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适合黄土高原沟壑区金草鱼泉水池塘养殖模式,为金草鱼养殖提供借鉴依据,通过开展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和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对金草鱼泉水池塘两种养殖模式产量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比金草鱼与鲤鱼、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每公顷产鱼高出2682kg,每公顷纯收入高出30460.5元,经济效益可观,金草鱼与鲢鱼混养泉水池塘养殖模式更符合黄土高原沟壑区池塘养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饲料广角》2009,(2):16-16
1月8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大型科技下乡现场培训活动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以期为全国各地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标准化池塘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为我国池塘养殖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为了满足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技术需要.配合农业部即将推出的淡水池塘养殖环境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3.
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虽已在辽东地区推广多年,但养殖发展并不平衡,尚有许多技术问题待解决和推广。为此,本文介绍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技术原理;从池塘准备、苗种放养、水质调节、饵料管理、日常管理5个方面简述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具体技术;从蛏床、消毒、施肥、防护网、放苗、病害6个方面提出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池塘条件、生态环境、苗种放养和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池塘养殖小龙虾技术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复合池塘养殖典型模式构建与应用"成果,在湖北省武汉市通过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鉴定。该成果针对池塘淡水养殖存在的水体环境和质量安全问题,围绕高效、生态、节水、安全的池塘养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基于稻田异位修复的复合池塘养殖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岗乌镇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成功经验,包括池塘和水源条件、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常见病害防治、养殖效益,为贵州山地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生长快,生长期短,但在内陆地区一般不能自然越冬,所以放养一茬后,池塘闲置期长,造成池塘利用率低。充分利用养殖罗非鱼池塘的空闲时段进行鱼种培育,不但能增加池塘养殖利用率。还能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于2012年始利用养殖罗非鱼的池塘进行了一年二茬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中,精养池塘的产量和效益的提高是通过大幅度提高放养密度和增加商品饵料投入来实现的,会导致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富营养化。而池塘养殖生态系统自身净化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9.
1及时清整养殖池塘 池塘是鲫鱼赖以生存和栖息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原生物生活、繁殖的好地方,搞好养殖池塘的清整,则可有效地预防鲫鱼各种疾病的发生。清整池塘包括修整池塘和药物清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 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种养互补的原则,利用时间差,采取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比只养殖河蟹亩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要求一个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1~1.5  相似文献   

11.
在“退鱼还湖”政策的强力执行,传统的大水面围网养殖、围栏养殖等逐渐被取缔,池塘养殖的面积逐年扩大。而传统延续下来的精养池塘,不可避免仍将对池塘生态产生影响,仍将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文章分析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计对照组和试验组,以对照组虹鳟养殖容量为标准计算池塘有效养殖容量,测得对照组和试验组进出水口的水温、溶解氧含量和氨氮含量,对比分析虹鳟鱼的最佳养殖环境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D6缸养殖虹鳟鱼的环境条件优于试验组池塘养殖虹鳟鱼的环境条件;以D6缸的养殖容量为标准,计算得出总池塘的有效养殖容量为18390 kg.  相似文献   

13.
塘角鱼,又称本地胡子鲶。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便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现将塘角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池塘条件 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  相似文献   

14.
皖南山区克氏原螯虾池塘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在皖南山区池塘成功养殖的模式,开发克氏原螯虾养殖关键技术,利用水库下游池塘进行了粗放养殖和精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精养的效益略高于粗放养殖,但是,由于池塘精养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克氏原螯虾的养殖采用粗放型养殖模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及养殖池塘对台湾鳗鳅的生长、存活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泥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2万尾/亩(1池,1亩≈666.7 m~2)、4万尾/亩(2池)、6万尾/亩(3池),将土池塘养殖密度设为4万尾/亩(4池)。结果表明:1池、2池、3池、4池中台湾鳗鳅存活率分别为90.0%、80.0%、75.6%、8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体长增长率为4池2池1池3池。在相同养殖密度、不同养殖池塘条件下,土池塘台湾鳗鳅的纯利润和产投比均高于水泥池塘。  相似文献   

16.
池塘混养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该文就某市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花蛤混养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并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具体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保温大棚池塘罗非鱼养殖废水排放问题,本研究采用了"罗非鱼养殖池塘+高效生物过滤槽+大型智能投饲增氧系统+叶轮式增氧机+臭氧射流式增氧机+大跨度柔性保温大棚"工艺技术模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开展保温大棚池塘罗非鱼循环水养殖试验,生物处理槽水体总氮、总磷、氨氮、COD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4.58%、27.32%、48.97%、51.01%,获得罗非鱼平均产量7 603.5 kg/667 m~2、平均产值9.541万元/667 m~2、平均利润2.180 8万元/667 m~2,投入产出比1∶1.29,投资收益率29.45%。由此得出结论:集成池塘循环水、保温越冬大棚、智能投饲、增氧消毒、生物过滤槽处理等养殖设施,实现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处理,涵盖养殖水体高效增氧和杀菌消毒功能,养殖密度和安全生产得以保证,养殖生产投饲管理实现自动化,进一步优化了养殖对象的摄食环境,形成了现有池塘基础的综合集成科学养殖技术模式;池塘配置生物过滤槽因地制宜,设计简单、投入省、占地少、易操作,水体总氮、总磷、氨氮、COD降解效果明显,形成养殖废水处理循环养殖利用,符合当前渔业养殖环境可持续利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中水质的调控与改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已无法满足于人们对水产品种多样化的需求,因而以池塘养殖的模式应运而生。池塘养殖是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养殖规模比较小,水产品也是人工饲养的,这就对水质的好坏有很大的要求。而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池塘养殖的水质不仅受外在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波  岳斌  许梓荣 《饲料工业》2005,26(18):49-51
氮、磷营养盐是构成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作为化学收支平衡重要组成的氮、磷收支的研究可以揭示其来源和归宿,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营养盐的循环、收支情况以及氮、磷收支与水质的关系,探讨了池塘养殖系统氮、磷收支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前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池塘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的发展,病毒的一些危害,导致了渔业养殖率降低,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渔业,经过一些科学的研究,研究出了一种池塘鱼虾同池分隔养殖的养殖方法.在很早之前就有听说过鱼虾混养或者是主养的报道,但是,池塘鱼虾同池分隔养殖却从未听说过,但是在2013年,一些科学研究人员,在李长奇村用了九口池塘进行试验.经过多次的筛选、比较、技术的探索,总结出了池塘鱼虾同池分隔养殖的各项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