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中遗传标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迎捷  陈明杰 《食用菌》1991,13(1):11-12
原生质体融合是生物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重要应用,由于这一技术能打破由性不亲和性造成的遗传障碍,从而为进行种属间的远缘杂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这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物力,而且在高等担子菌中有一些遗传标记,如营养缺陷型和代谢缺陷型在遗传上往往是不稳定的,经过几代后便会发生回复突变,而失去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传统上这些遗传标记的筛选主要是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诱变处理,经这些方法处理后,由于基因突变,虽然能得到一些营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原生质体融合的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混合法;融合子鉴定中的生物学鉴定法、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及各种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干菇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成功,使得平菇的遗传育种工作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但是,在开展原生质体融合时,通常对亲本菌株加入一些遗传标记,以便融合后顺利地挑选融合子。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所加的遗传标记,往往会因为干扰了其正常的代谢途径,而降低了亲本菌株的生产能力,对育种的效果不利;同时,做遗传标记又会耗时、费工,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育种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因此,自1977年以来,人们就开始了用灭活原生质体进行微生物融合育种的尝试。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是侧耳属两个不同的种,为了将它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人工创造新品种,我们采用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经过两年的研究,获得了美味平菇A76和佛罗里达平菇A95种间融合子。对融合子进行了多代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高产优质新菌株。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食用菌优良菌株过程中,融合子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环。就现在融合成功的几个例子看,融合率都低于10~(-4),可见没有遗传标记是难以选择出融合子的。过去的报道多用营养缺陷型作为融合的标记,而有关抗药性标记尚未见有报道。为准确方便地选择出融合子,我们对凤尾菇抗药性标记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初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诱变产生营养缺陷型菌株是获得遗传标记菌株的常规方法之一,最近国外报导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平菇原生质体缺陷型突变体的融合,并获得了种间和种内的融合子。为了进行食用菌的细胞融合,我们首先对平菇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灯照射诱变,希望获得营养缺陷型标记菌株。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plf,佛罗里达平菇。引自南京林业化学研究所。 (二)方法: 1.孢子经Tween80分散处理后制成悬液。将制好的孢子悬液在磁力搅拌器搅拌的同时用15w紫外灯照射,距高30cm,被紫外线诱变的孢子于液体基本培养基中进行避光振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9.
毛木耳与黑木耳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毛木耳(A. polyiricha)与黑未耳(A.auricula)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研究结果。制备毛木耳与黑木耳营养缺陷型单倍体的原生质体。通过电融合及再生筛选,获得了8株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野生型融合子。这一结果对探讨远缘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菇的失活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必须对亲株进行遗传标记。筛选营养缺陷型或代谢突变型的传统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这些筛选是以诱变为基础,往往会引起亲本一些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突变。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失活原生质体技术表明,失活一个亲株的原生质体与另一亲株活的原生质体融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侧耳属原生质体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侧耳属种间原生质融合的研究就必须获得稳定的遗传标记菌株.在遗传标记菌株的筛选中,抗药性标记菌株要比营养缺陷型标记菌株的筛选快速、方便而实用.用抗药性标记菌株进行细胞融合,形成的融合子就会具有双重抗性标记.在生产上,这样的菌株除了能高产优质外,还会具有双重抗逆性.为此,我们对侧耳属两个种的原生质体分别进行了紫外线诱变,获得了两株抗多菌灵和一株抗丙硫咪唑的抗药性变菌株.  相似文献   

13.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是没有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无性后代,为食用菌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材料。本文阐述了食用菌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的发现和作用以及在食用菌遗传研究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肖在勤 《食用菌》1989,(4):36-36
融合子的识别选择,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食用菌良菌株的关键技术之一。若供试双亲没有标记,融合子就难以识别选择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侧五和凤尾菇进行了抗药性标记技术的研究。有关“凤尾菇抗药性标记技术研究初报”  相似文献   

15.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及交配型基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工作中,带有营养缺陷型突变基因的单核体常被用作融合亲本,以便检出融合子和进行融合子的遗传分析。本实验使用了紫外线诱变担孢子的方法,方便而易于操作,筛选出几株遗传特性稳定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同时对它们的交配型基因进行了测定,发现了风尾菇交配型基因中的中性不亲和因子。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菌株 凤尾菇PL27(Pleurotus sajor-caju),野生型双核体;P23,P36,P22和P27是从PL27的单核体,它们的交配型基因分别确定为A1B1,A2B2,A2B1和A1B2。以上菌株均引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食用菌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应在系统考查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与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食用菌种质鉴定中,分子标记技术克服传统生物学鉴定受环境条件和生理状况影响的弊端,能从分子水平上提供菌种特有的遗传标记,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处于菌丝体状态的菌种进行检测,在新开发种质资源的鉴别研究、原生质体融合材料的分析、真假菌种以及疑难菌株的鉴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同工酶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已成为食用菌分类、鉴定及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菇类的双核菌丝及子实体已成为较普遍的同工酶研究材料。但对作为食用菌菌丝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辐射诱变等育种材料的单核菌株的同工酶研究报道尚少。因此,对单核菌株在同工酶等生化指标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将对食用菌的基础研究及菌种选育等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由于平菇具栽培简单,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在食用菌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四极性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平菇杂交、融合所用的单核菌株仅能以交配型来区别。本实验试图运用同工酶技术寻找更精确的差异标志,为更方便、更准确地进行以单核菌丝为材料的平菇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平菇与香菇融合子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属于细胞工程重大理论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都想利用生物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来探讨原生质体融合后基因重组遗传规律,在理论上和学术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上也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众所周知,平菇具有生长周期短,易栽培,产量高等特点,但其品质较差,香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香菇生长周期长,产量低,抗逆性差,北方很少栽培。长期以来人们就设想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但因亲缘关系较远,靠常规杂交不可能实现。 本项研究以平菇和香菇为材料,进行两者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规律研究。首先分离并纯化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单孢克隆成一个无性系),测定单孢系基因型,以锁状联合作为筛选融合子的细胞标记。用溶壁酶将平菇和香菇单孢系制备出原生质体,而后以PEG作为融合剂使两者异源原生质体融合,利用基因互补原理和细胞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将融合于材料培养出子实体。现将融合子综合分析和鉴定如下: 1.观察统计融合子形成的子实体,其菌伞的形态、颜色、生长习性具有双亲性状。 2.对融合子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其氨基酸含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