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2.
炭疽菌潜伏侵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菌引起的潜伏侵染病害在果蔬上普遍存在。笔者以2种重要的炭疽菌(Collewtriehum gloeosporioldes和C.musae)为例,综述了炭疽菌主要以附着胞、侵染钉或菌丝潜伏在寄主的角质层下、表皮细胞间;寄主的表面结构、营养物质、抗菌物质、酶类物质以及激素是引起炭疽菌潜伏侵染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说明了潜伏侵染与采后病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对农林生产危害很大。炭疽菌能产生特殊的侵染结构附着胞穿透寄主组织,附着胞的形成对炭疽菌确立侵染非常关键。综述了炭疽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的附着、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答和附着胞的穿透。影响炭疽菌附着胞形态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硬质疏水表面在短时间内通常是有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并简要概述了炭疽菌附着胞的基因克隆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陕西不同地区采集蔷薇科、豆科、茄科等植物上具有炭疽病病症的标样85份,共分离得到炭疽菌菌株41株,选取21株菌株构建IT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1个果园周边寄主的炭疽病病原菌可初步分为8个类群,选取其中5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和果生炭疽菌的菌株除可侵染苹果外,还可侵染猕猴桃、辣椒、梨等寄主。对其中6个分类单元的10株菌株在苹果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有伤接种均可发病;而归属为尖孢炭疽菌、猪毛菜炭疽菌和西蒙德炭疽菌的菌株无伤接种不能发病,证明它们对苹果没有致病性;而分别归属于果生炭疽菌、胶孢炭疽菌和松针炭疽菌的菌株无伤接种都可以发病,并表现出典型的苹果炭疽病症状,说明它们对苹果均为初侵染源,具有致病性,进一步证明果园周边梨、辣椒、猕猴桃等寄主可以作为苹果炭疽病潜在的初侵染来源,为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属级分类进行了综合评述,讨论了发疽菌属及其有关属的关系,确认炭疽菌属是唯一的正确属名,庞杂的盘圆孢属GloeosporiumDesm.etMont.、丛刺盘孢属VemiculariaTode:Fr.等10个属名都应废弃或作为炭疽菌属的异名属。对现代概念的炭疽菌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膜降解角度研究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采后侵染香蕉果实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炭疽病及其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蕉6号香蕉为试验材料,采用喷雾接种芭蕉炭疽菌侵染香蕉果实,以果实喷雾蒸馏水作对照,每3 d取样1次,通过测定采后贮藏过程中香蕉果实的病情指数、果实硬度及果皮电导率、细胞膜降解关键酶活性、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组分与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炭疽菌侵染对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接种芭蕉炭疽菌可促进香蕉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病情指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果实硬度下降、果皮电导率升高,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61.31%(P<0.05,下同)、果实硬度显著下降35.79%、果皮电导率显著升高27.94%。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膜脂代谢相关酶[磷脂酶C(PLC)、磷脂酶D(PL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增强,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PLC、PLD和LOX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1.21%、63.72%和26.24%;同时炭疽菌侵染加速果皮细胞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降解为磷脂酸(PA)、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氧化为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贮藏至第15 d,与对照组相比,炭疽菌侵染组的果皮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降低12.97%,饱和脂肪酸总量则提高17.77%。炭疽菌侵染促进香蕉果皮氧化,贮藏至第15 d,炭疽菌侵染组的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7.23%和13.58%。【结论】炭疽病菌侵染与贮藏期间香蕉果皮细胞膜脂代谢有关,炭疽菌侵染加剧细胞膜水解,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从而促使炭疽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实炭疽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炭疽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点及其在苹果上引致的病害症状,病害发生发展的生理生化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病菌致病因子-酶的活性与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柱花草在生理生化层面对胶孢炭疽菌侵染的响应,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 Reyan No.2)为材料,分析接种炭疽菌96 h后对柱花草叶片抗氧化系统、6种矿质元素和16种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炭疽菌后,柱花草叶片的磷、钾、钙、铁、钠浓度显著提高,同时,也导致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物酶(POD)、类黄酮、原花青素等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浓度显著提高。此外,炭疽菌侵染使柱花草叶片的丙氨酸和β?丙氨酸浓度分别提高7.61和1.43倍,且这两种氨基酸在体外对胶孢炭疽菌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实验显示,柱花草通过提高抗氧能力及增加丙氨酸与β?丙氨酸的积累来抵抗炭疽菌侵染。  相似文献   

9.
