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本文在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模型,列举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并提出了近期农业非点源污染急需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点源污染虽已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我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非点源污染的含义,阐述了我国主要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14-10015,1004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渭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分析了2005年该流域陕西段的水土流失、化肥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禽畜粪便污染、农膜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基本摸清了该地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源和污染情况,并提出发展绿色农业是治理该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选取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SWAT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建立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季节性ARIMA模型,对未来3年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预测,为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导致并维持农业非点源污染难以治理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从工程技术方面扣经济管理覆政策角度由浅入深。分别分析了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危害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特点,指出以元胞自动机为代表的时空动态模拟模型已经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认为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最后总结了现有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立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因子评价体系,最终对其进行污染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敏感指数为3.82,达到中度敏感等级;自然环境因子如土壤侵蚀、径流等是导致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贵州省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重金属以及畜禽粪尿污染;贵阳市、黔南州是贵州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整治及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河湖、水库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成因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常用模型及与GIS的结合应用技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3S"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以及将科学技术与BMPs相结合等将是未来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当前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和相关监测试验表明,水分是当地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生和迁移的主要动力和载体,灌溉过程中应当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实施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为改善田间土壤养分结构,强调实行和推广田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田排水沟渠在输送农田排水的同时具有人工湿地的生态功效,可以充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降解吸附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避免污染外界水体。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首要环境问题,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后果严重。理清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域分布规律,对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海南主岛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田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在生物气候分区上农田面源污染物输出系数及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不同生物气候区差异对于土壤径流系数大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半湿润区>湿润区>潮湿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潮湿区和湿润区存在潜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氮素与磷素分别主要以随径流和泥沙的方式迁移;暴雨强度显著增加了污染物的流失速率。  相似文献   

13.
农业非点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将成为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在总结农业非点源污染来源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2大方向,4项内容,8种措施”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面源污染风险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我国九大农业区和各省域的地均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空间分布及其长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1—2018年我国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使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面源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农田面源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化肥地均使用量增长101.5%,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药地均使用量增长97.6%,污染等级从较低等级升高为较高等级;农用塑料膜地均使用量增长238.2%,污染等级从低等级向较高等级转变。九大农业区化肥、农药和农用塑料膜污染程度整体呈现由早期的较低污染等级升高为目前的较高污染等级。华南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化肥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的农药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华南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加剧程度最突出。综上,各省域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膜污染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化肥面源污染河南、海南、湖北、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加剧严重,农药面源污染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加剧最明显,农用塑料膜面源污染上海、新疆、福建、海南、甘肃、山东和浙江加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东  许仕  庐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56-9059
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但其分散性、广泛性等特点又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江西目前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点阶段,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该研究通过对江西省农业的种植业、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利用ArcGIS软件,对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空间化和数字化处理。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污染源主要是畜禽养殖业,其次是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该研究为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中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磊  侯明明  张胜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42-44,105
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是水污染的核心问题之一,而预防和降低磷养分流失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途径.农业非点源污染因为具有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污染严重的特点,已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其中氮、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又是最主要的.在分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了解国内近年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研究现状,获取该领域目前研究的内容及热点重点,并借此预测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2008—2019年CNKI(中国知网)中涉及农业面源污染的1000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其中包括核心期刊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为基础,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此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发文总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高频词汇主要包括化肥、禽畜粪便和农户等。从时间线看,前期研究重点集中在污染的现状、目标地区的污染负荷、地表及地下径流的情况、化肥的使用量等方面,而后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防治、国家的控制政策、污染控制技术等作为高频词开始出现,表明国家对农业面源方面污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污染者存在合作共谋可能性时,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机制和效应.研究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当污染者之间的合作共谋程度不明确或不能被环境监管者有效观测时,利用环境税规制农业面源污染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投入很高的成本用于监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从而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那么最优的监管政策对于合作共谋的污染者集体有利,会向合作共谋的集体征收税率较低的环境税,但对不合作共谋的集体中的面源污染个体,则会征收最优但税率很高的环境税.同时,如果引入风险偏好因素,当农业面源污染者厌恶风险时,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会随着污染者合作共谋指数的提高而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由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化肥投入增加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问题,在对农业补贴政策、要素投入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采用2004—2009年分省的面板数据,构建化肥的需求函数,具体分析补贴对化肥投入量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并没有使化肥的投入量显著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加重由化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流动较为微弱,但从长期来看,存在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