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奎屯垦区1961-2010年日照规律,为奎屯垦区种植业合理利用光照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新疆奎屯地区气象站50 a日照时数资料,用线性趋势估计、距平与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奎屯垦区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月、季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0 a来,新疆奎屯垦区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102.1h/10 a;年日照时数最高值出现在1974年,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在1985年左右发生了由多变少的突变,20世纪80年代前属日照偏多期,80年代后属日照偏少期;四季日照时数均呈降低趋势,冬季降低幅度最大,倾向率为-44.94 h/10 a。年内日照时数变化很大,7月日照时数达到峰值;小波分析表明,奎屯日照时数存在显著8a周期;降水量可能是影响日照的主要因素。【结论】新疆奎屯垦区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将会对垦区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需根据作物种类合理安排种植,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合理利用太阳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分析熊岳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熊岳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且仅90年代日照时数低于气候标准值;年、季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以53.5 h/10a的速率减少;四季中夏季减幅最大,冬季减幅最小;突变分析显示,熊岳日照时数在1971年附近发生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3.
以1983~2012年30a的日照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用竹山县日照百分率推算太阳能资源情况,进一步探索竹山县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东寿光1961~2013年逐月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M-K突变检验、Mo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寿光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3年寿光市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与秋季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冬春季在80年代发生突变,年、季日照时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日照时数的减少及连阴天日数的增加造成日光温室作物减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温室的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1954—2010年川东地区和中东部地区若干站点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川东地区日照的年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对该地区日照变化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7年来川东地区年、各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主要体现在冬、夏两季,春、秋季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减少趋势不如冬夏季明显;1980年,川东地区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存在显著的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西部小凌河上游凌源、喀左、羊山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该地区光照资源年际和作物生长季变化趋势、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西小凌河上游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和生长季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呈波动性减少,递减速率分别为1.964 MJ/(m2·10 a)、56.224 h/10 a和1.357 MJ/(m2·10 a)、38.705 h/10 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总量气候突变分别发生在1979年和1985年,突变前后分别减少5.5 MJ/m2和162 h;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持续减少,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掌握辽西小凌河上游光能资源气候变化规律,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光能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236-237
为了解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81要2013年灯塔市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积距平法法,分析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3年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平均为1 124.0 h,最大值为1982年的1 327.7 h,最小值为2010年的932.3 h。日照时数在3个年代中呈阶梯状减少,20世纪80年代最多,90年代次之,21世纪00年代最少,且仅此阶段日照时数低于多年平均值。33年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减少速率是54.781 h/10年。突变分析显示,灯塔市生长季日照时数在2002年附近发生突变,从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8.
1971—2015年莱州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对莱州市日照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变化特征。选用莱州市1971—2015年的日照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莱州市近45年月、季、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月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余各月均呈减少趋势,其中9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其次是8月;四季日照时数中春季、冬季略增,夏季、秋季减少较明显;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以34.93 h/10年的速率减少,近15年日照时数偏少尤为明显,2015年日照时数仅2 315.5 h,创45年来最小值。  相似文献   

9.
朔州市近45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朔州市1961~2005年日照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朔州市日照时数的年、月及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朔州市日照时数近45a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非常明显,并呈阶段性变化;1980年之前为日照时数偏多期,从1980年后日照时数开始减少,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加快。从1980年开始减少速率明显加快,可以说1980年左右朔州市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各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为不同速率的减少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秋、冬最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朝阳市2013年夏季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朝阳市夏季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日照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极其不均匀,部分地区伏旱较重。该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有利有弊,局部地区出现冰雹、洪涝等气象灾害。应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