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靖薯2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组合994001,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当地平均单产2689 kg,每667㎡比第一对照米拉增产648 kg,增幅31.7%,比第二对照合作88增产898 kg,增幅50.1%,还原糖0.18%,适宜在1800~2550m海拔范围内的微酸性红壤土和沙壤土中栽培,可做大春、小春、秋季和冬旱马铃薯种植,是一个优良的蔬菜、加工兼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靖薯3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A系列杂交实生8005组合,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中熟品种,在当地平均每667m^2产量2 355 kg,比第一对照米拉增产314 kg,增幅15.4%,比第二对照合作88增产564 kg,增幅31.5%。它适宜在海拔1 700-2 200 m区域内的微酸性红壤和沙壤中栽培,适合于大春季种植,淀粉含量20.5%,是一个优良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宣薯4号’是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杂交实生籽选育而成,2009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薯4号’属中晚熟品种,2007~2008年参加曲靖市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6 870 kg,比对照米拉增产6 255 kg,增幅为20.4%,比对照合作88增产10 000 kg,增幅为37.2%。该品种适宜滇东北海拔2 000~2 600 m微酸性红壤土作大春季种植,淀粉18.73%,属鲜食、加工、蔬菜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靖薯3号是曲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0年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A系列杂交实生8005组合,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中熟品种,在当地平均每667m2产量2 355 kg,比第一对照米拉增产314 kg,增幅15.4%,比第二对照合作88增产564 kg,增幅31.5%.它适宜在海拔1700~2200 m区域内的微酸性红壤和沙壤中栽培,适合于大春季种植,淀粉含量20.5%,是一个优良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1 品种来源鄂马铃薯4号系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1994年以“克6717 36”(从黑龙江克山引进)作母本,“鄂马铃薯1号”(674 5×22 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马铃薯品种。原代号:94P9 5。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04001。2 产量表现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1798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26 66%。2001~2002年在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大面积生产示范中,经恩施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产量1158kg/667m2,比对照增产34 5%,其丰产性及综合性状均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6.
‘昆薯5号’是由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提供的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Achirana’בTPS-67’)中经无性世代选育而成,该品种2012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滇审马铃薯2012003号。在2009~2010年云南省马铃薯品种冬作区域试验中,‘昆薯5号’平均产量2 148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31.61%;在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 511 kg/667m2,比对照品种‘中甸红’增产7.80%。‘昆薯5号’中抗晚疫病,高感轻花叶病毒病,重感花叶病毒。蛋白质含量2.33%,维生素C含量32.7 mg/100g,干物质含量20.0%,淀粉含量13.36%,还原糖含量0.08%。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马铃薯早春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德薯2号’是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会-2为母本、PB0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德薯2号’。‘德薯2号’属中熟品种,2006~2007年参加德宏州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358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34.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85 kg,比对照‘合作88’增产21.5%。该品种适宜在德宏州海拔845~920 m冬作马铃薯区推广种植,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8.
‘鄂马铃薯11’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南中552’(4x)作母本、‘DY4-2-10’(2x)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育种程序选育而成,2013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300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 920 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1.8%。该品种适于湖北省海拔700 m以上地区种植,属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9.
张围薯9号(原系谱号94-7-2)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夏波蒂为母本,切普特为父本杂交,后代经河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每667 m2平均产量1 400 kg,比对照品种夏波蒂增产128 kg,增幅10.1%;干物质含量为21.6%,还原糖含量为0.16%。适应在我国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及南方冬作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种植,是一个优良的薯条加工型品种。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黑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覆盖方式、基肥及追肥条件下黑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黑美人品种的种植密度每667 m2控制在3 500株左右比较适宜;采用地膜覆盖可使齐苗期和成熟期相对提早,比对照分别提早7 d和8 d,鲜薯产量每667 m2比覆土露天栽培增产143.8 kg,增幅9.5%;基肥每667 m2施用人畜粪肥3 000 kg+草木灰100 kg,追施钾肥以现蕾初期追加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冀张薯12号(原系谱号2001-9-226)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大西洋为母本,99-6-36为父本杂交,后代经河北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201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每667 m2平均产量1 880 kg,比对照坝薯10号增产498 kg,增幅36.0%;干物质含量19.2%,淀粉含量15.5%,粗蛋白含量3.25%,还原糖含量0.25%。,是一个优良的鲜薯食用型品种,适应在我国北方一作区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69个次(有5个品种在2个省份省审定),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稻185个、籼型两系杂交稻94个、籼型常规稻36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7个、粳型常规稻12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为543.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5.5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95%,籼型常规稻为479.0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粳型杂交稻为617.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16%,粳型常规稻为612.8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45%;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63.31%、籼稻为39.38%,常规稻为61.39%、杂交稻为38.87%。病虫害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鄂马铃薯7号新品种是1998年以AJU-69.1作母本,393140-4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5~2006年在湖北省两年区试中平均667 m2产2 039 kg,比对照鄂马铃薯3号增产8.80%;块茎干物质含量23.7%,淀粉含量17.3%,粗蛋白含量2.46%,鲜薯维生素C每100 g含量为15.2 mg;抗晚疫病。2009年5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鄂马铃薯12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CIP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材料后代选系395049.59作母本,393160-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育种程序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14年1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4001。该品种属早熟品种,2012—2013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低山平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7 739.5 kg/hm2,比对照品种南中552增产21.3%。该品种适宜湖北省低山、丘陵、平原地区种植,属早熟鲜食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专用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我省东北部马铃薯种植区,设置该地区研制的宣农牌马铃薯专用复混肥不同施用量对合作88品种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为同类型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科学施肥研究及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本试验中,以每667m2施用80kg专用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平均单产达到了4216 7kg/667m2,比对照增产鲜薯2383 4kg/667m2,增幅达到了130%。同时,该处理中的平均单株产量、商品薯率和肥料效应等也为最高。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品种延薯7号是2002年以延薯4号作母本、以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在吉林省两年区域试验中667 m2平均产量1 904 kg,比对照东农303增产9.8%;鲜薯维生素C含量18.0 mg/100 g,淀粉含量11.0%,干物质含量19.0%,还原糖含量0.40%,粗蛋白含量1.93%,中感马铃薯晚疫病。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川芋彩1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从引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杂交组合(C92.140×C93.154)选育而成的,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早熟特色马铃薯,在生产试验中,鲜薯产量1 592 kg/667m2,比对照‘川芋56’增产22.2%。鲜薯块茎淀粉含量15.6%,干物质21.5%,还原糖0.23%,维生素C14.5 mg/100 g FW,花青素0.76 mg/kg。它抗晚疫病,中抗轻花叶病毒病和卷叶病毒病,储藏性优于‘川芋56’。适宜四川成都平原及周边低山区、平丘陵区,以及甘孜、阿坝的高山高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2015,(4):255-256
新品种‘延薯9号’是2007年以‘延薯8号’作母本、以‘早大白’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2015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3~2014年在吉林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07 kg/667m2,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26.14%;鲜薯维生素C含量176.0 mg/kg,淀粉含量11.90%,干物质含量23.23%,还原糖含量0.09%,粗蛋白含量1.89%;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是从CIP具有晚疫病水平抗性群体组合395075.54×391679.12实生籽,经过各世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7~2008年在贵州省两年区试中667m2平均产量为1742.8 kg,比对照品种Mira增产14.5%;块茎淀粉含量17.0%,还原糖含量<0.1%,Vc含量11.85 mg.100 g-1鲜薯;抗晚疫病,且属水平抗性类型。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