炭疽菌属真菌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炭疽菌(Colletotrichum)是一类重要真菌,其分类研究一直是菌物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对近年来炭疽菌分类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形态分类学、分子系统学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生理生化特征、性亲和性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在炭疽菌鉴定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述,并对炭疽菌分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孢炭疽菌可以侵染核桃、板栗等众多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引起炭疽病,在生产上造成较大的经济损 失,其侵染过程主要包括前期活体营养阶段、中期兼性营养阶段以及后期死体营养阶段。对该菌侵染过程相关基因 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同时,基于ITS 数据对炭疽菌属病菌进行遗传关系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原菌的研 究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宁夏炭疽菌属真菌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菌属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研究碳疽菌属真菌不仅能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丰富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通过实地考察、采集标本和分离培养菌种,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共鉴定发现炭疽菌属真菌13种,分别是粒毛盘孢、菊刺盘孢、葱炭疽菌、盘长孢状刺盘孢、禾生刺盘孢、木槿刺盘孢、希金斯刺盘孢、葫芦科刺盘孢菌、豆刺盘孢、亚麻刺盘孢、豌豆刺盘孢、三叶草刺盘孢,及未定名刺盘孢属一种。它们在分布上没有地域特征,都为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炭疽病。  相似文献   

12.
 报道苦丁茶炭疽菌一新种Colletotrichum ilicis-kudingchae寄生在冬青科(Aquifoliaceae)植物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上,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3.
 报道枝孢属3个新记录种:番木瓜生枝孢Cladosporium cariciolum Corda,枇杷枝孢C. eriobotryae Passecker,覆盖枝孢C. obectum Rabenhorst. 新记录种有详细描述,标本存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5.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分类学研究Ⅱ.种的划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研究现有标本,考证原始文献,对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的3个分类系统──Saccardo分类系统、vonArx系统和Sutton系统进行了综合评述。Saccardo系统应彻底废弃;与vonArx系统相比较,Sutton系统在种的认可上更有理由被接受,但对某些种的划分尚须进一步研究。对vonArx和Sutton系统中有争议的一些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辣椒炭疽病菌种群复杂、田间复合侵染种群组成不清,导致防控相对困难的问题,建立一种快速直观的辣椒炭疽病菌区分标记系统,为其病害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DNA-ITS通用引物克隆田间分离的22株辣椒炭疽病菌rDNA-ITS,通过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确定22株供试菌株的种类和分类地位;选用效应因子NIS1基因为靶标,根据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黄瓜炭疽菌(C.orbiculare)NIS1基因比对分析,设计NIS1基因简并引物,克隆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利用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比较rDNA-ITS和NIS1基因区分供试菌株的差异,进而对22株不同辣椒炭疽病菌NIS1基因进行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NIS1基因的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差异,建立NIS1-PCR-RFLP标记系统。【结果】rDNA-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2株辣椒炭疽病菌属于5种炭疽病菌,即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短孢炭疽菌(C.brevisporum)、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黑点炭疽菌(C.capsici),其序列同源性为85.6%~99.8%,但C.capsici和C.truncatum处于同一混合组群;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两端序列较保守,中间存在可变区,与已报道的C.orbiculare的NIS1基因同源性在34.6%~78.9%;NI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能将22株辣椒炭疽病菌分成5个组群,C.capsici和C.truncatum处于不同组群,表明其区分度优于rDNA-ITS;NIS1-PCRRFLP主要差异片段显示C.gloeosporioides和C.brevisporum的最大片段均为210 bp,但片段数目不同,而C.acutatum为292 bp,C.capsici为685 bp,C.truncatum为345 bp,参照菌株C.orbiculare为497 bp,能够直观观察区分。【结论】研究建立的NIS1-PCR-RFLP标记系统可简便、直观地区分不同辣椒炭疽病菌的差异,有望发展成为真菌新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田间辣椒炭疽病菌种群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7.
宁陕火地塘珍稀濒危木本植物计有15种,占秦岭林区木本保护植物的71%,是秦岭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在阐明火地塘分布的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的分类、分布及保护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彦连  张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09-709,717
通过野外采集及标本的整理鉴定,初步确认该区共有野生木本攀援植物18科25属54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双子叶植物17科24属51种,单子叶植物1科1属3种。根据对山东省野生木本攀援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指出该区野生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温带性地理成分占主干地位;相对于整个种子植物区系来说,野生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具有更强的热带性亲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