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苗当韭菜。"这是流传在大城市孩子中的一个笑话。它实实在在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如今大城市中的孩子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对农村和农业知识知道甚少。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由的精神,也离不开自我管理。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是如何偏废了其中一方的。事实上,孩子教育的问题是自我问题的折射。我常常被问道:"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努力尊重孩子天性的时候,我们可能忘记了规范他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尊重"就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自我"去塑造孩子的"自我"。因为缺少反省与反思,孩子反而  相似文献   

3.
绿色情缘     
<正>春风吹拂大地,将不同深浅的绿色之美呈现在人们面前。"清明前后种花种树"是流传在上党大地的古老谚语,这个时节也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我对这个时节充满着感情。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树木。记得在自己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时,就常常跟着大人在房前屋后植树,帮大人扶树、踩土。在乡村,树不是随便栽种的。桃树、杏树种在院内,树冠矮小,果实艳羡,孩子们随手可摘。杨树固守屋后,形体高大,枝叶繁茂,为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反思,以下是这位家长的自述:当很多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撒谎而感到头痛时,我却没有这样的烦恼。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和丈夫就把"做个诚实的孩子"的思想以各种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问:我和妻子一同外出打工,将12岁的儿子寄养在了亲戚家中,我们定期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用。前几天亲戚来电话要我寄2000元给他,因为我儿子和周围的小孩子们打闹,将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弄伤了,要承担对方的医药费等损失。请问:孩子在被寄养期间造成他人损害,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长大后,我要去首都北京,做电脑工程师!"说起长大的理想,12岁的任丛闪动着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3,(8):31
<正>从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孩子,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临行前,富商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后,能做出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你要他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不理不睬,甚至用白眼回敬你;你耐心给他讲道理,却遭到无理反驳;你批评他的错误行为,他却"砰"的一声摔门而去……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和大人作对?心理学家认为,他们这样做大多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用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与大人争论的能力。当然,不能把孩子所有的顶撞统统视为与父母作对,因为当孩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以后,假如一味地让孩子忍让,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性格会越来越懦弱,但教孩子还手又怕孩子性格越来越暴躁。其实,忍让要有度;还手,也要有讲究。一、懂得谦让并不等于忍让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就不是谦让了。当孩子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这时,我们要蹲下来跟他好好的沟通了解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相似文献   

10.
魏策 《百姓》2010,(12):70-73
<正>如何改善孩子们的偏食挑食问题,从而纠正当前他们中普遍存在的营养不均衡现象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从小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年轻父母在喂养孩子时有个误区:喜欢划定一个"任务量",如果孩子的饭量没有达标,往往会将食物硬"塞"到孩子嘴里,实际上这并不利于孩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16,(2)
正看过一个挺火的微信短片:一位爸爸开车去学校接放学的女儿,女儿问爸爸:"为什么一周都不来接我,你就那么忙吗?"爸爸说:"孩子,爸爸确实很忙,我就想啊,现在抓紧挣更多的钱,等将来啊,把你送到更好的学校去读书。"接下来,你听女儿怎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挣很多很多的钱,把你送进最好的养老院。"这时,那位爸爸无语了,内心里五味杂陈,眼泪夺眶而出……还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邻居王大伯病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22)
<正>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淡与忙碌中与孩子们相处,感觉孩子们的成长真是不经意的。不经意间,他们个头长高了很多;不经意间,他们懂事了许多;不经意间,他们学会了许多;不经意间,他们就这么一点一滴地长大了。作为他们的同行者,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路上,要用心陪学生们一路成长。  相似文献   

13.
颜东岳 《新农村》2012,(8):36-37
编辑同志:我5岁的儿子在一家幼儿园就读。幼儿园出于招揽生源,给出了有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优惠条件。四个月前的一个下午放学时,因校车与一辆小车发生碰撞,导致3名孩子受伤。我儿子即为其中之一,且伤势最重,先后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当我要求幼儿园赔偿时,幼儿园表示主要责任在小车方,要我向小车方索赔。而小车方则提出我儿子是在校车上受伤的,是幼儿园没有确保我儿子安全,故与其无关。也就是说,双方在互相"踢皮球"。请问:我究竟应该找谁"买单"?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我希望给现代中国城市打造一个新的食品供应链,找到解决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城乡不信任问题的新路径。"这就是多家CSA农场创办者石嫣的梦。一个在读博士生,跑到美国的小农场做了6个月"洋插队",带着满手的老茧和"我要当农民"的梦想回了国。一个城里长大、十指从未沾泥的姑娘,不用化肥和农药,居然能把一块荒地变成供应千户家庭吃菜的农场。"通过‘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我希望给现代中国城市打造一个新的食品供应链,找到解决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城乡不信任问题的新路径。"这就是多家CSA农场创办者石嫣的梦。  相似文献   

15.
黄一 《新农村》2007,(5):31-31
孩子呱呱坠地,给父母带来欢乐、期望。年轻的父母首先想到的是给他以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和智力开发……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贝多芬曾告诫后人:“把‘德性’教给你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孩童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切莫错过这个时期。1·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对幼儿教育也有个时机问题,如孩子获得成功时,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可提出新的要求;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关心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孩子对某事产生兴趣时,家长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发怒激动时,家长要冷静…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在别人眼里无可救药的人,但是在我的心里,他总有可取之处。著名的教育家卢勤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写过《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她肯定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多采取肯定和鼓励的方法,我在将近一年的班主任生活中也充分体会到了在教育学生时多用肯定和鼓励的方法所带来的效果。记得我班孩子刚入学时,我就对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们在中学时候文化课不太理想,有的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7,(10)
<正>从前,因为物质匮乏,人们被迫从自然界获取一些原生态食物,多年后这些食物却成为餐桌上的新宠,杨春芽就算一款。所谓杨春芽就是杨树的嫩芽,这道爸爸妈妈眼中的美味,小孩子们却都会抵制,因为杨树芽菜团吃起来味道苦涩。但无论我怎样反对,妈妈不但要我吃,还常常邀我跟她一起制作,她说,"长大了。你就知道它的好。"我心里嘀咕,"长大了,我跑得远远的,就再也不用被你们强迫吃杨春芽了。"我挎着柳条篮子,嘟着嘴,妈妈提着一只长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正>怎么定义"想清楚了"?"想清楚了"就是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你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再也不能抱怨别人了。结婚以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就当这婚还没结。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大学找工作,而不太喜欢开出租车、开小店、开饭馆、摆街边早餐小吃摊等"短平快"的项目?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  相似文献   

19.
玩笑     
◎客户的退货阿呆:"两个小家伙真可爱,叫什么名字呀?"路人:"我不知道。"阿呆:"瞧你这当父亲的,自己孩子的名字都不知道?"路人:"这两个孩子不是我的,我是避孕药厂的推销员,这两个孩子是客户的退货。"  相似文献   

20.
这样活着     
<正>从前,有夫妻两人,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他们叫他南南。他长得很结实,胖乎乎的,干干净净的。他可碰上了爱干净的父母:动不动就洗手。南南长大了一点,父母开始教他正确走路:"乖儿子,上街时要看着脚底下,当心别跌倒了。在走山路时还是要看着脚底下,那上面最容易滑倒,可别摔断了脊梁骨。下山时照样要看着脚底下,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