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省柞蚕区的寄生蝇主要是家蚕追寄蝇和蚕饰腹寄蝇两种,家蚕追寄蝇一年发生多代,蚕饰腹寄蝇一年发生2代。对河南省柞蚕寄生蝇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柞蚕寄生蝇病害日趋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初步调查发现,河南省寄生危害柞蚕的寄蝇主要有蚕饰腹寄蝇和家蚕追寄蝇2种;同时开展了“灭蚕蝇一号”对柞蚕的毒性及防治柞蚕寄蝇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柞蚕大眠起4~8d时,喷施0.107%浓度“灭蚕蝇一号”药液,可有效防治河南省蚕饰腹寄蝇病及家蚕追寄蝇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该方法对柞蚕安全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发生危害的柞蚕寄生蝇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选取11个随机引物对1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0条稳定条带,其中128(91.43%)条为多态性条带,表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秋柞蚕寄生蝇(未命名)及栗蚕寄生蝇(未命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214~0.5143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14份供试材料可聚为两大类: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寄生蝇与寄生柞蚕的寄生蝇各聚为一类,其中来自河南省的柞蚕饰腹寄蝇自成一类,来自东北地区的柞蚕饰腹寄蝇与秋柞蚕寄生蝇又各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4.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风  赵淑英 《蚕业科学》1994,20(2):129-130
柞蚕饰腹寄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王东风,赵淑英(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天蚕是我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我所在黑龙江省镜泊湖饲养天蚕时发现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tibialischao)对天蚕寄生性很强,危害严重,具有强大的种群数量,且寄生在天蚕...  相似文献   

5.
危害柞蚕(Antheraea pernyi)、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等野蚕的寄生蝇种类较多,准确鉴定其种类是害虫防治的基础。对采集自不同年份(2007年和2016年)、不同地理区域(辽宁、吉林和河南)寄生柞蚕和栗蚕的50份寄生蝇蛹样品的DNA条形编码进行了研究。来自辽宁6个地区和吉林2个地区的38份柞蚕寄生蝇样品属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它们的DNA条形编码序列的碱基一致性达100%,表明辽宁和吉林的柞蚕饰腹寄蝇均来源于一个扩散点,而且扩散历史极短。来自河南的柞蚕寄生蝇样品HN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与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6%,属于家蚕追寄蝇;而另外的5份样品HN1~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推测属于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来自辽宁的寄生栗蚕的6份寄生蝇样品DJY1~6的DNA条形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但其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认。有趣的是,来自河南同一个柞蚕茧内的寄生蝇样品HN3~5和HN6分属于2种寄生蝇。上述结果表明,利用DNA条形编码技术进行危害野蚕的寄生蝇种类鉴定和种群发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柞蚕饰腹寄蝇(以下简称寄生蝇)为害柞蚕生产,由来已久;但未有象近几年来的猖狂严重。其种类很多,有产白卵、灰卵、黑卵之分;其寄生习性,有的产卵于蚕的体皮上,化蛆钻入蚕体内为害;有的产卵于柞叶上,被蚕儿食下寄生;其化性有一化多化之别;在分布地区上,几遍全国各柞蚕区,贵州、陕西等省系多化性,东北、内蒙等地,系一化性,而为害最严重的,是辽宁省;轻者寄生春蚕百分之二、三十,重者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部寄生,致使辽宁省的柞蚕生产受到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柞蚕饰腹寄蝇在吉林地区的发生日趋严重,寄生率逐年上升,个别地区平均寄生率高达49.0%。导致寄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春蚕放养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柞蚕饰腹寄蝇的自然迁飞。生产中可采用药杀柞蚕体内蝇蛆和妥善处理脱出的蝇蛆的方法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研究柞蚕饰腹寄蝇病发生规律,有助于指导柞蚕生产上更合理的对该病害进行化学防治。在辽东地区,通过对柞蚕饰腹寄蝇羽化时期调查发现,该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10日至5月15日之间,占比达到59.7%;通过柞蚕饰腹寄蝇寄生柞蚕时期调查发现,该虫对柞蚕的寄生时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占比达到87.46%。柞蚕饰腹防寄蝇化学防治试验,柞蚕老眠起约50%左右及进营茧场后2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1.7%±0.60%;分别在柞蚕三眠起约50%、老眠起约50%以及进营茧场后3次施药的校正防效为93.22%±0.64%;2次施药与3次施药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2次施药即可有效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  相似文献   

9.
柞蚕饰腹寄蝇是辽宁、吉林等省主要柞蚕害虫,严重威胁柞蚕生产。辽宁省平均受害率为65%左右,重者达100%。“灭蚕蝇三号”是继“灭蚕蝇一号”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药剂。该药剂有高度的选择性,比“灭蚕蝇一号”具有防治效果高、药效稳定、使用简便、用药量少、不用药械等优点。 使用方法是以0.025%浓度的稀释液,浸渍5龄期5~8天的被寄生蚕10秒钟,可杀死蚕体内寄蝇幼蛆,蚕儿可继续营茧化蛹,防治效果为96.1%。此药对柞蚕的当代及于代的蚕、蛹、茧、蛾、卵均无不良影响。目前,“灭蚕蝇三号”已在全国广大蚕区应用。它也能防治寄生柞蚕的其它多化性寄蝇。  相似文献   

