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莫现会  李全等 《蔬菜》2001,(5):32-33
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L.)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幼茎(即嫩茎)是一种高档保健名菜。广西1996年引种成功,经多年试种,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一般健壮苗移栽大田后,8-10个月开始采笋,第2年667m2产鲜笋200~300kg,第3年产鲜笋500kg左右,第4年进入盛产期,产量800~1000kg,可连续采笋10年。绿芦笋产品投放市场后,市场销路好,生产效益高。深受种植业者及消费者的欢迎。 绿芦笋育苗有露地育苗、营养钵或营养袋育苗、塑料大棚及阳畦育苗等方…  相似文献   

2.
<正>1芦笋栽培的价值1.1芦笋的基本特性芦笋属草本植物,茎基部长出的幼茎似小山竹笋,所以称之为芦笋。芦笋一般春季移栽秋季可采笋,秋季移栽翌年春季采笋。最高产量是第3~5年,在肥水条件好的田块667m2产量1000kg左右,初产年的芦笋要低一些,产量600kg左右,市场上的批发价12元/kg,  相似文献   

3.
石刁柏又名芦笋。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蔬菜,芦笋速冻及罐藏产品是我国大宗蔬菜外销创汇项目之一。但由于引入种植历史尚恒,栽培技术较落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着栽培见效迟(3~5年),产量低(1988年全国平均单产210kg左右),质量差(劣质、畸型笋比例占20%~30%),且品种混杂、病害严重、株势早衰等问题,已成为芦笋种植及加工、出口效益稳定提高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我们从芦笋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出发,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原有芦笋栽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实行当年提早育苗,当年小苗带土定植,翌年即进入采笋期,并在采笋年份加…  相似文献   

4.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2.2 采收年以后每年田间管理:全部管理工作与本讲座(5)的第2条内容及本讲座(6)的全部内容基本相同。但在采收前的管理(2.1.2条)中除①清园和②施肥外,还要增加③土壤消毒:芦笋从开始采笋以后,每年不论有无茎枯病发生都应在清园和施肥后进行一次土壤消毒或称土壤施药。主要做法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洒芦笋田地面。  相似文献   

5.
杨新琴 《长江蔬菜》2013,(24):31-33
以三年生芦笋格兰德为试材,研究了单层白色地膜、谷壳和三层覆盖(稻草+鸡粪+谷壳)的增温效应及对大棚春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层白色地膜覆盖平均可提高地温2.65℃,促进绿芦笋提前萌芽出笋,使采笋期提前18d左右,绿芦笋产量和产值比对照(不覆盖)提高40.54%和61.14%,增产增效显著;但谷壳覆盖和三层覆盖对绿芦笋的采笋期、产量和产值均无显著影响,且地温比对照低;另外,3种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的一级笋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盐笋1号的母本96-4-6和父本96-2-4均是从美国引进的耐盐芦笋资源经过驯化栽培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盐笋1号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嫩茎笋头圆,包头紧密,笋条直,粗细均匀,商品性好。耐盐性强,在土壤含盐量为0.2%~0.8%的地块上三年生绿芦笋平均产量超过400kg·(667m2)-1,四年生绿芦笋平均产量超过500kg·(667m2)-1。较耐茎枯病和褐斑病,适宜作绿芦笋栽培。  相似文献   

7.
西辽河平原引种芦笋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笋主产区频繁的涝灾和严重的病害是造成我国芦笋生长能力波动大、笋农收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芦笋的北移种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05年由美国加州芦笋种子公司引进3个芦笋品种在西辽河平原试种.结果表明:单株采笋支数和采笋重量均以阿特拉斯最高,格兰德最低,阿波罗居中;定植当年的茎数、第1分枝高度均与翌年单株采笋重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定植当年的株重与采笋支数、采笋重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三级笋、等外笋的比例高是影响芦笋高效栽培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系百合科天门冬属供收获嫩茎的多年生宿根性新兴经济作物。有白、绿芦笋两种类型,目前以发展白芦笋为主。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栽培芦笋普遍实行第一年露地晚播育苗,第二年大苗不带土定植,第三四年开始采笋的方法,见效慢,产量较低。加上采笋年份清园、培垄、采收及水肥供应、病害防治等各方面管理不够恰当,直接限制了嫩茎单产和品质的提高,并加快了植株衰老,缩短了生长和收获周期。为改进和完善芦笋栽培技术,我们采取早春提早培育壮苗、当年小苗带坨定植,加强定  相似文献   

