五千年》,其中记述了鲜为人知的古代珍贵史料 ,其中一些记载与我们搜集的资料吻合 ,证实了资料的可靠性。为此。对珠茶的起源及原产…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昌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光汉 《茶叶》2000,26(4):222-224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茶树良种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只要产量高,就是个有推广价值的好品种,而优质却被人们所忽视,如新昌一直被列为珠茶产区,即使珠茶的质量再优,茶价也封顶,甚至还出现良种劣价,客观上起到了阻碍良种发展的抑制作用,因此,茶树良种发展甚为缓慢.在我们老一代茶技干部化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新昌县仅发展了1500亩左右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2%多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6种常用杀虫剂[三氯氟氰菊酯、乐果、高净蚧、敌介灵、毒死蜱及自行混剂(乐果+毒死蜱)]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及其寄生性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毒性。结果表明:乐果、毒死蜱、混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余药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的毒性较小;所有供试药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和跳小蜂成虫毒性大,对副珠蜡蚧跳小蜂幼虫期和蛹期存活影响小,但药剂处理蛹期和幼虫期的跳小蜂都能缩短其羽化后成虫寿命。综合考虑:在橡副珠蜡蚧大发生而跳小蜂较多的胶园可优先选用乐果和毒死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珠茶是我国特有的绿茶类型,自古以来珠茶加工依赖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珠茶炒干机的研制成功,使珠茶加工彻底摆脱了手工炒制的繁琐工序和繁重体力劳动,还提高了珠茶品质。本文介绍了我国国内首台获国家发明奖的茶机产品——珠茶炒干机的研制过程,以及由珠茶炒干机延伸出的曲毫形茶炒制机,及此类机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研究对荔枝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及其淀粉的动态和引起座果率低的原因,作了较详细的观察,结果如下: (1) 子房两室,每室具一个胚珠。 (2) 倒生胚珠,具两层珠被。 (3) 胚珠发育属厚珠心胚珠。 (4) 胚囊发育为蓼型。开花前,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极核均合并为次生核。成熟胚囊包含卵器(由两个助细胞、一个卵细胞组成),中央细胞及三个反足细胞。 (5) 从孢原细胞分化,雌配子体发育成熟至开花,约需19~21天。 (6) 胚珠早期退化是导致座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7)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胚珠内淀粉的积累是由珠心顶端到胚珠基部,由外珠被到内珠被。胚囊内淀粉主要分布在次生核的周围以及它和卵细胞之间的细胞质中。开花前一天的花柱中已积累大量淀粉粒。  相似文献   

7.
对橡胶种子发育过程中各构成部分淀粉的积累和消失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下(1)在大孢子母细胞早期胚珠组织尚未出现淀粉时,子房壁外层细胞就出现淀粉粒,曾一度随着组织的生长淀粉的积累迅速增加;到大孢子母细胞晚期,内珠被和珠心组织开始淀粉积累时,子房壁淀粉含量迅速下降。(2)外珠被淀粉积累开始比珠心与内珠被早,但淀粉含量增长平缓,一直处于较低矮的水平,至4-细胞原胚期淀粉已全部消失。与受精作用和胚的发育关系很小。(3)内珠被淀粉的积累呈现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胚囊成熟期,合子休眠期和原胚发育期,为受精作用、合子分裂和胚器官分化提供必需的养料,它们之间关系密切。(4)胚囊成熟期,尤其受精作用前夕,珠心淀粉积累达到高峰,细胞中充满淀粉,受精作用后珠心淀粉含量迅速下降,至授粉后30d全部消失。合子分裂经球形胚到心形胚阶段近2个月期间珠心一直没有淀粉积累,至胚胎发育后期器官分化阶段,珠心才重新迅速积累淀粉并最终发育形成外胚乳.  相似文献   

