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凌河流域朝阳区段水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干旱地区之一,也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现存问题是:水资源量严重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对策:节约水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环境,强化水环境管理措施,恢复水源、治理污染源,全面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应用泥沙资料分析看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西部典型水土流失区,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很大,大凌河干流平均含沙量为6.86~12.6 kg/m3。199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大凌河流域水文站具有40 a以上观测系列的泥沙站8处—计342站年的泥沙资料,对大凌河流域泥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朝阳大部分河流输沙量都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大凌河流域上窝堡站,减少了91.1%。从建平县三义号小流域治理前后的拦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治理后的流域减水效益达59.31%,减沙效益达55.58%,足见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馒头营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馒头营子小流域位于朝阳县西部台子乡境内,总面积19.03km2,水土流失面积10.80km2,占56.8%。该流域自2003年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老虎山项目区后,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治山治水活动。5a间完成综合治理面积795.4hm2,治理度达到了78.32%,林草覆盖率达到35.37%。2008年粮食总产198.83万kg,人均产粮803.35kg;经济总收入569.46万元,人均收入2300.85元。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建昌县流域凌河源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总土地面积为328.12km2,水土流失面积194.69 km2,治理期为2008—2012年,通过5 a的治理,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显著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朝阳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辖区内由大凌河、小凌河、老哈河和青龙河四大流域部分面积组成。其中,大凌河流域面积1.273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5%,占大凌河全流域面积的53%。大凌河是朝阳最主要的河流,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通过对大凌河流域的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凌河干流水环境承载力偏低、生态水量不足等问题,应用消耗性和非消耗性生态水量公式确定大凌河干流生态蓄水量占年均天然流量的15%~18%。通过加快推进工农业节水、强化生态流量调度管理、非常规水源利用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等措施修复流域水生态环境,为河道生态需水提供可靠保障,可为修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7.
1柳河流域概况 柳河是辽河下游右岸一级支流,是一条多沙河流.该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奈曼等旗,流经辽宁省彰武、阜新、新民等县,在新民县王家窝堡汇入辽河.全长253 km,流域面积6 768 km2.流域内山地占43%,丘陵占32%,平原占10%,沙丘占15%.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8.
肖杖子流域是大凌河上游支流流域,总面积42.584 km2。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壤肥力低下。依托"大凌河重点治理项目",流域综合治理采取:"平地、重点农田建设园田化,坡地梯田化,荒山全绿化,沟壑工程措施配套化,流域经济商品化"措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流域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6 341.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其中:水力侵蚀为40 429.1km2,风力侵蚀3 318 km2,人为侵蚀2 593.3 km2。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1亿t,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34 t/(km2.a)。地域分布主要在辽西4市及辽东32个县(市、区)。地类分布:林草地中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 551.3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55%。旱作坡耕地侵蚀面积18 131.3 km2,占全省侵蚀总面积的39.1%,主要发生在3°~5°坡耕地上,占耕地侵蚀面积的71.8%。防治对策:认清形势,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林草地环境质量,发挥植被防御功能;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变小地形及退耕还林;沟壑治理必须防御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市总面积19 698.0 km2,水土流失面积11 954.1 km2,占总面积的60.7%。到2004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 322.7 km2,占总面积的57.5%。面对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新形势,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业务部门要转变职能,变单纯管理为加强技术服务;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以激发社会成员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农民意愿的水土保持规划,突出综合效益;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运作过程实行公示制;重点治理工程,走基建项目程序。  相似文献   

11.
郝台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该流域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工程建设完工。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1 450 hm~2,共修筑谷坊53座,修作业路9.80 km。共动用土石方51.8万m~3,投入人工14.7万工日。栽植树苗99.14万株。小流域经过综合、连续和规模治理,基础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明显改善,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源河小流域地处长汀县南部的河田镇,流域内有8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47.44km2,水土流失面积3.70km2。经过2011~2013年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以生产发展、生态清洁为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环境洁净、生态护岸"来布局建设,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09hm2,治理度达到89.9%,林草覆盖度由45%增加到70%,土壤侵蚀模数由3 650t/km2·a下降为1 000t/km2·a。本文介绍了刘源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GIS支持下岷江上游水文特征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流域水文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不仅为水文过程模拟提供重要参数,而且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制定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依据。以岷江上游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手段提取了分水岭、流域面积以及河流长度等河网基本信息,并对流域内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河网密度、河道纵剖面等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又据1982-1987年间岷江上游地区的21个雨量站的降水资料和同时期8个水文站的逐年径流量数据,对该流域及其主要子流域的径流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77,各子流域的径流系数从北面镇江关流域的0.55递增至南面姜射坝水文站以下流域的0.88。流域的河网密度为0.172 km/km2,其各子流域变化范围为0.165~0.177 km/km2。干流河道平均比降为9.7‰,自北向南分布的5条支流的纵剖面凹曲度和比降均呈增加趋势,且主河道剖面形态受构造运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5.
大凌河流域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在对流域系统资源进行模糊评判与系统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了大凌河流域“多级网络式”治理与开发技术体系,其内容是: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台田式”;坡耕地“宽带梯田式”;沟壑治理以“双链”锁沟头、“镶嵌式”造林种草保护沟坡、沟底建造“阶式”坝系工程、河道“双龙式”治理与开发体系。通过网络式布局,将治理开发措施从上至下布设成由密到疏的拦蓄、聚集、疏导等多功能多层次结构,以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为核心,使降雨径流,变为有效水资源,形成多层次水土流失防护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也为植被恢复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使流域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地调控和利用。成为大流域规模化治理、产业化开发的关键配套技术,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6.
会泽县"长治"工程共治理小流域20条,总面积295.09 km2,治理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土地利用结构达到优化,走上了"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其主要经验是:治理目标明确;措施布设科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制度,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切实转变河道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南汀河流域干流河谷区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汀河是一条流往缅甸的重要国际河流,干流河谷区土地总面积2 411.84 km2,水土流失面积815.97 km2,平均年土壤侵蚀量约267.31万t,水土流失导致可耕地资源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下游缅甸国造成了影响。到2009年,南汀河干流河谷区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34.37km2,占南汀河干流河谷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9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3.55%提高到38.70%,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固原市是全国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全市水土流失面积8 00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土壤侵蚀模数多在2 000~10 000 t/(km2.a)之间,年均输入河道的泥沙达4 200万t。目前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246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5.5%,其中保存合格的治理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0%左右。该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领导重视不够;人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监督执法不力;水土保持科研和管理工作薄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 649 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水库建成运行10 a来,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一直是水库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库监测结果表明:至2004年库区淤积量已达3 293.4万m3,严重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水质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入口水质低于库中、坝前。造成白石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水库上游农作物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径流进入大凌河流域所致及来自于水库上游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排放。应对措施: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力度,使流域内城市污水要全部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做好农业水土保持工程,造林种草。恢复河滩地生态,建立人工湿地,推广人工水生态体系,维持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9%,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全省同级别侵蚀面积的69%。多年来,该地区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辽西4市仍有许多问题亟待加强与完善。今后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落实与实施;抓好宣传工作,提高水保在全社会的地位;抓好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水土保持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发挥水土保持部门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