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的小气候资料是于1963年和1964年夏季在小兴安岭北京林学院试验林场(N 48°19',E129°29')观测的.迹地类型为60×60米~2、100×1,000米~2和330×1,000米~2.60×60米~2迹地的林墙为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树高23米,郁闭度0.5-0.6.后两种迹地的林墙为灌木蕨类红松林,平均树高25米,郁闭度0.8. 设置的测点,在330×1,000米~2迹地上,设在距南北林墙25.50、100和150米处;在100×1,000米~2迹地上,设在距南北林墙10、25和50米处;在60×60米~2迹地上,设在距南北林墙15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近年来在我省林区已经大面积种植,依靠黑木耳创收致富,将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活跃林区经济,对于克服林业目前的危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已经定植的木耳段仅少量出耳,或一部分木段因未能适时定植而干枯。这部分木材资源如果不能有效的补植和定植,则造成浪费很大。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春季,对已定植1年、出耳率仅达20×10~(-2)的木耳段进行了菌种补植。另外我场一名职工对采伐后干枯1年以上的木段于1992年春进行了菌种定植,经3年的经营获得了木耳丰收。现将木耳段的补植和干段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干木段定植补植的可行性 黑木耳就其营养方式来说有基腐生性的特殊的要求,它生长在死亡了的树木和植物体上,分解吸收养分,缺乏侵害活植物机体的能力。在木段含水量35×10~(-2)~40×10~(-2),空气湿度60×10~(-2)~70×10~(-2),温度24℃~30℃,pH值4~7,光照在3000勒克斯等基本条件下,子实体即能正常生长。因此,从理论上说,在干木段上进行黑木耳的菌种定补作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落叶松播种生长为指标,通过对小陇山林区主要苗圃土壤养分测定和培肥试验,土壤养分主分量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的含量,可看作土壤肥沃程度和氮、磷、有效钾供应水平的高低,其贡献率为84.67%,分析提出了高肥、中肥区苗圃地土壤有机质为>5%、3%~5%,全N>0.25%、0.15%~0.25%,全P>0.20%、0.10%~0.20%,有效N>15 mg/100g、10~15 mg/100g,有效P2O5>15 mg/kg、7~15 mg/kg,有效K2O>150 mg/kg、100~150 mg/kg。对新建苗圃和低肥区采用客土改良培肥,在小陇山林区最佳配比为栎林土∶松林土∶牛粪=25%~40%∶10%∶10%~15%。  相似文献   

4.
<正> 方法在明尼苏达州北部奇帕瓦、苏必利尔国有林区未经间伐过的白云杉人工林中,选择39株年龄为19—43年干形完满的立木作为研究对象。人工林为当地种源,初植密度平均为2.0×1.6m。土壤为原始壤质淋溶土(70%),饱和极地淋溶土和舌状白土极地淋溶土各占一半,其余主要为不饱和淡始成土。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牡丹江林区野生木本植物的种子或种仁含油率在1O×10~(-2)以上的就有约50种。这里就分布广、贮量多、株产高、易开发、含油率在20×10~(-2)以上的10余种野生木本油料植物简述如下:1 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果实卵形,长3.5~7.5厘米,5~7个集生;果期8~9月,种仁含油58×10~(-2),是高级食用油或用于制肥皂或提制亚油酸。果实易采,采后去掉果肉和壳用压榨或浸出法取油。2 红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常绿乔木;叶5针一束;球果大;圆锥状卵形,长达4厘米;种子倒卵状三角形,长1.2~1.6厘米、果期9~10月,种仁含油67.24×10~(-2)~68.27×10~(-2),是优良的食用及工业用油,可直接或脱壳后用压榨法取油。3 毛榛 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落叶灌木;叶片广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0厘米,中上部常浅裂;坚果球形,径约1.5厘米,包于管状总苞内,常2~3个簇生。果期9~10月,种仁含油63.77×10~(-2),油可食用,去壳用压榨法取油。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草炭土基质上用IBA、ABT、NAA3种药刘不同浓度处理越告绿枝扦插育苗的技术,认为IBA、ABT 500×10~(-6),NAA 1000×10~(-6)为适宜浓度。河沙也是越桔绿枝扦插的可靠基质。  相似文献   

