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阳系列小麦品种是以推广良种繁6作中心亲本分别与70-5858和406杂交育成绵阳11、12号后,再对绵阳11号进行系统选育而成。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良好的稳产性和籽粒商品性以及对条锈病等病害的持久抗耐性,而且,在四川省小麦育种史上,第一次将高产、优质、矮秆、大德大粒、早熟、抗病等众多优良综合农艺性状有机协调于一体。该系列品种已在我国连续种植达15余年之久,累计推广面积2180.68余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绵阳26绵阳26是以绵阳20为母本,川育9号为父本,1984年配制组合,经7年选育而成。1995年5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在四川、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比对照绵阳11及姊妹系增产10%~20%;在湖北...  相似文献   

4.
贵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期,我们先后育成了贵农10号,贵农11号(原名贵丰一号),贵农12号等三个小麦新品种。三个品种中均有综抗矮2号,绵阳11号,苏麦3号,A552,Maris TemPlar等亲本血缘。贵农系列小麦品种均属弱冬性,多穗型品种,每公顷有效穗可达1.5 ̄1.7万穗,穗粒数40 ̄50料,千粒重40 ̄45g,公顷产达6300 ̄7650kg,株高80 ̄90cm中早熟,穗长方型、长芒、红粒。抗旱,抗寒性强;高抗白粉病、条地为霉病。杆锈病均免疫,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5.6% ̄17.9%,赖氨酸含量0.40% ̄0.44%;湿面筋含量26.5% ̄29.3%;适宜贵州高寒山区及周边省市高寒山区种植推广。自1987 ̄1999年,在个品种在省内外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06.67万公顷。属贵州省两次大的小麦更新品种。累计增产小麦达37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绵阳25绵阳25是利用优良基因结合体与当时最新品种(系)经14年杂交选育,1988年稳定成系。1995年5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在川、陕、陇、滇不同年份不同生态条件下。大面积示范,产量3000~6000kg/hm2,比绵阳11及姊...  相似文献   

6.
宁强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2000年以前主要推广以繁六为抗源的绵阳系列小麦品种,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由于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变化,绵阳系列小麦对条锈病已失去抗性,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我们于2002年从甘肃省清水农校引进了青水系列小麦品种,对其抗病抗逆性及产量进行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和1993年以自育中间材料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具有绵阳系列品种特色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主要持点是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穗层整产,穗大粒多,籽粒白皮大粒,饱满均匀,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两品种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8.
郧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北省郧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以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进行综合性状比较。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的小麦品种有我县已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鄂麦23和绵阳28,新引进的品种是科麦9号、绵杂麦168和绵杂麦168一代,  相似文献   

9.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和1993年以自育中间材料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具有绵阳系列品种特色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主要持点是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穗层整产,穗大粒多,籽粒白皮大粒,饱满均匀,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两品种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秋播前,从省、市引进少量小麦新品种和在我县种子市场推广销售的部分通过国家或湖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中,抽取部分在我县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进行了品种正季鉴定展示.@@富麦2008、绵阳26、豫展4号、资麦一号、川育20、绵农6号、邢麦6号、花培8号、鄂麦14.  相似文献   

11.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先后选育了绵阳32号、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绵杂麦638等系列杂交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的选育为四川乃至西南麦区杂交小麦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等系列杂交小麦品种,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绵杂麦系列品种(MTS-1为母本)的高产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推广,总结了一套适宜四川麦区的绵杂麦系列品种高产高效制种和栽培技术,以供制种户和种植户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14个绵阳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和SDS-沉降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SDS-沉降值的关系,为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变幅为7.30%~13.09%,多数品种属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多数品种的SDS-沉降值分布在20~30 mL范围内。不同品种籽粒蛋白组分各异。籽粒蛋白质含量、贮藏蛋白含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都与SDS-沉淀值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是绵阳系列小麦品种获得较好烘烤品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绵麦37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7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引进材料96EW37(SW2148)为母本,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中间材料绵阳90—1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4002。同年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获得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A类后补助,同时被列入四川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重点推介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40287.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在丰产性、商品性、抗逆适应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项守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28-128
经过品种×密度2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对绵农6号等3个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绵农6号单株分蘖数为2.08~4.76个,分蘖成穗率为54.3%~59.3%,均低于对照品种绵阳20号。与对照单株分蘖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蘖期(12月20日前)。绵农6号主茎与分蘖穗重差异较小,茎蘖cv为14.0%~15.7%。穗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明显较高,分别为:42.1~58.2粒、43.0~50.3g、1.84~2.93g,突出地表现了大穗大粒、穗重型品种的特性。在大面积生产上要获得高产,其种植密度应低于绵阳20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13,(6):47
5月13~21日,河南大众种业众麦品牌系列小麦品种(众麦1号、众麦2号、众麦998及众麦7号新品系)大型观摩会分别在南阳邓州、郑州荥阳举办,来自全省农业部门的专家、领导和各地的县、乡级经销商及黄淮麦区的参会人员多达3000人次,创造了河南省乃至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现场观摩会的会议规模新纪录。与会小麦专家、领导对众麦系列品种的突出表现和推广前景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绵阳30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其组合为绵阳01821/83选13028/绵阳05520-14,原代号为绵阳96-12,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丰产性突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1997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折667m2产303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3.48%,1998年品比412.3kg,比对照川麦28号增产10.15%;1998、1999两年参加四川省雅安地区区域试验,平均667m2产252.7kg,比对照绵阳26号、川麦28增产11.2%;1999年参加全国长江上游组区试,20个试点平均667m2产281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7.5%,2000年继续区…  相似文献   

18.
从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谈四川“三高”小麦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庞启华 《种子》1994,(5):49-51
该文根据四川省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提出了“三高”小麦育种目标,着重分析了绵阳系列品种的选育特点及与其亲本间的性状表现,肯定了利用四川省现有育种材料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的可能性,并对实现“三高”小麦育种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种业》2008,(2):41-41
2008年1月1日,从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来喜讯,我国又诞生了第2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这是继2003年育成中国第1个杂交小麦新品种“绵阳32号”之后,绵阳近日又诞生的中国第2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这标志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中国在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领域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绵阳11号小麦品种分蘖成穗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11号小麦是我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穗重型品种,在适期早播和适当的增肥减种条件下,有利于分蘖成穗和发挥大穗的优势。研究其分蘖成穗规律以及分蘖与穗部性状的关系,能够为生产上对小麦分蘖的利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1983年进行了试验观察,对分蘖成穗规律及利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