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新疆地区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产量和水肥调控效应,提出满足高产高效最优的灌溉施肥制度。通过小区试验,以加工番茄品种3166为试材,根据文献报道和当地农艺管理方法,设2因素3水平试验,即3个滴灌水量[高水5 250 m~3/hm~2(W_1)、中水3 938 m~3/hm~2(W_2)、低水2 625 m~3/hm~2(W_3)]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_1):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300、225、225 kg/hm~2,中肥(F_2):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225、169、169 kg/hm~2,低肥(F_3):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用量分别为150、113、113 kg/hm~2],进行完全组合处理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对加工番茄株高、茎粗、水分利用效率、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在相同的灌水处理下,随着肥料增施,加工番茄的产量先增高后降低;在相同肥料处理下,随着灌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以促进产量的增长,最后趋于平稳。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降低了加工番茄的产量。综合试验结果分析,灌溉定额设为3 938 m~3/hm~2,施肥采用225 kg/hm~2尿素、169 kg/hm~2磷酸一铵、169 kg/hm~2氯化钾组合时,加工番茄的产量达到174.20 t/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6.0 kg/m~3,为最优高产高效灌溉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
水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在2013年研究总结的水肥总量(灌水量2 518.74m~3/hm~2,N 542.58kg/hm~2,P_2O_5206.30kg/hm~2,K_2O 940.03kg/hm~2)基础上,上下浮动30%后,设置T1(中水中肥)、T2(中水低肥)、T3(中水高肥)、T4(低水中肥)、T5(高水中肥)5个处理,以传统沟灌为对照,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赋予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后得到综合权重,对不同水肥处理下番茄综合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番茄产量随水肥用量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合理施肥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中水中肥和低水中肥条件下番茄综合品质较好,水分或肥料过多均会造成番茄品质下降;T1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优,产量最高,为130.80t/hm2,品质较好,水分利用率较高,为51.90kg/m3;与沟灌对照(产量115.40t/hm~2,水分利用效率23.46kg/m~3)相比,T1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3.34%,121.23%。【结论】利用综合评价法得出的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最优水肥用量为灌水量2 518.74m~3/hm~2,N 542.58kg/hm2,P_2O_5206.30kg/hm~2,K_2O 940.03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水肥配合(2品种+2灌水水平+4施肥水平)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明确水肥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18与2019年度冬小麦干物质累积量均以‘石麦22’在中肥下达最高,‘济麦22’在高肥下为最高,2水优于1水处理;(2)冬小麦吸氮量均表现出高肥中肥低肥不施肥的趋势(‘石麦22’春1水处理除外);中、高肥水平下,增加灌水次数明显提高灌浆期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2种灌水条件下,成熟期中低肥水平下小麦吸磷量和吸钾量差异不显著;(3)‘济麦22’比‘石麦22’表现出更高的WUE和肥料利用效率,通过将各处理下的冬小麦产量、干物质量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济麦22’以春1水高肥(N 300 kg/hm~2、P_2O_5 150 kg/hm~2、K_2O 210 kg/hm~2、50 m~3/667 m~2)处理为最优方案;‘石麦22’则以春2水中肥(N 225 kg/hm~2、P_2O_5 112.5 kg/hm~2、K_2O 157.5 kg/hm~2、100 m~3/667m~2)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水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玉米不同氮肥施用量、不同灌水量的研究,以期为玉米科学用水用肥、确保丰产丰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水高肥有利于玉米提高穗长、穗粗及穗行数,降低秃尖。以施氮量360 kg/hm~2、灌水量900 m3/hm~2处理增产效果显著,以施氮量240 kg/hm~2、灌水量600 m3/hm~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榆林山地矮化密植枣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肥浓度对涌泉根灌枣树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叶面积指数均在枣树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持续至果实成熟期末期、随后叶面积指数开始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着萌芽展叶期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以高水中肥处理(萌芽展叶期和果实膨大期各灌水105 L/株,幼果期追施纯氮240 g/株,W1N2)最大;所有处理中,高水、低水处理与低肥相组合果实体积最大,在中灌水处理下不施肥时果实的体积最大;单位枝长的果实数目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萌芽展叶期灌水80 L/株、果实膨大期灌水105 L/株,幼果期追施纯氮肥240 g/株,W2N2),最低的是低水处理(果实膨大期灌水150 L/株,不追肥,W3N0),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施肥能促进枣果单位枝长果实数目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的是中水中肥处理(W2N2,产量超过30 000 kg/hm~2),最低的是低水高肥处理(W3N1,产量不到15 000 kg/hm~2)。