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林抚育间伐为森林经营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地合理调整林木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的营养条件和林分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出材量,实现速生优质丰产。通过抚育间伐,还可提供一定的间伐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年生杉木幼林采取不同间伐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采取35%~40%的间伐强度%,林分蓄积和林木单株材积的综合生长效果最好,能显著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提高林分质量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然幼壮林的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加速生长,缩短森林培育期,提高林木质量的重要的经营措施。抚育后的林分能否达到速生丰产,是衡量抚育间伐作业质量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培育优质、速生、丰产的林分是当代营林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当林木郁闭后,进入成林阶段,林木之间产生对土壤养分和光照的强烈竞争,林分内部树木之间出现了分化现象,出现了被压木,因此随着林龄的增长和树木生长的变化,必须适时进行抚育间伐,以调整林分密度,创造良好的林分结构,使保留木得到充分的光照和必须的营养面积,以促进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5.
<正>抚育间伐是一项培育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措施,而决定间伐效果最关键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间伐强度。只有采用合理的间伐强度,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这种群体结构既能使各个体有充分发育条件,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有利于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有利于增强森林的防护效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 间伐强度的确定,其实质就是林分合理经营密度的确定,即单位面积最佳保留株数的问题。下面就落叶松人工林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抚育间伐,是使人工林速生丰产、调整林分密度、缩短工艺成熟期、充分发挥森林效益、增强林分抗性、提高木材利用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适时进行科学的抚育间伐,是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现将红松人工林三角抚育选树法简介如下: 一、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挂号人员,不严格执行去小留大、去弯留直、去密留稀、去病腐留健壮的原则基础上,按五级林木进行分类。对分级后的林木,进行经验三角选树挂号,兼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蓄积  相似文献   

7.
按郁闭度来确定一个林分是否需要进行抚育间伐,按强度来控制抚育间伐的林木株数和出材量,这种做法在抚育间伐过程中不是超出就是达不到设计的强度。现谈谈利用经营密度表的保留株数换算成单位郁闭度级相应株数,来确定抚育间伐的开始株数和控制抚育间伐强度的作法: 一、各树种各平均直径的各郁闭度级相应株数的计算黑龙江省林区天然幼壮林、人工林经营密度表,是根据林木的冠幅、胸径和株数的相关规律,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之后而确定的单位面积上的合理株数,郁闭度  相似文献   

8.
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是提高生长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效益最快的有效措施。但是,始伐年龄必须适当,否则对林木的生长和经济收入都是不利的。始伐年龄过早,对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不大,经济收入也少。始伐年龄过迟,虽可提高间伐利用价值,但不利于林分的速生丰产。何时开始进行抚育间伐比较适当呢?要  相似文献   

9.
飞播造林是模拟林木天然下种更新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式。由于受机械设备、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飞播林较人工林树种单纯,林木稀稠不匀,生长差异显著,林地生产力低。适时适量适法地开展抚育间伐较人工林更为重要,是飞播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措施。我省从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目前已成林163万亩,约有三分之一需要抚育间伐,怎样才能搞好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呢?主要应掌握抚育间伐的开始期、强度、间隔期以及间伐方法等技术关键。一、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开始期。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与经营目的、树种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林的成林阶段,主要经营活动之一,是不断地、定期地、合理地对林分进行间伐抚育,以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保持林分的良好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缩短培育期,同时亦能获得中间利用。在森林间伐抚育技术中,人们经常所关心的,是如何准确的决定间伐抚育强度,间伐抚育的起始期、重复期,以及间伐抚育方法等技术指标。本文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成林阶段胸径与冠幅面积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经营密度表及如何确定间伐抚育强度的技术指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利用土壤和空间(营养面积)的前提下,保持林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以保证其在不同的阶段各个体有充分生长发育的条件,是达到林分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间伐就是经过人为的措施来满足林分的群体结构,促进林分速生丰产、优质的一种手段。为了给大面积抚育间代生产提供科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抚育间伐对林分生产力及其林分因子、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林下土壤等产生影响。对这些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杉木在不同强度间伐下的生长进行了实验。提出了合理地抚育间伐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以更好地促进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对辽东山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2013年蒙古栎林中度区林分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率最大。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林蓄积生长作用明显,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平均生长率和林分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蒙古栎林分小径木蓄积比例逐渐减少,中、大径材蓄积比例逐渐增大(弱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有效的减少林木枯损量,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可培育小径材,既林分径阶为14cm,林木保留密度以972株/hm~2左右为宜。若想培育中、大径材,可加大间伐强度,极强度间伐效果最好,既林分径阶为18cm,林木保留密度以67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先对油松飞播幼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林分密度对林木各个生长因子的影响程度。除对高生长影响不明显外,对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确定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指标,即确定了抚育间伐的起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合理保留密度及抚育间伐方法等指标。并编制了“油松飞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一览表”。  相似文献   

15.
姚凯 《中国林业》2011,(17):50-50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随着树龄的增大以及林木的生长,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采伐。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抚育间伐起始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阴县凤凰山油松飞播幼林的抚育间伐工作,是在1983年秋开展的。工作开始,我们就注意了试验研究,经三年多的试验观察看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飞播幼林中,以不同的间伐作业方式,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飞播幼林的生长与未抚育间伐的林分有相当大的区别。现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抚育间伐技术措施确定1.间伐方法的确定由于现实林分密度大,自然分化剧烈,我们采用透光抚育方法,在“三砍三留”,兼顾株行距的原则下,先将生长上关系密切的林木划为植生组,再在植生组内进行林木  相似文献   

17.
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优质、速生、丰产,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必要措施。我场领导对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期造林已经全部间伐过,有的已达四、五次之多,同时结合生产需要,进行了抚育  相似文献   

18.
木荷纯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的胸径生长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强、中、弱度的胸径分别比对照大10 .13%,18 .99%,30. 38%。但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的树高、单株材积及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数有利于林分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省许多国营林场,在进行抚育间伐作业中,使用标准表控制林分密度,以确定林分间伐强度。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把现实林分密度降低到理想的疏密度,使林木有合理的营养空间,有利于林木生长。那么疏密度降低到某个数值时,需要间伐多少株林木呢?这是每个施工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七十九块标准地,在标准地上收集间伐强度大小与疏密度递减的关系,以此作为基础材料,编制云南松降低疏密度与间伐木占总株数百分数换算表,以供有关单位和同志们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一、方法的由来鉴于抚育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品质、增大营养空间、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落叶层分解、提高地力以加速保留木生长的重要措施。对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技术,目前已由过去的定性间伐逐步向定量间伐过渡,如利用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对确定抚育间伐强度、间伐量、间隔期等技术指标方面、有了科学的依据。但在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每木挂号时,虽然根据“四砍四留”和把林木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级的原则,由于林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