7.
探索林纸一体化问题,对林区产业产品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柴河林纸企业集团组建问题提出如下浅见。一、柴河林区概况及现状柴河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海林县柴河镇,该镇在牡丹江市以北,全镇占地面积5km~2。由于历史原因,隶属牡丹江林业管理局领导的有三家县团级林业企业——柴河林业局、柴河纸板厂、柴河林业机械厂。其中柴河林业局为国家二类大型企业,局址位于镇  相似文献   

8.
山刺玫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俗称刺玫果,蔷薇科落叶灌木。花深红色。单生或2~(?)并生;聚合果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熟时红色,内含多数瘦果;种子具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及华北等省区。山刺玫用途广、价值大,易采收加工,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野生经济植物。1 山刺玫蔷薇的化学成分 果实含维生素 C 4.3~7.2 ×10~(-2),尚含维生素P、B_2、K、E及胡萝卜素、果胶、蛋白质、糖分、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种子含脂肪油11.OO×10~(-2)左右,碘值177.9,其组成为棕榈酸2.8×10~(-2)、硬脂酸1.2×10~(-2)、油酸17.1×10~(-2)、亚油酸39.2×10~(-2)、亚麻油酸39.7×10~(-2)。 此外,根、茎、叶、花和果实均含皂甙和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育适合我区平原地区速生造林优良树种,我们进行了速生杨树杂种:小×美73-16、合作×黑74-10、钻×青74-2~*、小×美73-9的选育工作.由于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区域点全体职工的精心管理以及技术人员的长期坚持试验,我们共营造试验林510亩,现有林面积为400亩.经区域试验证明,已初见成效.现以土右旗苗圃为主结合其它区域点试验情况,将其小×美73-16等四个优良无性系的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北五味子Shisantdra chinensis Bai1l.木兰科植物,用于中药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浆果与种子含有1种刺激神经兴奋的物质,通常用于消除疲劳,治疗神经衰弱。果实含大量抗坏血酸,对改善血质,治疗循环系统疾患,抗癌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干果和种子含大量挥发油,用于饮料和化妆品工业原料会取得特殊效果。据对五味子干果、种子及干树皮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分析:含挥发油0.8×10~(-2);五味子醇0.12×10~(-2);糖份19.6×10~(-2);蛋白质10.6×10~(-2);柠檬酸11.2×10~(-2);苹果酸8×10~(-2) ;酒石酸2×10~(-2)。抗坏血酸350~470mg/kg干果。干种子中含挥发油2×10~(-2);脂肪油4×10~(-2);干树皮中含挥发油2.6~3.2×10~(-2)。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小气候资料是于1963年和1964年夏季在小兴安岭北京林学院试验林场(N48°19’,E129°29’)观测的。迹地类型为60×60米~2、100×1,000米~2和330×1,000米~2。60×60米~2迹地的林墙为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树高23米,郁闭度0.5  相似文献   