9.
<正>1999~2008年,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芦笋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下称"十改"措施)。利用该技术进行芦笋生产,可实现667m2当年栽植当年采收商品笋250kg,2年后进入丰产期,平均可年产商品笋1600kg,一等品率在60%以上,年纯收  相似文献   

10.
芦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种植可收获10年以上,在华北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春季地温稳定在10~11℃时即开始出笋,一般是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笋,采笋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冷凉沙化区芦笋防风固沙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凉沙化区采用芦笋防风固沙栽培技术,芦笋定植第2 年即可起到防风固沙作用,第3 年即可采笋,生态效益好,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绿芦笋种植第二年采笋栽培技术韩宗安,徐丽鸣(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芦笋学名石刁柏,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它对癌症和多种疾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因此,已成为高档宾馆、饭店的上等蔬菜。芦笋是多年生宿根...  相似文献   

13.
栽培芦笋(石刁柏)一般是第一年春季育苗,晚秋或翌年春季用大苗定植,第三年才能采笋。虽然近几年有的地方采用小苗定植法比大苗定植第三年采笋有着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第一年的生育期偏短,第二年仍不能采笋。这不仅见效晚,而且病害重、产量低,影响了芦笋生产的发展,减少了农民的经  相似文献   

14.
郝永祥 《蔬菜》2014,(3):39-41
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科学采收5个方面总结了芦笋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芦笋定植后应以养根壮株、猛促秋发为重点,以达到早期速生丰产的目的 ;定植第2年及以后的采笋年,应重点做好科学运筹三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采笋3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创汇蔬菜的发展,芦笋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农户种植时间短,栽培经验不足,普遍存在见效迟、产量低、空心多、病害重的问题.通过对芦笋大面积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可以达到当年育苗,当年定植,翌年春季采笋的目的,3年之后,667m2采笋500kg以上,经济效益可观.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芦笋寿命可长达15年,上年种植,次年即可采笋,以后便是年年采收,年年获益,可谓“一劳多益”。长春市城西乡大营子村于永顺于1994年种植芦笋,种植地块长240米,宽1.2米。从1995年开始采笋,1996年是种笋第三年,采笋第二年。从7月1日开始,每天可采笋5公斤左右,每天采收,共采笋70余天。平均按每公斤20元批发给市场,年获效益7000多元。于永顺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7,(12):66-67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管理。根据芦笋是否出土可将其分为绿芦笋与白芦笋。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笋等方面介绍了出口绿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鲁东南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绿芦笋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芦笋引入我国大面积栽培时间较短,各地普遍沿用第1年春季育苗、第2年大苗定根、第3年滋养根盘、第4年开始采笋的栽培方法,加之定植密度偏低,管理措施不当,产量低,见效慢。为了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促进芦笋生产发展,我们综合运用十多年来芦笋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试验总结出“早春育苗、夏初定植、第2年春季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19.
芦笋是赣榆县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近年来,赣榆县欢墩镇开展了日光温室"猪—沼—笋"生产示范,不仅实现了鲜笋反季节应市,而且芦笋的产量、品质、档次均有了显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场2005年1月从江西省农科院引进芦笋ATLAS在大棚中进行高产栽培试验,集中栽培17个大棚(0.22hm2)。引进的当年8月份开始产笋,到11月下旬结束。667m2产量达到225kg。第2年2月开始产笋,到11月中旬产量已达1500k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