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楠木是珍贵的用材树种,树形美观,木材昂贵,深受林农喜爱。该文通过营造楠木纯林试验,研究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楠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和坡向均对楠木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下坡位、坡向北更有利于楠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立地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GIS对陕北农牧交错带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为陕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恢复和营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并结合GIS技术,以陕北吴起县周湾镇和长城乡为例,以土壤含水量为指标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得出了立地类型分布图,并计算了各立地类型的面积,同时编制了各立地类型的适生树种表。【结果】水分是制约陕北农牧交错带造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坡位和坡度。【结论】水分条件最好的立地类型主要集中在沟底和坡度较缓的阴坡,该处土地质量较好,植被容易恢复;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类型主要在坡的下部,植被可恢复;坡的上部植被较难恢复,尤其是阳坡;陡坡水分限制较严重,建议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咸宁市浅山丘陵区,为选择适宜泡桐生长的立地条件,对9501泡桐无性系幼林在不同坡向和坡位的生长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泡桐各项生长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影响多达显著及以上程度。②选择其中11项指标的标准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坡向坡位划分为3类,第1类为东坡中部和东坡下部;第2类为北坡上部、北坡中部、北坡下部、南坡中部、南坡下部和西坡下部;第3类为南坡上部、东坡上部、西坡上部、西坡中部。③在此3类坡向坡位中,第1类苗的干部分各生长指标均为最高,苗干削度和接干削度均最小,为最适宜的坡向坡位;第2类的各项指标总体上明显优于第3类坡向坡位,为适宜的坡向坡位;第3类的各项生长指标和质量指标整体表现最差,不适应泡桐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隰县试区河沟流域山水沟水平阶整地的新造林地,设置固定观测样点,分别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对0~50cm土层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晋西南残塬沟壑区半干旱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差异及其动态,找出了造林关键时期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定位观测 ,分析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土壤供水与耗水关系及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坡向的影响 ,水分分布极为不均 ,不同部位水分变化规律的总趋势是 :沟底 >沟坡下部 >塬面 >塬坡 >沟坡中上部 ;幼林地土壤水分消耗大于供给 ,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雨季水分供给充足 ,土壤贮水增加 ;不同坡向水分亏损大小顺序为 :阳坡 >半阳坡 >阴坡 ;从水分利用效率看 ,由于幼林地水分供应不足 ,林木生长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低山地带米老排不同坡位生物防火林带幼树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土层厚度与含水量是影响米老排造林成活保存率和幼树生长的最重要因素。4种坡位生物防火林带中,米老排造林幼树的成活保存率和树高、胸径、地径、冠幅生长量均表现为山脚田坑边山脊下部山脊中部山脊上部,且山脚田坑边、山脊下部显著大于山脊的中部、上部。低山地带营造米老排生物防火林带的最适宜坡位为山脚田坑边,适宜坡位为山脊下部,最不适宜坡位为山脊上部,在山脊中部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宜选择土层较厚、坡度较平缓蓄水能力强的地段[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栽植的杏树幼树为研究对象,对4个立地因子下的各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对幼树生长影响显著,整地方式对幼树生长影响不大。而坡向、坡度、坡位三个立地因子中,坡向影响最大,坡度、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8.
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确定寿竹生长的适宜立地条件,为寿竹的营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梁平县寿竹分布区选取16块样地,对样地的立地条件(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层厚度等)及寿竹标准竹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采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的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寿竹的生物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坦地和缓坡适宜寿竹生长;上坡不适宜寿竹的生长,中、下坡寿竹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坡向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海拔800 m是寿竹生长的一个分界线;土层越厚越有利于寿竹生物量的积累;腐殖质层厚度小于2 cm时不利于寿竹生长。上述立地因子中,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大,海拔、坡度、坡向对寿竹生物量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寿竹生物量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是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在寿竹营林生产中,林地应选择在海拔800 m以下的平缓坡地,坡位宜选择中、下坡;林地内应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和腐殖质层。  相似文献   

9.
通过温度、水分、地形、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核桃生长结果影响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核桃的优质丰产与温度、水分、地形、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商州区温度和水分比较适宜核桃生长和发展核桃产业;地形不同核桃生长结果差异很大,海拔高度720~1 100 m的生长结果最好;其次是1 100~1 400 m, 1 400~1 700 m最差;坡度10°以下缓坡生长结果最好,32°陡坡生长结果最差;南坡或东南坡生长结果好,北坡或西北坡差;坡下部生长结果好,坡上部差;树冠外缘光照比内膛好,生长结果树冠外缘也好于树冠内膛;沙壤土核桃生长结果最好,其次为沙石土和黄泥巴土,石渣土最差。  相似文献   

