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城郊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紫茄-小白菜+芹菜-西洋芹-茼蒿一年五种五收的高效复种模式。利用该模式亩产紫茄4000千克、小白菜1500千克、芹菜3000千克、西洋芹5500千克、茼蒿2200千克,亩收入累计1.2万~1.5万元。  相似文献   

2.
推广超级稻是被实践证明能够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上杭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每年粮食播种面积在63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在55万亩左右。水稻总产达21万吨左右。2005年和2006年被国家列为超级稻示范项目县。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绩,其中2005年早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13.6千克,单季晚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20.9千克,双季晚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84.6千克;2006年,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53.33千克。两年示范推广,均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现将该县两年来超级稻项目实施工作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油菜KW36     
日本油菜KW36我国1986年从日本广岛市引进KW36原种,经过几年小区和大面积对比种植,产量比秦油2号高27.46%,长势旺盛。亩产一般在284千克,高的达348千克,被人们誉为“油菜之王”该品种株高1.38米左右,茎粗壮、抗倒伏,叶色浓绿、缺刻少...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安、融水三县,结合实施柳州市贫困山区“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生产模式及高产稳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攻关项目,在稻田示范推广“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超级稻头季平均亩产558.5千克,再生稻平均亩产221.2千克,冬油菜籽平均亩产165.4千克,鲜鱼平均亩产27‘3千克,全年平均亩产值超过2000元。  相似文献   

5.
Y两优2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选育出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2009年初,“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赠送75千克Y两优2号种子给江西省德安县试种,并列入当年全国10个100亩高产示范片之一。于5月22日播种,8月21日始穗,10月9日收割,理论亩产量达813.26千克,农户实收亩产达706.5千克。现将该组合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用夏谷新品种粘谷1号“粘谷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山东粘谷中系选而成。1992年在宁晋县北近试验,亩产457千克,比高39(400千克)增产14.3%。1993年所内产比试验,亩产353.6千克,比青丰谷(308千克)增产14.8%,比...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粳稻新引日本品种中部67中部67粳稻新品种是山东省临沂地区水稻研究所于1988年从日本引进,1989年于本所小区试验,亩产550千克,1990年在全区多点生产试验亩产均在500千克以上,高产地块达650kg,比京引119平均增产15.8%。1...  相似文献   

8.
蠡玉35是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2008年引入我县试种,2009年大面积示范种植7800亩,平均亩产568千克;2010年我县农业局选用该品种在石桥镇东大庄村建立百亩高产攻关田,种植面积102亩,平均亩产达到687千克,其中农户韩金钟种植3.5亩,亩产实现716千克,深受当地农民好评。现将其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德安县农业局于2005年引进机开沟免耕直播油菜技术,短短3年时间全县已推广1.88万亩,占全县油菜总面积的62.6%。今年,虽然受到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的影响,由于我们采取的防范与补救措施得力,4月27日,由农业部、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等有关专家领导对蒲亭镇附城村七组百亩连片开沟免耕直播油菜进行测产,亩产量达到128千克(实收亩产平均120.5千克)。今年全县机开沟免耕直播油菜总产达1729.6吨,平均亩产92千克,与翻耕移栽油菜相比每亩多收13千克,节约生产成本92.5元,省工5个,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玉米高产区,全市玉米平均亩产在450千克左右。近些年来我们在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增密化控晚收高产栽培技术,2007年玉米单产达483.5千克,其中50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836.3千克。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菜豆-南瓜-西葫芦立体间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麻栗坡县蔬菜站自“十一五”以来,积极指导农户试验、示范,成功探索出了菜豆-南瓜-西葫芦冬春瓜豆立体间作高效栽培模式,2008年冬在八布乡江东村实施该模式样板田80亩,平均亩产菜豆650千克、南瓜1500千克、西葫芦950千克,综合产值达4500元,亩纯收入3900元,较非样板区农户单一种植马铃薯(单产1250千克/亩,产值1500元,亩纯收入1000元)亩增收2900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柑橘小老树的成因及其改造促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达194.14万公顷,总产量为2058.27万吨,平均亩产量为706.95千克,低于世界平均亩产量929.48千克,更低于以色列、美国等柑橘主产国2000千克以上的亩产量水平。单产低一部分是幼树未到结果树龄的正常原因,也有的是已到结果树龄但产量低甚至不结果的小老树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朱允高 《科学种养》2009,(12):26-26
为探讨高效农田的栽培模式和技术,满足农民对技术的迫切需求,虞城县农技站进行了小麦/菠菜一春玉米/夏玉米一大白菜一年五熟亩产吨粮万斤菜栽培模式和技术的研究,为当前发展高效农业,摸索出了薪经验,闯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果。经市、县有关专家验收,平均亩产粮食1237千克,其中小麦357千克,春玉米458千克,夏玉米422千克;亩产蔬菜6650千克,  相似文献   

14.
正1.土壤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亩施3吨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采用生物集成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时有机小麦生产可以实现亩产量400千克的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时可以实现亩产量700千克的目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5%时可以实现亩产量1 000千克的目标。近年来采用常规栽培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时小麦亩产量200~300千克,土壤有机质含量2.4%~2.5%时小麦亩产量400~600千克。只有采  相似文献   

15.
<正>黄石市军垦农场受玉麟西瓜大棚全程覆盖高产高效栽培的启发,于2010年初开始进行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大棚全程覆盖爬地栽培试验,当年就取得了亩产12000千克的好收成,亩产量是一般露地爬地栽培的两倍;后来每年都扩大了大棚全程覆盖爬地栽培的规模,亩产一般在12000~14000千克,高产的达15000千克,并成为黄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下面将长江流域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大棚全程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麦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份,我站在本市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进行了马铃薯麦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示范,据6月27、28日实际测产,平均亩产达1976.3千克,较露地栽培亩增产274.4千克,增幅16.2%,示范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信息快车     
◆品种“协优107”刷新世界水稻单产纪录2006年9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实施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107“”精确定量栽培”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有关专家的验收。专家们按国际标准折算,其实际亩产达到了1287千克,从而刷新了世界水稻亩产的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郊区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小麦(大麦)间种菠菜、套种玉米、复种菜豆的粮菜高效种植模式,一般亩产小麦400千克,收入600~650元;亩产菠菜500千克,收入400~500元;亩产玉米350~400千克,收入450~500元;亩产菜豆2000千克,收入3000~3500元;扣除成本,亩纯收入3500~4000元。这一种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粮菜兼有,且操作简单易行,投入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稻、油两熟制为主要模式,常年种植中稻48.6万亩,油菜18万亩。县农技站采用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技术,推广种植“两高双低”油菜川油蓉油系列品种28.6万亩,平均亩产油菜籽140千克,总产油菜籽39985.6吨,比全县大田生产油菜亩增产54—90千克,其中,渝黄1号黄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21661亩,平均亩产148千克,总产3206吨,比大田普通油菜亩增产58千克,单产提高64%,总产增值379.4万元;推广种植优质水稻12.1万亩,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平均亩产555.4千克,每亩增产54.4千克,总产增值948.84万元。现将优质稻、油无公害生产标准化新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之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黏头山药是云南省麻栗坡县多年种植的优质山药品种,一般亩产2500~3000千克,丰产栽培亩产4000~5000千克,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其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10倍以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种植前景。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