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春小麦套种大豆是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和河西地区一种种植方式,可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前提下,收获一季大豆,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地等自然资源。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90年代以来,麦豆套种成为该地区发展大豆生产和“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途径。因此,总结了麦豆套... 相似文献
4.
5.
6.
2014年建宁县客坊乡开展玉米间套魔芋种植,每667m2产值达8 000余元,提高了单位面积效益。简要介绍了建宁县客坊乡玉米套种魔芋的整地、选种、移栽、套种、田管、收获贮藏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7.
烟—稻高产栽培模式是近年来三明市各县农田最主要的生产栽培模式之一,清流县实施该模式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对优质高产烤烟栽培技术、烟后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出针对性强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褒美槟榔芋的选地、选种、田间管理及套种甘薯等技术要点的论述,总结褒美槟榔芋套种甘薯的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玉米与小麦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与春小麦套种,即玉米和小麦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在同一块地上,两种作物各占其垄(事实上,小麦种在畦内,与玉米形成垄畦相间种植)的一种种植形式。这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和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方式。1989~1995年7年间,... 相似文献
10.
11.
宁化县烟后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县2008年全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1.22万hm2(其中烟后超级稻7 253.3 hm2,中稻4 980hm2),安排33.3 hm2以上核心片4个,主要组合为Ⅱ优航2号、Ⅱ优航1号、特优627等.经省、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城南乡龙下窠村核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面积37.3 hm2加权平均产量10 582.5kg&m2(其中高产田块平均产量11 962.5 kg/hm2,中产田平均产量10 873.5 kg/hm2,低产田平均产量10 009.5 kg/hm2),比同类田对照增产1 210.5 kg/hm2,增幅12.9%,获得良好的示范增产效果.现将大面积产量水平超10.5 t/hm2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新田县玉米、红薯套种的效益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玉米、红薯套种,是新田县旱粮生产的主要模式。利用当地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在单种一季玉米的基础上套种一季红薯,提高复种指数,通过增加投入,采用配套的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红薯单产。同时,种、加、养结合,将原料粮就地加工、转化,饲养性猪和生产食品,有效地解决了粮食的产、销问题。玉米套种红薯的面积稳步发展,显示出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 ,随着棉价下跌 ,棉农收入大幅度下降 ,如何找到一条既稳定棉花产量 ,又确保棉农增产的好路子 ,是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和面对WTO的工作重点。南昌市在 1998年就提出棉田要“放宽行距 ,缩小株距 ,改棉花传统栽植方式为宽行窄株种植 ,使之易于间作套种”。通过 3年对多种棉田间套模式的试验与摸索 ,得出棉田套种无籽西瓜效益较好。本文就其社会、经济效益及配套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1 效益分析1 1 经济效益增加 1999~ 2 0 0 1年试验、示范结果显示 ,棉瓜套种虽然棉花产量略减 4~ 5 % ,但经济效益提高了 86 7% ,扣除生产成本 ,比单作… 相似文献
15.
特优92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以龙特甫A与福恢923配组而成的杂优新组合.该组合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福建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课题由省稻麦所主持,邵武市农业局实施的高产示范片,在邵武市沿山镇百樵村烟后稻田种植.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中海拔生态区是指海拔高度在600~1000m的水稻产区。它既是贵州水稻的主产区之一 ,也是重要的高产区。遵义市科委、农业局等单位主持承担的贵州省“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水稻百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就主要集中在这一稻作生态区实施。为进一步实施好该项目和指导当地生产 ,笔者在分析、总结该地区主要生态特点和一年来项目实施结果的基础上 ,就贵州中海拔生态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一、主要生态特点分析1.气候生态分析贵州中海拔生态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常年平均气温在14…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是含湘、渝、鄂、黔4省(市)边区、40多个县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的大山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名优茶倍出,少数民族茶文化内涵丰富。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培养龙头企业,整合这一地区茶业,对发展中国大茶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湘西武陵山区的保靖、古丈、永顺3个地方茶树群体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9个优良单株,分别对各单株的芽叶特征、发芽期、生长势以及抗寒、抗旱性等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对鲜叶叶绿素含量、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及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芽叶色泽呈深绿或紫绿的单株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其中BJ-8、GZ-6与YS-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CK,福鼎大白茶)分别高21.85%、27.73%和43.14%;BJ-3、BJ-9、GZ-7与YS-4等4个单株发芽期比对照早;BJ-4、BJ-9、GZ-5、GZ-8和YS-7等5个单株生长势优于对照;BJ-4、BJ-9、GZ-5、GZ-7、GZ-8与YS-7等6个单株抗寒性比对照强;BJ-3、BJ-9、GZ-3、GZ-5、GZ-7、YS-2与YS-7等7个单株抗旱性比对照强;BJ-2、BJ-6、BJ-8、BJ-9、GZ-1、GZ-3、GZ-4、YS-1、YS-2、YS-3与YS-4等11个单株的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BJ-7、BJ-9、BJ-10、BJ-12、GZ-5、YS-7与YS-8等7个单株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酚氨比值约为3~5,其余单株的酚氨比值也均小于8,适合制绿茶。审评总分高于对照(94.5分)的单株共16个,其中BJ-4、BJ-9、BJ-10、BJ-12、GZ-2、GZ-5、GZ-6、YS-4、YS-7与YS-8等10个单株明显比对照优,总评分高出0.5分以上。说明29个优良单株中有很大一部分单株具备比对照优或相当的特点,其中BJ-4、BJ-9、GZ-5、GZ-8、YS-4和YS-7等单株综合表现较好,属于早生、优质、抗逆性强的茶树优良单株;GZ-6、YS-4与YS-8等单株花香浓郁并持久,有望培育出花香型特色绿茶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20.
1996-2000年,浏阳市在烤烟生产中逐年推广了双层施肥、化学除草、地膜覆盖的配套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推广5年来的效果表明,用总施肥量60%的肥料作基肥,在距垄面5cm深处和15-20cm深处实施双层施肥,每公顷烟田用“都尔”乳油1200-1500ml,进行化学除草,并用宽900mm,厚0.006-0.008mm的地膜进行覆盖,有利于改善烤烟生长发育的条件,促进烟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5年来全市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烤烟面积共达1万公顷,增产烟叶2720余吨,增加产值24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浏阳市烤烟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