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泡桐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贵州泡桐遗传育种的策略是:定向选育纸浆用材、人造板用材、大径级装饰用材等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开展病虫单株选择、鉴定和遗传测定;以抗虫性研究为重点,开展泡桐的选育和改良;完善家系选择,开展群体改良,建立杂交种子园;在抗虫性较强的泡桐优良新品种选育成功前,营建泡桐林宜分散种植,不宜集中成片和大规模营建商品林。  相似文献   

2.
泡桐干形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在我国北方泡桐栽培区由于泡桐顶芽在冬季枯死,通过假二叉分枝的方式进行自然接干,造成出材率低,尖削度大,树干形数小,给泡桐的木材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我国的泡桐科研工作者经过近40年的努力,对泡桐干形进行了遗传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干形培育对泡桐的高干壮苗、人工接干、修枝、栽培密度与干形、混交与干形及其上述栽培管理措施与泡桐丛枝病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我国泡桐干形培育的上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泡桐干形培育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泡桐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泡桐属21份种、变种及变型材料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产物电泳后带型清晰可辨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带74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5%,反映出泡桐属不同种质间遗传差异明显,其丰富的多态性与供试材料广泛的种质代表性有关;UPGMA法将研究材料分成毛泡桐组、白花泡桐组和川泡桐组3大组,地理分布较近的种质聚类在一起,表现出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在对兰考泡桐、山明泡桐、白花兰考泡桐、楸叶泡桐、圆冠泡桐、亮叶毛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川泡桐的亲缘关系分析及分类处理上,基本上与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后对泡桐属的部分植物的分类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发现部分泡桐的一些特异性条带,可以进一步转化为SCAR标记。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爬山虎属植物在攀缘能力、繁殖方法、化学成分、抗性及病虫害、绿化效应、生物技术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爬山虎属植物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对今后该植物的遗传改良、加快推广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泡桐种间杂交遗传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泡桐属内10个种的双列杂交材料,用遗传值评定亲本和杂交组合,分析遗传值的表现规律得知,亲本对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有较大影响。杂交育种中,母本的遗传作用大于父本;父母本的交互作用因性状而异,对树高影响最大,胸径其次,对枝下高和冠幅则没有影响。根据遗传值,可以评选出优良的亲本和杂种组合,取得一定的遗传改良效果,为泡桐杂交亲本的选配和杂种组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叙述湖南马尾松20多年来于马尾松群体遗传改良、马尾松优良家系定向选择、马尾松基因资源收集与种子园营建等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马尾松遗传改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湖南马尾松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河南省泡桐科技发展的历史,系统地总结了泡桐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泡桐发展的需要及泡桐生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河南的泡桐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杨树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广的树种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研究杨属遗传多样性对其基因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即从表型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及DNA多样性4个方面分析了杨属植物派、种、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提出我国今后杨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榛子遗传改良进展和丰产栽培技术进展进行详细叙述,提出今后榛子遗传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榛子遗传改良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柚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在柚木的引种、育苗、造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了4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繁殖和栽培实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主要从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研究、柚木的人工栽培区划、种子处理、育苗和苗木贮藏、速生丰产栽培和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诸如林分结构功能、抗性机理、扦插无性繁殖技术、木材材质及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1.
桤木属为非豆科固氮树种,能改良土壤,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概述了桤木属植物在系统发育、染色体、同工酶与RFLP、RAPD、AFLP、SSR分子标记水平上的、包括亚属分类、倍性问题、不同桤木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系统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现有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以期为桤木属植物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收集了大量资料,对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在种源选择、种子园营建及多世代改良技术、无性系选育技术、森林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生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广西杉木遗传改良进展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较系统阐述了近十五年来我区杉木在种源、母树林、种子园、子代测定和无性系等方面的遗传改良进展以及改良效果和应用情况,同时指出了我区杉木遗传改良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今后十年内我区杉木遗传改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泡桐×白花泡桐”的优良无性系TF33和两个标准对照品种(白花泡桐C001与兰考泡桐C12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桐优良无性系干材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 TF33、C001、C125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广泛和显著的变异;(2)3个生长性状(接干高、接干材积和主干材积)与3个干形性状(通直度、接干形数和主干平均削度)为高度变异性状(CV≥30%),CV变幅为33.10%~53.19%;(3)接干因子是影响和决定性状杂种优势最终状况和总体表现的最重要因素;(4)通直度性状的遗传改良是毛泡桐×白花泡桐杂种无性系干形遗传改良的关键和瓶颈;(5)多数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的性状间相关性变化较大;(6) TF33较C001有显著的材积生长杂种优势,较C125没有显著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竹类研究展望和竹林生境利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简要回顾了我国现代竹类研究发展的历程,介绍了我国今后以“数字林业”为特征的研究热点领域,分析了今后竹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遗传改良的因子,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途径,并展望了竹林生态环境、遗传改良、竹子利用技术等研究动态。最后论述了竹林生境利用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课题为系统研究泡桐属各树种各部位的化学组分及其经济价值,从综合利用角度提出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确定生产价值。本文只报导了泡桐属白花泡桐和毛泡桐药用成分综合利用的工艺过程及其主要技术措施,至于各重要药用成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鉴定及其临床实验待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枫香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介绍了中国枫香的用途,地理分布,指出了中国枫香进行了遗传改良的重要意义。分别从优树选择,种子生物学特性,优树子代苗期测定和生长节律观测,优树子代多点区域测定,优树子代叶色变异分析与观赏性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快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泡桐抗丛枝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选种育种、引种和人工杂交育种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的泡桐抗丛枝病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阐述了目前泡桐抗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对国内冷杉属植物研究作了概要性介绍,继后从形态学水平、染色体水平、酶水平以及最新的DNA分子标记等水平上介绍了国外在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状况,据此,针对目前冷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综述云南松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优良林分选择与母树林建立、优树选择与种子园建立等遗传改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育种策略,尤其要重视遗传资源的收集、开展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营建高世代种子园、提高种子园的经营管理,以及加强无性系早期选择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