因此,可以选择中水中肥处理,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在陕西榆林设置3种灌水量:W_1(1 650 m~3/hm~2)、W_2(1 950 m~3/hm~2)、W_3(2 250 m~3/hm~2),4个施肥水平:F_1(90-60-135 kg/hm~2)、F_2(135-82.5-180 kg/hm~2)、F_3(180-105-225 kg/hm~2)、F_4(225-127.5-270 kg/hm~2),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磷钾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毛乌素沙地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与水分的合理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磷钾均能影响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率,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以及产量最高的是高水较高肥处理(W_3F_3),其次是中水较高肥处理(W_2F_3);商品率最高的是W_2F_3,其次是W_1F_3处理。因此,在增加产量和节水节肥的目标条件下,W_2F_3处理(灌水量1 950 m~3/hm~2,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可作为该试验条件下较合理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灌漠土温室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在河西走廊灌漠土日光温室滴灌栽培条件下的黄瓜水肥优化利用模型,以‘津优30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黄瓜产量的水肥耦合模型:Y=204.44+7.75X_1+6.84X_2+4.84X_3+5.33X_4-3.77X_(12)-3.43X_(22)-10.01X_(32)-4.76X_(42)+2.55X_1X_2-3.43X_1X_3+2.68X_1X_4+1.87X_2X_3+2.37X_2X_4-10.79X_3X_4.结果表明:在灌水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优化的水肥用量分别为6 675.0 m~3/hm~2、525.0 kg/hm~2、630.0 kg/hm~2和480.0 kg/hm~2时,黄瓜产量最高,可达212.58 t/hm~2,同时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也最高,分别为0.80万元/hm~2、3.63万元/hm~2和4.54.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水肥因素对生姜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云南小黄姜为试材,对生姜不同生育期(发棵期和根茎膨大期)进行灌水处理和施肥处理设计试验,通过测定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茎粗、光合等数据,分析其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时,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利于生姜的生长;含水量相同时,高肥会使得生姜的植株较高、分枝数较多、茎粗较粗,低肥处理呈相反结果;灌溉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施肥定额的影响。在发棵期,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施肥(N、P_2O_5、K_2O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300 kg/hm~2的生姜分枝数和茎粗略高于其他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在此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2 737.37 kg/hm~2和3.76 kg/m~3,有利于生姜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苗期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冬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找适合温室冬草莓的水肥耦合模式,以‘丰香’草莓为试材,设置3个灌水水平(低水、中水和高水的灌水量分别为2.4mm、3.6mm和4.8mm)和2个施肥水平(低肥、高肥的单次施肥量分别为45kg/hm2、90kg/hm2),同时设置对照处理(CK,灌水量为6.0mm、单次施肥量为75kg/hm2)。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肥水平下不同灌水处理的冬草莓Pn、Tr和Gs分别降低9.9%~40.8%、15.2%~35.7%和14.0%~27.9%,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Pn、Tr和Gs分别提高4.0%、2.4%、4.7%和13.3%、5.2%、2.3%;不同施肥水平下高水处理草莓的WUEi提高6.3%~7.6%;高肥中水、高肥高水处理的产量提高3.2%、3.5%,灌溉水利用率提高7.5%、11.8%。综合比较苗期冬草莓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高肥高水(施肥90kg/hm2,灌水16mm)是温室冬草莓苗期较适宜的水肥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提质增效的水肥协同模式。【方法】以多年生无核白葡萄为材料,展叶期(营养生长期)设置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配施处理,膨大期和成熟期(生殖生长期)在展叶期的基础上加设低水低肥(低水平)、中水中肥(中水平)和高水高肥(高水平)3种情况,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设置田间水肥协同试验,研究水肥协同对葡萄生理生长的影响。【结果】水肥协同下,葡萄叶面积指数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整体呈递增的趋势,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均为中水平水肥处理的净光合速率、产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及固酸比要优于其他处理,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随着水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适宜的水肥协同可以有效的促进葡萄的生理生长。【结论】葡萄最优水肥模型为全生育期中水平水肥处理,即总灌水量8 925 m3/hm2、总施肥量24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肥组合对玉米产量与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玉米水肥耦合盆栽试验,根据玉米产量和耗水量的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水肥(氮)组合条件下玉米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增加水、氮的施用量对产量有提高作用,影响顺序为水>氮。交互项系数为正值,说明水、氮配合为正交互效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灌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的95.13%,施氮量为243 kg·hm-2时,预计能获得最高产量为12 132.95 kg·hm-2。  相似文献   

12.
