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经济效益,几年来我们对提高花生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和减少用膜数量两个方面,从栽培技术上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从而,提高了花生地膜覆盖的经济效益,加快了这项技术的推广速度。 一、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的研究 为了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1980年以来我们主要从地膜覆盖栽培适宜的品种、土壤肥力、播种期、种植方式、密度以及覆盖程序、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我省花生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近几年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农牧渔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1984年,全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总面积为137万多亩,比1983年扩大了1.38倍,主要分布于北方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北京五省市,约占全国花生覆膜栽培总面积的95%。陕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东、广西、云南、吉林等省也在试验示范推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高产稳产覆膜栽培新技术,提高花生覆膜栽培的水平,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四川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概况 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相结合的种植方法,是农业技术的一大革新。这项技术自1979年引入我国以来,已在我省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而在花生增产效果上尤为突出。四川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81年开始试验研究,1983年至1984年示范推广6115亩,一般亩产500~600斤。1985年全省示范推广46,600亩,其中省农牧厅委托南充地区农科所为牵头单位,组织绵阳、  相似文献   

4.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达到早播早收的效果,能促进秋花生生产的发展和为春播花生提供翻秋种子,提高经济效益。介绍了花生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机制着手,结合全国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对各地2—3年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以经济效益之高低衡量各地是否适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而得出:东北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及秦巴山地的中海拔地带为花生覆膜适宜区;黄河流域花生区春花生为临界适宜到适宜、夏花生适宜覆膜区;长江流域花生区为春花生适宜,夏花生不适宜区,东南沿海花生区是春花生临界适宜、夏秋花生不适宜区;海南岛及其他热带区冬花生适宜,其他花生不适宜覆膜;其他地区花生不适宜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6.
山东花生覆膜栽培主要问题及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述了目前影响山东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问题及适合山东生产条件的花生覆膜栽培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技术。该技术在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因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花生生产的发展,颇受农村广大干群的欢迎。为了继续提高花生产量,针对花生覆膜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试验,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山东花生科技推广的主要技术经验,其中包括品种更新、两(多)熟制栽培、地膜覆盖、高产栽培与中低产田开发以及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同时指出院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花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播种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在我国虽已肯定,但覆膜的播种适期尚缺乏明确的研究。近年来各地虽然亦作了一些播期试验,而衡量最佳播期的标准均以荚果产量为依据,因而不能真实反应花生生育前期的物候期,播种适期难以掌握。为了明确覆膜播种适期的依据和指标,更好的发挥地膜覆盖的水热效应和充分利用各地光热资源,获取高产稳产,1983~1985年我所牵头的四省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课题协作组对花生覆膜播种适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用早熟型大花生品系365-1为试验材料,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免耕对夏直播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了籽仁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单株结果数,降低了千克果数,并显著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提高了籽仁的粗脂肪、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双仁果率、单果重,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免耕栽培对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不利。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结合地膜覆盖处理荚果产量最高,且花生籽仁的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免耕秸秆覆盖栽培作为保护性耕作方式,较秸秆还田露地栽培增产4.71%,粗脂肪含量最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瓜菜等生产上的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探讨这项栽培技术在芝麻生产中的增产效果及应用价值,1982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夏播试验,1983年进行了芝麻地膜覆盖栽培的春播试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花生学组邀请了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阳农学院、河南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辽宁省农牧厅粮油处、陕西省延安地区农技推广中心站和锦州市农技推广站、锦州市农科所从事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共8人,于1985年8月中、下旬对河南省洛阳地区的三门峡市、伊  相似文献   

13.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引升子叶出膜技术试验简报杨俊龙(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安710003)为了推迟地膜花生芽苗的见光时间,有效的引升子叶节出膜以减少地膜内花生茎枝的横生,降低发芽果和烂果率,增加每穴花生果数,从而进一步挖掘地膜花生的增产潜力和提高其花生...  相似文献   

14.
我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从1981年的百多亩,至1985年发展到11万亩,约占花生种植面积的24%。但是,由于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市推广年限较短,有的技术内容还没能全面合理运用,障碍着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下面提出来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从1982年开始采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初步试验结果,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41.5—64.6%。83年扩大示范,榆林地区种植185亩,延安地区10多亩;84年榆林地区推广4185.5亩,延安地区2772亩。根据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情况来看,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陕北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亦是陕北地区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自1979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至今已有7年的历史。先后已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种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面积达5,300多万亩,其中花生覆盖面积550多万亩,均收到了早熟、高产和稳产的效果。同时在花生增产因素和生长机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试验研究进展。但对地膜覆盖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及较少,为了促进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稳步发展,现提出几个问题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7.
花生地膜覆盖是一项高产栽培方法,一般可增产30—50%。金县花生地膜覆盖发展很快,1976年为5.45亩,1984年发展到91400亩,占花生播种面积的76.5%,平均亩产456斤,比不覆膜时增产50%以上。从1980年到1984年连续五年出现亩产千斤的田块,面积由1.85亩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发展 我省自从1979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到现在,已有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中主要有如下的新发展: (一)覆膜面积扩大,经济效益显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是1979年开始引进试验,由于这项新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多,因此我们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和坚持在增产增收的地方推广的原则。经过4年多点试验示范,1982年覆膜面积1.62万亩,平均亩产431.2公斤,比不覆膜的亩增90.6公斤,增产29.2%,扣除地膜除草剂成本后,亩净增收50.6元。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地膜盖覆栽培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油料作物中,花生上的应用结果巳有不少报道。为探索地膜覆盖栽培对芝麻防渍、防病、防草荒的综合增产效果,1982—1983年结合芝麻育种工作进行地膜覆盖试验。 (一)地膜覆盖可防渍害 1982年播后的半个月内无渍害,覆膜和对照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栽培在六十年代广东省已应用于早春旱地水稻育秧。应用于花生,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试验和大面积生产,一般能增产20—50%,花生品质亦有所提高。广东省1983—1985连续三年进行春植试验和小面积示范,三年试验全期盖膜共63个点,平均亩产485.85斤,比露地增产61.0斤,增产14.4%;出苗揭膜共51个点,平均亩产456.5斤,比露地增产38.8斤,增产9.3%。为了探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