12.
伊春是我国东北的老林区,是国家商品材基地之一。原有可采蓄积4×10~8m~3优质木材。当时误认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结果在半个世纪内砍伐殆尽。一个欣欣向荣的百万人口大林区,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日趋繁荣之时深深地陷入了两危(可采林木资源危急,经济危困)之中。其教训之一,就是忽视了经济林的培育,丢掉了大量财富。这个大林区有许多宝贵的特产资源可供开发,有多种山野果可以培育成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林,山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橡胶园养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77、1987和1998年对西双版纳胶园土壤和橡胶树叶片的三次普查,结果表明:胶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有机质下降幅度为0.25%~1.25%,全氮下降0.023%~0.033%,速效磷下降1.3×10~(-6)~4.2×10~(-6),速效钾下降30×10~(-6)~69×10~(-6),pH值提高0.1~0.7,土壤酸性下降,有向碱性转化趋势。除个别农场橡胶树叶片某种营养元素略有提高外,大多数农场橡胶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下降,Mg、K、N三种元素下降明显,Mg降低0.10%~0.20%,K降低0.04%~0.73%,N降低0.20%~0.50%,景洪、东风和勐捧农场1987年橡胶树营养水平比1977年有所提高,是由于其间实施营养诊断施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林多功能形成的条件是:人工投能≥10.3×10~9焦耳/公顷,资金投入(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量≥400元/公顷;群体规模>800公顷;造林密度≥2400株/公顷,成熟期密度维持在1320株/公顷左右;滨海一侧林带的最小宽度≥12米。利用南三岛上现有木麻黄林分的调查材料,建成了木麻黄林多种功能的动态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于 2 0 0 0年 12月 2 0日采集到湖南醴陵市大林乡 5个马尾松飞播林标准林地土壤样品和 1个阔叶林地土壤样品 ,分析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 (以干土计 )主要集中在 0~ 2 0 cm的表土层中 ,随土层加深 ,其数量迅速减少 ;在深度为 0~ 60 cm的土层中 ,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 ,其中好气性细菌为 2 .46× 10 5~ 6.48× 10 5个 /g,厌气性细菌为 1.14× 10 3~ 8.8× 10 3个 /g,自生固氮菌为 1.3× 10 2~ 3 .0 1× 10 4个 /g,放线菌为 8.6× 10 3~ 2 .99× 10 4个 /g,真菌为 6.6× 10 3~ 2 .43 5× 10 5个 /g.其中 1号样地微生物数量最多 ,达 2 .45× 10 6个 /g,说明混交林中微生物数量很丰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木本粮食资源开发现状、问题、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木本粮食生产历史已达3000多年,利用历史更加久远.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饥荒年代,作为粮食替代品而格外受到珍惜。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养殖业的发展及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粮食的供儒矛盾日益突出。若2000年粮食人均消耗量要保持目前消费水平,必须增产500×10~8kg粮食。因此,1995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到本世纪末增产500×10~8kg粮食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由于耕地在每年不断减少,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有限(许多地区巳达吨粮田),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农业已难以做到。必须从多方面努力,面向全部国土,广开食物来源。栗、枣、柿等木本粮食树种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一年种植多年收益,自古被视为“铁杆庄稼”,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既是高档食品,又是很好的粮食代用品,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木本野生淀粉、饲料等植物尚待开发利用。据我们测算,我国木本粮食植物资源的开发,每年可相当于增产60×10~8kg粮食(按热值换算),相当于增加耕地148×10~4hm~2(按全国农田平均单产粮食4050kg/hm~2计算),能为实现2000年增产500×10~4kg粮食这一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分布地域广阔,在碳循环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讨论了立地条件、分布区域和经营方式等因素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①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约为36.516 t.hm-2,平均生产力约为8.412 t.hm-2.a-1。杉木林生产力的最大值在杉木中心分布区的中亚热带,尤以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的最高,其生产力平均达13.50 t.hm-2.a-1;中亚热带北部亚地带平均为11.95 t.hm-2.a-1;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别是8.83 t.hm-2.a-1和5.54 t.hm-2.a-1;北热带地区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最低,平均为5.02t.hm-2.a-1。②1994年以前的统计数据,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的总植物碳储量为:幼龄林9.98×106t,中龄林31.61×106t,近熟林11.73×106t,成熟林7.50×106t,过熟林2.87×106t,总计为63.69×106t。③目前,中国杉木林面积达1 239.1×104hm2,蓄积量为47 357.33×104m3,换算成生物量约为18 938.20×104t,总固碳量约为5 211.65×104t.a-1。目前,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估算没有包括土壤以及凋落物层的碳含量,因此,所估算的杉木林固碳能力和总的碳储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林区地势平缓,坡度不大(15度以下的约占林地总面积的78%)为采用拖拉机集材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本林区单位木材蓄积量不高(全林区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为106立米),平均单株材积较小(为0.55立  相似文献   

19.
<正> 对Williams品种的香蕉进行了5×2,4×2,3×2和3×1.5米的种植密度试验。初产分别为29.8,33.9,45.3和61.3吨/公顷。第一蘖芽产量分别为69.1,76.7,78.1,和74.5吨/公顷。累积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为3×1.5米(每公顷2,222株),第一蘖芽以3×2米的密度为好。  相似文献   

20.
兴安落叶松林的天然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优势森林群落。目前,该林区正在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商品材年产量已接近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为了使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对兴安落叶松林的采伐更新问题已经予以关注。一、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的能力及其重要意义根据历次更新调查综合统计,兴安落叶松林林冠下已有大量幼苗、幼树,平均每公顷约9,000株,平均频度42%。按更新标准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