PAA 对土壤水肥保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旱地赤红壤上以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供试作物,分别以水和不同pH值、质量分数为0.02%的聚丙烯酸钠(Polymer acrylic acid,PAA)稀凝胶进行灌水处理,以研究PAA对土壤水肥的保持作用.结果表明,PAA能显著降低氮素淋失量,将更多的肥料养分保留在土壤中,同时又能减少土面蒸发对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从而提高水肥的利用率,最终提高小白菜的生物量.在PAA各种处理中,以pH 6.5、质量分数为0.02%的PAA稀凝胶与自来水交替灌溉对水肥保持效果最好,在试验条件下,可使氮素淋失量减少72.0%,水分利用率提高23.27%,作物产量增加33.20%.  相似文献   

13.
14.
水肥时空耦合在烟草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时间与空间上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水肥耦合效应在烟草上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并分析了水肥时空耦合效应在烟草上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木薯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了木薯水肥耦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木薯生育期最佳灌水量为3 600 t/hm2,最佳施肥搭配为N 70 kg/hm2、K2O 105 kg/hm2,水肥搭配量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产量。适中的水肥耦合条件下木薯表现出来的农艺性状才具有积极作用,水肥耦合能促进木薯块根生长发育和木薯生理代谢,以此提高木薯水分、养分相互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西瓜的水肥管理及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瓜全生育期需要水肥特点及其吸收规律,将西瓜的水肥管理措施概括为“三控两促”。其“三控两促”管理措施,就是根据西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水肥促控措施,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统一,达到丰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肥水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小麦籽粒蛋白质遗传特性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说明通过优质化栽培措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可行性。着重就施肥、灌水及其互作对籽粒蛋白质的调控效应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枣棉间作模式下作物不同水肥界面交互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枣棉间作模式下作物全生育期水肥的交互影响,在枣棉不同生育期,分析了不同土壤界面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结果表明:枣棉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7月至8月,作物对水需求随着生长进程逐渐增大,红枣耗水量较大,红枣在新梢增长期、花期、以及幼果期易与棉花产生水分竞争,土壤20~40 cm深度为最易产生竞争的区域。而在8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枣树对水分的需求低于棉花对水分的需求,二者水分竞争趋于缓和;枣棉对速效磷的竞争不如水分那么剧烈,根据二者的生育期特点可将这种竞争降到最低;速效钾和钠离子的分布都与滴灌位置有关,离滴灌位置越远二者含量越高。红枣和棉花在整个生育期对土壤速效钾的利用存在着竞争,前期竞争较缓和,红枣进入幼果期及棉花铃期和桃期以后,这种竞争更加剧烈。两者在8月份0<H≤60cm土层对钾的吸收竞争最激烈。  相似文献   

19.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盆栽试验,以补水时期(X1)、补灌定额(X2)、施氮量(X3)、施磷量(X4)、施钾量(X5)为试验因素,采用5因素5水平(1/2实施)的二次旋转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创建了马铃薯产量与补水时期、氮、磷、钾施用量和灌水量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作用顺序为:X5>X4>X3>X2>X 1,各因子的交互项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X4X5>X3X5>X2X4>X2X5>X2X3;在以产量为目标函数时,最高产量为33.785 t·hm-2时,补水时期为苗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25%、现蕾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25%、初花期灌水总量为灌溉定额的50%;水肥耦合关系为灌溉定额为822 m3·hm-2,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分别为73.5 kg·hm-2、224.4 kg·hm-2、223.8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