8.
在橡胶树中,以未成熟种子的内珠被为外植体通过其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可以持续不断地诱导体细胞胚胎,该方法称为持久体细胞胚胎发生(Maintained Somatic Embryogenesis,MSE)。然而,直接利用内珠被组织诱导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系不但频率很低,而且迄今仅无性系PB260和RRIM703能够藉此途径实现体细胞胚胎的长期诱导。本研究以体细胞胚胎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和建立可增殖胚性愈伤组织系。组织学分析显示,体胚外植体切口边缘表皮及周维管细胞脱分化导致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所获愈伤组织经继代增殖和筛选最终得以建立胚性愈伤组织系。该新方法被称为间接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Indirect Secondary Somatic Embryogenesis,SSE)。我们还就体胚及内珠被2种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系的潜力进行了深入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体胚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系其频率明显高于内珠被外植体。除了PB260和RRIM703之外,我们通过SSE途径还成功建立了无性系PB217的胚性愈伤组织系,而该无性系之前一直难以用MSE法获得其胚性愈伤系。此外,采用SSE法建立胚性愈伤系所需继代培养的次数也大为减少。对于不少仅实现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无性系而言,该方法无疑为其长期性体胚发生的诱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鲁单981为材料,研究了30000株/hm~2(低密度)和90000株/hm~2(高密度)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的形态及胚乳淀粉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子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类似珠被绒毡层的黑层。黑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时期;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时期。高密度处理的种皮细胞总层数约占低密度处理的1/2,但其各层细胞中的内容物相对较多,种皮形态建成的速度较慢。授粉后10~20d,高密度处理的胚乳淀粉粒明显比低密度处理大且多;而授粉后25d表现相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剖面面积多数集中在0.28~0.56μm~2,约占24.8%,剖面面积大于2.52μm~2的淀粉粒仅占5.2%。  相似文献   

10.
珠茶是我国绿茶的一个独特品种。它以浑圆紧结、色泽绿润、香高味浓、经久耐泡著称于世。珠茶,又称“圆茶”。有人认为是由宋代龙凤团茶演变而来。在诸暨旧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又有一种名圆茶,揉授一叶如凡,焙于仿古龙凤团之制法,售于外洋……”。说明最初的圆茶是仿效宋代团茶的制法是可信的。珠茶究竟何年开始输出,尚缺乏可靠的史实资料。根据片断资料分析,珠茶输出可能始于十七世纪后期。最初出口的珠茶,被译为“Hgson”(贡熙),说是进贡康熙(公元1662—1722年)皇帝的茶叶。1702  相似文献   

11.
<正>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嵊州市第二季度茶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今年嵊州珠茶出口形势喜人,上半年出口珠茶约3万吨,是近10年来出口量最大的。嵊州是中国珠茶集散中心,珠茶出口量占全国珠茶出口总量的55%左右。全市目前有20多万珠茶产销从业人口,1300多家农村初制茶厂,70多家精制出口茶厂,其中有9家茶叶出口企业,出口珠茶主要销往摩洛哥等国家。近年来,嵊州珠茶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8月,全市70多家出口珠茶精加工企业全面完成SC(原QS)食品生  相似文献   

12.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于雌配子体,但两者近同步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亚麻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明珠  李桂琴 《中国麻作》1994,16(2):1-2,32T2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良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1至10月:嵊州茶叶出口总量达46万t,货值1053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7%和11.9%。其中,出口欧盟的珠茶达到533t,这是嵊州珠茶出口欧盟连续第三年突破500t,珠茶输欧之路正越走越宽。嵊州是国内最大的珠茶生产基地,珠茶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欧盟对茶叶进口有着严苛的农残限量标准,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大宗茶叶只能销往非洲国家。销往非洲国家的茶叶每吨获利仅为400~500元,而出口至欧盟国家  相似文献   

16.
珠茶为我国最早出口的商品茶之一,十八世纪初珠茶以“贡熙”茶名曾风靡世界茶坛,被誉为“绿色的珍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珠茶以销西北非为主,次为欧、亚、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茶叶生产的迅速发展,珠茶出口量不断增长,目前,珠茶已行销于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具有300多年出口历史的"平水珠茶",是我国出口茶叶中单个品种数量最大的茶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出口珠茶在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出口价格等方面面临着诸多不利的因素,如何振兴我国整个珠茶产业、加快出口珠茶企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出口珠茶行业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产业协会、出口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合力共抓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三界茶厂是浙江省重点珠茶精制茶厂之一,担负着年产8000吨出口珠茶的精制任务,还经营和生产内销绿茶和茉莉烘青花茶。在深化企业改革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11,(7):31-31
去年8月,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和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召开出口茶质量工作座谈会,全省18家珠茶出口企业负责人签署了《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珠茶出口秩序倡议书》,承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加强自律,不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不低价无序竞争。此后,珠茶出口企业认真履行承诺,产品质量平稳好转,出口产品提价幅度在25%以上,行业自律初步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