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单一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只能起到短期的治理效果,长期有效的治理理念是使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自净功能,回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综述了国内外在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复合技术,如植物强化修复技术、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水生态多样性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河流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指出水利工程建设、过量引水、污染物排放是导致河流生态退化的主要成因;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在河流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及应用实践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强调河流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河流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今后加强河流生态修复领域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各国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且湿地具有去除水中营养物质或污染物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属性.在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水环境稳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针对流域湿地的这一突出作用现提出将流域中湿地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水质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所研究的生态混凝土砌块是一种将工程防护、植被绿化和水质净化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工程应用中能够兼顾生态环境与工程规范要求的新型挡土墙砌块。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水质净化试验装置,对3种不同孔隙率的生态混凝土砌块进行水质净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砌块对水体中CODcr、TN、TP的一次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88.3%、71.4%、89.8%,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性能;生态混凝土砌块的孔隙率越大,其对CODcr、TN、TP的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6.
生态透水坝能够拦截暴雨径流,坝体本身能对污染水体进行过滤、微生物分解等净化处理,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面源污染的治理中。为了解决现有生态透水坝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文章提出一种构造简单、建造成本低、可净化水质的生态透水坝,并对其构造方案、工作原理、实施方式及技术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目前,该生态透水坝已在湖南省多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中开展应用,生态效益显著,为中小河流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7.
几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大聚藻、美人蕉、黄菖蒲和鸢尾等4种生态浮床常用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2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室内静水条件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13.8~1 214.1 g·m^-2,净增生物最高的大聚藻是最低黄菖蒲的3.87倍;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含量差异较小,4种水生植物的含氮量为16.0~26.4 mg·g^-1,植株含磷量为1.4~2.4 mg·g^-1;不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相差较大,4种水生植物的水质氮去除率为38.6%~89.9%,水质磷去除率为29.3%~75.3%。大聚藻和美人蕉可作为优选的生态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和鸢尾由于其较强的耐寒性可进行组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河蚌的水质净化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 3种规格不同的河蚌对水质进行净化试验 ,得出规格为 2 0cm× 7cm× 12cm的河蚌净水效果最佳。根据盆栽试验结果 ,建议水面养殖河蚌以 4~ 5只 /m2 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态拦截系统对洱海流域农田尾水氮(N)、磷(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应,提高生态拦截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了生态沟渠、表流库塘、潜流库塘、生态沟渠+表流库塘4种改建的生态拦截系统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水口污染物浓度相比,经生态拦截系统净化后,各系统出水口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4种生态拦截系统中生态沟渠+表流库塘系统对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COD的削减效果最好,平均削减率为59.66%、55.99%和38.33%,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各类型农田灌溉,且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3个月、10个月和10个月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质要求;潜流库塘系统削减效果次之,对TN、TP和COD的平均削减率为42.13%、31.31%和34.29%,出流全年各月可用于旱作回灌,全年有9个月可用于水作灌溉,TN、TP和COD浓度全年分别有10个月、6个月和2个月可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要求;生态沟渠系统和表流库塘系统削减能力相对较弱,对TN、TP、COD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0.59%、21.03%、25.25%和37.60%、27.69%、26...  相似文献   

10.
池塘水质净化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通过处理池曝气沉淀净化,经初步处理后水体进入净化池,在净化池中应用传统机械增氧方法,增加了微生态制剂与种植根系发达的挺水、漂浮沉水水生植物,以增强吸附、分解水体中大量富积的有机物与有毒、有害物质;经过综合净化处理,水质达到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检测。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与其他物理、化学及工程的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能耗小、治理效果好,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资源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应用生物进行池塘微生态环境修复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菱角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重要水生经济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茎叶可做饲料,嫩茎可食用;果实富含淀粉,可供食用、酿酒用;此外还能净化水质、改良环境。本文介绍了菱角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综述了中国在菱角水体净化、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建议开展菱角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动菱角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流中溶解态污染物的迁移运行规律的讨论,建立了河流污染带二维水质模型,经原体观测检验,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三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池塘水质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三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伊乐藻和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沉水植物能够显著提高水体溶氧量和pH值,对水中各种形态氮(尤其硝氮)的净化效果良好;2)轮叶黑藻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较为明显;3)三种沉水植物对水中耗氧有机物的净化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池塘养殖水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围隔试验,于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已富营养化的太湖水域围隔修复区内投放大型枝角类,利用其对水华藻类的控制效应移栽沉水植物,分析了试验前后围隔内、外水质因子变化.结果显示:生态修复区内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Ⅲ类水质标准.试验期间,围隔内、外水体中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2009年9月围隔内水体中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含量分别为0.55、0.02、1.4 mg/L,比围隔外分别下降66.0%、50.0%和70.8%;溶解氧增加了85.9%,水体透明度平均为1.68m.随着围隔内沉水植被群落的构建,2009年5月7日对围隔内、外水质因子的监测发现,水体叶绿素a和氮磷等主要指标较外围水质指标都显著下降(P<0.01),这表明沉水植物对水环境有明显改善和维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葫芦生态工程措施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修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取以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净化污染水体,成为污染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太湖流域,虽然已有多年的工程措施经验,但尚无针对该种生态工程措施实施过程中对水质改善影响的系统性研究,为此对2011年太湖竺山湖种养66.7 hm2水葫芦期间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工程区内外水体交换强烈,水体透明度、p H等基本理化指标变化不明显,水葫芦种养区内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工程措施对颗粒物及蓝藻具有滞留效果,使得水葫芦种养区水体TN、TP含量较高,其变化幅度分别为1.13~3.30、0.085~0.165 mg·L-1,低于外围水体中TN、TP含量;受气温及水流等影响,水体中蓝藻密度在8月份达到高峰,放养区内叶绿素含量为77.97 mg·m-3,同期边缘和外围含量分别为84.40、86.84 mg·m-3,植物根部叶绿素含量较高,表明水葫芦根须对蓝藻细胞具有较强的拦截作用。全年收获20000 t水葫芦,从水体中共带出N、P、K的量分别为19.8、2.4、44.5 t,表明规模化种养以水葫芦等为代表的生态工程措施具有较好的水体净化功能,为扩大利用水葫芦等速生漂浮植物建立的"移动湿地式"生态工程措施治理较大面积富营养化水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排污河道原位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排污河道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采用原位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既简单经济,又环保美观,且可操作性强,前景十分广阔。为了给今后河道修复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从排污河的污染物入手,分析了影响植物修复的各种因素,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综述了国内外采用原位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排污河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高常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70-8672
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是根据接触氧化滤池及人工湿地净化机理耦合建立的一种创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通过试验室装置小试,考察了跌水曝气复氧、滤料种类、滤料堵塞等因素对人工生态滤床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跌水曝气复氧预处理效果明显,能够满足人工强化生态滤床复氧量要求;通过对火山滤料和砾石滤料净化效果分析可知,火山滤料出水水质明显优于砾石滤料出水水质。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技术在北方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活性碳纤维及载银颗粒活性炭对太阳热水器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达80%,灭菌率达99.5%以上,总硬度降低90%,去除了有毒有害污染物,有效的改善了水质状况,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