10.
卢炳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9-7551
以小班的平均树高为立地条件的判定因子,选择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腐殖质层6个因子,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了漳平市杉木林适宜性立地判定模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杉木生长和林地适宜性的影响均为显著状态,贡献大小依次为: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构建的模型适合于杉木林的林地适宜性判定。  相似文献   

11.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57-7058
该研究应用数理化理论模型Ⅰ的方法,对福建明溪闽楠林窗更新培育基地进行样地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林下闽楠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林窗更新闽楠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坡位、坡向、坡度,且对闽楠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在闽楠林窗更新过程中,进行坡位、坡向和坡度选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对下、中、上3个不同坡位的糙花少穗竹(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林的土壤养分和竹林主要养分分配格局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坡位糙花少穗竹林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浓度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同一坡位中,0-20 cm土层的养分显著高于另外2个土层,土壤有效养分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近表土层。(2)生物量大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坡位效应明显。(3)虽然1、2龄竹的秆枝叶的养分浓度略高于3、4龄竹,但各坡位糙花少穗竹同一龄级或同一土层的同一器官养分浓度差异很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同一器官养分浓度随坡位升高而略有下降;同一坡位,随土层加深,鞭根的养分浓度也略有下降,说明各器官养分浓度在环境因子变化时也会发生小幅度的变动。(4)各坡位各器官或各部分的养分含量明显表现出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模拟降雨下重庆喀斯特槽谷区径流氮磷元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降雨强度和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耕层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可变坡钢槽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坡面坡度为25°,岩石裸露率为15%,岩层倾角为30°,地下孔裂隙度为3%,降雨强度分别为30、60和90mm/h,模拟降雨持续时间为1h。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流量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产流量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2)在3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全氮浓度最高;在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最高;磷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逆层坡的径流氮磷浓度最高。3)氮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且地下流失量高于地上流失量;不同岩层倾向条件下,氮磷流失量地上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氮在逆层坡的流失量最多,磷在顺层坡的流失量最多。本研究可为在喀斯特槽谷区布设保水保土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上针对不同岩层倾向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生物学角度揭示坡地经济林不同坡位土壤质量的差异,研究黄土高原坮塬区旱作苹果园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过氧化氢酶活性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受季节影响显著(P0.05),同坡位碱性磷酸酶表现为秋季盛夏初夏春季冬季,脲酶、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表现为盛夏秋季初夏春季冬季。土壤养分、地温、光照条件是导致该地区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下坡位土壤生物学质量及生态条件较好,适宜种植苹果等经济林作物。  相似文献   

15.
李德利  王瑄  邱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71-21974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与降雨量、坡度、坡面植被有关。各坡面累积产沙量、产流量的大小关系均为15°裸坡〉10°裸坡〉15°植被坡〉10°植被坡。天然降雨情况下,各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比裸坡要小,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6.
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②不同水平上的指标均值分析显示,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阳坡大于阴坡、中下坡大于上坡。其中阳坡下坡的林分密度(3 817株·hm-2)和林分生物量(48.705 t·hm-2)均值最大,阳坡中坡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2.500 g·kg-1),土壤碳储量(107.273 t·hm-2)和生态系统碳储量(156.111 t·hm-2)均值最大,平均胸径和土壤容重均值变化不明显;③在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组成方面,18个样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均值为(101.352 ± 14.980) t·hm-2(变异系数为14.78%),其中植被占20.24%,土壤占79.76%。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17.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88-6289,6301
该研究应用数理化理论模型Ⅰ的方法,对福建三明林下更新层闽楠培育基地进行样地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探讨不同经营措施与生境因素对林下更新层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林下更新层闽楠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造林方法、坡位、林冠层郁闭度、施肥、林下生境,且对闽楠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采用大容器苗造林,选择山地下坡、林冠层郁闭度保持在0.4~0.6、施肥、林窗生境均是促进更新层闽楠生长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杨耀峰  黄毅  孔祥海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58-960,969
丘陵耕地是辽西地区典型的耕地类型,辽西地区坡耕地分布较广,约占全部耕地的77%。试验对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不同茬口进行了墒情监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坡向不同坡度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坡下>坡中>坡上,其中,坡上与坡下差异呈显著水平;同一坡度不同坡向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阴坡>阳坡,但差异不显著;同一坡度坡向不同茬口时,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谷子>高粱>玉米,其在0~15 cm土层内差异不显著,在15~40 cm土层内差异显著。该地区秋季墒情已达到了春播时的要求,因此,秋季采取保墒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章文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多花黄精人工栽植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郁闭度和坡位的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和坡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根茎总长、根茎直径和根茎鲜重等生长指标,尤其是对根茎鲜重的影响更大,不同郁闭度根茎鲜重表现为0.6~0.80.4~0.60.8以上,不同坡位根茎鲜重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结论]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时要做好适度遮阳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