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绿色低碳创新是中国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效率进行了分类测度与比较,对造成无效率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技术无效比规模无效更为严重;造成区域间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的差异,规模差异小于技术差异;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大部分区域的创新效率均大幅下降,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总体上看,造成区域无效率的原因有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和产出不足三方面,非期望产出冗余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期望产出不足,最后是投入冗余,但各区域无效率的来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内蒙古农村牧区的1312户农牧户调研数据,以内蒙古10个地区作为决策单元,分别运用DEA的CRS模型和VRS模型,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角度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这五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均处于有效状态;呼伦贝尔、赤峰和乌兰察布这三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而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基于此进一步进行了投入冗余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黄土高原区528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无导向Super-SBM模型,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其中山西省平均技术效率最高,为0.373,甘肃省最低为0.350;甘肃省的总用工投入冗余最严重,陕西省的农药投入冗余最严重,山西省的化肥投入和农药投入冗余均较严重;技术培训、社会网络和苹果收入所占比重对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影响,而户主的务农年限、文化程度对苹果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黄土高原区苹果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2017年四川省"粮改饲"试点县的新建青贮玉米示范区为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最新的改进DEA-EBM模型,探索性地将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投入纳入到统一的效率评价体系,对"青贮玉米+养殖"种养结合模式的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分析,尝试发现试点中的潜在生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各示范区的综合效率差距明显,且78.57%的示范区非有效;所有综合效率非有效的示范区均处于规模效率非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无效的示范区的投入冗余主要集中于畜牧养殖资源投入以及工业能源与劳力投入。对此,文中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4-2013年全国31个省份森林公园经营状况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森林公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年度间及地域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森林公园的TFP整体保持上升势头,技术进步对TFP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地区间TFP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利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方法对森林公园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绝对β收敛检验不显著;四个地区均通过条件β收敛检验,中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的区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当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的异质性变化,研究基于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进行了效率评价,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省区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天津、广东等5地属于”效率高-经济强”型地区,四川、广西、陕西等6地属于”效率低-经济弱”型地区;东、西、中部地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的中国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基于DEA方法建立工业水资源效率评价模型,以资本、劳动力和水资源使用量为投入指标以及以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为产出指标,对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评价模型,对有无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用水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现行的投入水平下都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经济产出,但是对于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容乐观。通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分析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在工业用水方面具有较高的节水潜能,西部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工业用水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锡林郭勒盟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方法对草原流转牧户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规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转入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67,仍有81.36%的牧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草原流转是提高牧户技术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要素投入、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会资源禀赋、草原流转特征、地区经济状况对转入户规模效率产生的不同影响,建议重视教育与本土文化,提升牧业人员素质;鼓励草原向养殖大户等效率高的主体适度集中;推进牧业产业链融合,让牧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降低生产成本,规范民间信贷的发展,合理评估草原流转价格。打破草原流转的低水平陷阱,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市场经营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是典型的绿洲特大城市,同时也是内陆干旱缺水城市,如何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根据2008、2009和2010年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用水总量和用水人口等作为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对各区县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2010年的分析结果对部分非DEA有效的区县进行了投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率的平均值未达到1,用水效率不高。(2)2008-2010年,只有新市区都达到了DEA有效,天山区虽然DEA无效,但其规模收益递减,即相对于投入的增加而言边际产出减少;其他各区虽然DEA无效,但其规模收益递增,虽然相对效率不高,但通过调整仍可获得规模效益。(3)非DEA有效的四个区县中有三个都存在用水总量投入冗余而相应的产出不足,因此急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资本和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州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填补目前新疆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优劣势评价的空白,本文选取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类四种主要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丰度,组合状况以及整体优势度等方面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阐述新疆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和旅游业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