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弘扬青年志愿者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育人实效等有效的方式。各大高校在大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活动内容局限,笔者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2019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希望寻求更优化的方法来推进社会实践的进程,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和民族团结,12月14日,自治区农机中心与都安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到该县东庙乡地同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捐资助学·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自治区农机中心副主任黄汉全、都安瑶族自治县文明办副主任、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梁孟益、东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苏维、地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韦凤麦、驻村第一书记梁树洋等共同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关于"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决策部署和厅党组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题调研活动要求,2018年3月30日上午,广东省农业厅第三调研组到汕头市调研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情况。在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组一行与汕头市、区农业(农机)部门、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座谈,研究探索新时代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新措施。与会代表踊跃发言,汇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求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刻把握其内涵。与新农村建设时期的20字方针相比,现阶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新的意义。从上述20字指导方针入手展望乡村振兴战略并探究其实践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要有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用详实的数据,从对乡村振兴支撑能力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农业科技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创业人才、农业经营主体骨干人才、乡村社会治理人才等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以打造"用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赞许"的人民满意供电所为窗口,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积极赋予电力使命,不断进行临海农业农村电气化建设新途径探索与实践,努力成为县级供电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好样板。  相似文献   

7.
2021年12月7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电亮先锋?乡村振兴"行动启动暨"黔电驿站"揭牌仪式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村举行.这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科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科普亦是如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普服务工作应当如何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落到实处,笔者对浙江安吉余村进行了调研,对余村颇具特色的科普服务举措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践证明,科普服务举措助力了余村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值得学习。借鉴安吉经验,可以通过挖掘实物科普资源、成立科普宣讲团、丰富科普内容、发展"互联网+科普"等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幸福感.目前,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人才不足、设施设备落后、文旅产业联动效果不好等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元素,为乡村振兴谋求新的出路.文旅融合作为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的路径选择.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课题组在分...  相似文献   

10.
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目前乡村面临着人才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在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高校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与乡村的对接工作,将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支援乡村人才建设,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宋广林 《南方农机》2023,(13):116-119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研究已相对广泛和深入,但从高校视角分析推动两者有效衔接的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下沉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和实践融合的推进,实践路径缺乏创新性和及时性。基于此,笔者以高校嵌入乡村建设为出发点,从理论层面剖析高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转换,并以此为基础,从实践层面提出高校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路径:深化高校农科教育改革,培育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搭建城乡融合智慧平台,打造多元网络协同中心;拓宽科技创新转化思路,构建理论实践联动机制。以期为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及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省公司“电靓乡村”八项行动工作要求,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共公司紧密围绕南京市供电公司“六强六争先”党建实践,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党建+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厚植党建引领新优势、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乡村治理新体系3个方面,细化14项工作任务,推进“党建+”工程高效落地,为促进“党建+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充电赋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三下乡"活动的内涵、意义以及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各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实际经验和效果,从提高对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完善思政实践教育制度、高标准组建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在实践教学领域开展课程思政的若干建议,旨在为思政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慧毅 《南方农机》2023,(1):190-192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加快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吕梁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吕梁精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着吕梁老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然而,一些革命老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此,笔者建议应锚定吕梁乡村人才振兴需求,依托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学生劳动实践以及科研成果转化,采取高校教育辅助和助推老区振兴的方式,以高校教育推动老区经济发展,为吕梁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在吕梁这片红色土地上续写新的发展篇章助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文化艺术服务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和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价值,探讨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参与乡村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公共艺术服务、传媒策划以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特派员体验学习的能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和工匠艺人的实践经验,引导其发挥指导作用,实现村校共同培养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创新的、可持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网青海海东供电公司因地制宜,试点开展乡村振兴分析课题研究,分别从产业发展、幸福用电、绿色用能等方面开发乡村振兴电力指数数据产品,实现了“电力+大数据+乡村振兴”的有效应用。客观反映乡村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21年10月25日,海东供电公司科技互联网办公室向海东市乡村振兴局、工信局呈报了首份《乡村振兴电力大数据应用专题监测分析报告》,从电力视角反映海东市各区县、乡镇村发展成效评估和振兴成果,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修容  刘修艳 《南方农机》2023,(21):117-12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对省属高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使命。基于此,课题组以新时代为背景,采取调查法、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以乡村振兴的五大总要求为出发点,探索省属高校与地方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旨归,从高校育人体系、价值理念、结构设置、人才培养等八个方面分析了省属高校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结果表明,省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是完善当代治理结构的新局之策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同时为省属高校真正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人才队伍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发展的道路如何,如何使"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课题组对大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配置农业数字经济等农业发展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政策优势明显,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无疑为乡村输入了大量人才。然而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仍旧面临农村岗位结构不协调导致就业创业人才与岗位空缺错位、返乡就业创业实现路径缺乏高校教育和社会引导、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束缚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观念和能力存在偏差等四重困境。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如下应对措施: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构建农村创业环境;形成“政策导向+高校教育+社会实践孵化地”完整的人才供应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氛围;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创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应树立拒绝躺平、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精神理念,积极克服在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困难,拥抱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农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如何将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农业硕士研究生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结合塔里木大学在南疆地区开展的相关扶贫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导师+农业硕士研究生+团队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模式。该模式将农业硕士研究内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聚焦南疆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使农业硕士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用于解决当地的生产技术问题,将农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进一步体现和落实教育部对农业硕士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