10.
寄生蝇是柞蚕的重要天敌昆虫之一。为帮助生产上识别及防治柞蚕寄生蝇,综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及最新的研究结果,从分类地位、成虫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及发生危害等方面对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Chao)]、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Wiedemann)]、坎坦追寄蝇(Exorista cantans Mesnil)、札幌毛瓣寄蝇(Nemoraea sapporensis Kocha)和舞毒蛾克麻蝇[Kramerea schuetzei(Kramer)]共6种危害柞蚕的寄生蝇进行系统概述,其中,舞毒蛾克麻蝇为柞蚕天敌昆虫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1.
灭蚕蝇四号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的重要药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体表渗透杀灭寄生于柞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幼虫。本文研究了2种促渗剂—氮酮和高金噻酮对灭蚕蝇四号经柞蚕体表渗透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灭蚕蝇四号在柞蚕体内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添加助渗剂氮酮和高金噻酮的灭蚕蝇四号的透皮药量分别提高8%和20%,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分别提高5.3%和11.4%,并且对柞蚕安全。  相似文献   

12.
柞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期对3—5龄蚕儿为害特别严重,辽宁省的各柞蚕产区几乎普遍发生,平均受害率达60%以上,严重的可达100%。由于寄生蝇的猖獗为害,蚕民被迫停止放春蚕,或者远至黑龙江、内蒙自治区一带去放春蚕,给辽宁省的柞蚕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新药剂,采用辛伐他汀片单用及其与"灭蚕蝇1号"混用喷蚕喷叶处理,调查药剂对柞蚕的影响和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单用或混用均未见对柞蚕产生不良影响,辛伐他汀片100mg·L-1与"灭蚕蝇1号"混用较"灭蚕蝇1号"单用防效提高10.1%。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柞蚕饰腹寄蝇是柞蚕主要害虫之一,对春蚕危害特别严重,辽宁省各柞蚕产区几乎普遍发生,平均受害率达65%以上,严重的达100%。由于寄蝇的猖獗为害,蚕民被迫停止放春蚕或者远至黑龙江省、内蒙自治区一带去放春蚕,给辽宁省的柞蚕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柞蚕饰腹寄蝇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寄生性害虫之一。测定了柞蚕饰腹寄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CO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7bp,GenBank登录号EU433559),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了其分类学地位。将GenBank数据库登载的寄蝇科11个属的15个代表种的序列组成数据集,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了序列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距离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了系统树。Blast检索表明这段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柞蚕饰腹寄蝇的鉴定。柞蚕饰腹寄蝇与饰腹寄蝇属内5个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是饰腹寄蝇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063)的2倍,而11个形态学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则与柞蚕饰腹寄蝇和这11个形态学属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4)基本一致;柞蚕饰腹寄蝇在构建的NJ树中也没有与饰腹寄蝇属的种类聚在一起。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将柞蚕饰腹寄蝇从饰腹寄蝇属划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新的属。  相似文献   

16.
柞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tibialis Chao)在柞蚕体内的寄生过程,只有过零星观察,缺乏系统研究,因而在不少问题上,看法颇为悬殊,有继续进行研究的必要。 过去一般见解都认为一、二龄柞蚕不能被寄蝇寄生,其原因有两说:一说以为幼龄柞蚕口器太小,蝇卵通过口器时将被嚼碎,所以不能寄生;另一说则以为蝇卵必须刚刚被口  相似文献   

17.
焦玉凤 《北方蚕业》2008,29(4):27-28
多雨年份和多雨地区,春柞蚕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眷柞蚕4龄、5龄采取分别用0.05%与0.08%的灭蚕蝇1号两次喷药.防治柞蚕饰腹寄蝇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方法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应用技术方法的重新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不同时期用药,防效差异显著,其中老眠起2日龄用药效果最高,校正防效为57.9%;不同使用浓度防效差异显著,0.25%质量分数的防效最高,为68.5%;从增加用药次数的试验效果看,4龄期用药,并不能提高防效。生产中使用"灭蚕蝇1号"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病可采用二次用药法,即5龄起蚕2~3d进行第1次喷药,5龄起蚕6~7d进行第2次喷药。  相似文献   

19.
蚕寄蝇是一种野生昆虫,屬于昆虫綱,双翅目,寄生蝇科,它是柞蚕的主要害虫,解放前在辽宁省风城县为害春蚕特別严重。解放后,随着养蚕事业的发展和扩大,蚕寄蝇为害亦随之猖獗。据調查,最近兩年辽宁省风城县受蚕寄蝇害最重的已达100%;全县平均已达50%以上。安东、宽甸、岫岩、本溪、海城、盖平等县的柞蚕生产,都受着蚕寄蝇害輕重不同的威脅。目前蚕寄蝇为害率是年年增加,为害面积亦年年扩大。一蚕寄蝇的形态 (一)成虫蚕寄蝇的成虫由头、胸、腹三部組成。 1.头部:头呈半球形,有短而細的頸与胸部相連。前方有一对触角,兩侧有一对大复眼,中間有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柞蚕饰腹寄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第一期中已作详细报导,本文专介绍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方法和效果。 因为柞蚕饰腹寄蝇的分布很广,成虫的飞翔能力很强,活动范围很大,产卵期长,而且除柞蚕外,还有很多野生寄主供其繁殖,所以给大面积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今天早晨把这一局部地区的寄蝇全部杀死,在当天下午或明天又有从外地飞来为害。我们针对寄蝇的这些特点,研究了666粉剂药杀、666烟剂熏杀、技术防治、生物防治等等。这些防治方法,在局部地区或采取综合防治,对防治寄蝇起到—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