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良中  徐伟  徐应诚  刘定忠  汤建国 《江西植保》2009,32(3):134-134,136
棉盲蝽是彭泽棉区棉花上一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的生长前期发生较重,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明显上升,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陈红 《湖北植保》2004,(6):11-11
随着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红铃虫发生量逐渐减少,但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的发生逐年上升。棉农对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了解甚少,对棉花受盲蝽危害后出现高大空现象错误地归结为棉花品种的问题,现将棉盲蝽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盲蝽在彭泽县发生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1种重要害虫.特别是在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一般在5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2~3年提前到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4月底.  相似文献   

4.
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盲蝽在郓城县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逐渐成为抗虫棉的常发性害虫。本县棉盲蝽主要包括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 4种。其中绿盲蝽占比例较大,约占调查虫量的 70%左右。 2000年盲蝽大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600 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 60%,平均百株虫 20~ 35头,最高达 60头,平均植株受害率 40%~ 60%,最高达 90%以上,叶片平均受害率 25%~ 30%,最高 6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破碎,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对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1为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使子叶期棉苗顶芽焦枯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已经降级为次要害虫,而以往的次要害虫盲蝽蟓危害逐渐加重,很多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棉盲蝽蟓个体小,容易迁飞、喜欢早晚出来危害棉花,刺吸棉株幼嫩组织汁液,造成蕾铃脱落,形成破叶疯和扫帚棉,对棉花的产量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此,我们于2009年在湖北省云梦县进行了26%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Lygus lucorum)是我国长江流域历年来棉花、果树等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应用,该虫在华北棉区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并造成为害.该虫严重为害红花槭等引种槭树,引起破头疯,破坏叶形,影响生长以及秋季观景,国内未见报道.据上海地区3年来的初步观察,结合国内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棉田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棉盲蝽由以往的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为害程度和对棉花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9.
棉盲蝽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主要以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等发生危害.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蝽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来,建湖县抗虫棉广泛推广普及,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棉盲蝽近年呈逐年加重趋势,成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尤其是2003年以来,每年棉田棉盲蝽为害株率一般达30%~40%,严重的达70%,棉花蕾铃脱落率达20%左右.严重的达30%,造成棉花减产20%~25%.因此,准确了解棉盲蝽重发成因,有效控制其猖獗为害,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在我国的大面积种植,靶标害虫棉铃虫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棉田农药化防的次数减少,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和为害却日趋严重,如棉盲蝽种群数量剧增,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在雨量多的年份,损失更为惨重.已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棉田用药次数用药量大幅减少,过去仅在仙桃市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数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已成为仙桃市棉花发生最重、为害损失最大的害虫。为此,笔者近几年对仙桃市棉田盲蝽象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进行了摸索和试验,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控对策,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发生规律种群及寄主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有卵、若虫、成虫  相似文献   

13.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成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南阳棉区,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由于减少了棉田农药化防次数,原属兼治对象的中黑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在大发生年,百株虫量高达500头以上,尤其多雨年份,因防治失时,中黑盲蝽为害造成棉花产量损失不亚于棉铃虫灾变发生年代。近年来,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仅就转基因棉棉田中黑盲蝽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做一报道。1发生世代与生活习性据田间调查和百叶箱内饲养观察,中黑盲蝽在南阳棉区1年发生4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暖冬年)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孵化。一代成虫盛期在5月上、中旬。二代卵于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中…  相似文献   

15.
在棉虫综合防治中,了解棉田的生态环境、天敌与害虫种群变动,对制定合理防治手段,充分发挥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大面积成片种植棉田,天敌优势种的变动 诸城县棉田中主要害虫是棉蚜、棉铃虫,盲蝽象、象鼻虫、棉小造桥虫等。由于棉花大面积成片种植,作物单一,因而害虫  相似文献   

16.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威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棉盲蝽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Bt棉花的大面积种植,盲蝽已上升成为我国棉花的主要害虫。本文从防治策略、经济阈值与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盲蝽防治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棉盲蝽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滨海县地处江苏沿海北部地区 ,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棉花常发性害虫有棉铃虫、盲蝽、棉蚜、红蜘蛛和玉米螟等 ,偶发性害虫有金刚钻和甜菜夜蛾 ,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立枯病 ,成株期病害有黄萎病和枯萎病等。由于转基因抗虫棉 (以下简称抗虫棉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省工、少污染”的明显优势 ,深受广大棉农欢迎 ,近 2年各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本地抗虫棉大面积以中棉所 2 9、鲁棉研15、南抗 3号为主 ,示范种植抗虫棉新品种科棉 1号、科棉 2号等。为了进一步掌握抗虫棉病虫害发生规律 ,为准确测报病虫和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提供可靠依…  相似文献   

19.
山西抗虫棉田棉花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引雪 《江西植保》2005,28(4):172-173
1995年抗虫棉开始在山西省种植,因其对棉铃虫较好的抗性,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省抗虫棉种植面积占总植棉面积90%以上。我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是新棉33B、GKl9、GK321等。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引起棉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棉田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棉叶螨、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等棉田次要害虫危害明显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近年来,我们对新的生态条件下,棉田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1棉铃虫为害明显减轻1.1抗虫棉对棉铃虫产卵行为及卵孵化无不良影响据盐湖、临猗…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