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词小释     
<正> 立地(Site,locality)泛指林业用地,包括有林地和无林地,以及计划中的造林地。立地条件(Site condition)指影响林木培育的一切环境因素的综合(如土壤、气象、地形、地质因子等)。在造林学中立地条件是指对人工林起根本性作用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分析了雪压危害与竹林结构、气象及地形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受害竹林做了形态分类,提出了通过提高竹林结构来改善竹林抗雪压危害能力的几种措施,即控制适宜的立竹量,合理采伐,混交等。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宁市不同乡镇云南松林的17块样地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胸径、树高、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坡度、坡位、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与计算。应用SYSTAT统计软件,对云南松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和地形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这些特征因子来推算云南松林可燃物的载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森林郁闭度作为林业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价和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提取GF-2号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纹理特征因子和地形因子,结合地面样方的实测郁闭度数据,为了筛选出对郁闭度反演影响较大的因子和构建反演精度较高的估测模型,首先对各个因子与郁闭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剔除相关性较低的因子;其次对各个纹理特征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主成分法对各个波段的纹理特征因子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合理的纹理特征因子与影像的光谱信息、地形因子等特征,并以此作为自变量构建郁闭度估测的逐步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以纹理特征+光谱信息+地形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的估测模型拟合度为0.823,经精度检验EA%达到89.82%。总体来看,该模型基本上满足了郁闭度反演的需要,为新疆天山云杉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估和实现精准数字林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前巨桉广泛地应用于桉树造林,尤其是工业性的木材生产。据估计到1982年止,巨桉人工林的面积已接近一百万公顷,较多栽植的国家有巴西、南非、安哥拉、阿根廷、印度、津巴布韦和马拉维,总之已大大超出了其原产分布区的澳大利亚东部(南纬16—33度,海拔900米的山地)。本文指出了整地、施肥和立地条件对巨桉林造林的重要性,阐明了巨桉对气候、土壤和地形等立地条件之要求以及最适宜的造林技术。因而文内主要地涉及并概要地讨论了巨桉对  相似文献   

6.
毛竹雪压危害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合分析了雪压危害与竹林结构,气象及地形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受害竹林做了形态分类,提出了通过提高竹林结构来改善竹林抗雪压危害能力的几种措施,即控制适宜的立竹量,合理采伐,混交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地区白刺花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基于岩石裸露程度、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所调查的白刺花群落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其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D、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不同地形因子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强度石漠化立地上的白刺花群落其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岩石裸露程度的群落,中海拔、缓坡及阳坡的白刺花群落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海拔、坡度及坡向的群落。(2)地形因子中,仅有海拔对白刺花群落物种丰富度、灌木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显著,低海拔白刺花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中海拔和高海拔;高海拔群落的灌木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显著高于其他海拔的群落。(3)岩石裸露程度、海拔及坡向均对白刺花群落的草本多样性有影响,中度石漠化的草本均匀度指数(Pielou)显著低于其他岩石裸露程度的,低海拔和半阴坡的草本多样性程度整体高于其他地形因子。可得结论,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生物量的影响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地形因子对白刺花群落特征的影响可为白刺花群落的保护及石漠化土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太阳直接辐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是随地面的纬度,高程,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本文基于GIS技术,利用DEM获得地形因子,在GIS中建立了晴空太阳直接辐射模型。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准确率达到90%,可应用于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2种提取地形特征线算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1∶5万的DEM规则数据作为数据源,分别利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提取法(基于平面曲率、坡向变率)、地形地表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结合分析法提取其地形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并根据提取效果选取研究区的西北区作为效果比对样区.对3个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后发现:①分级阈值的合理判定是正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关键;②基于地形地表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结合分析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效果最佳,而基于平面曲率、坡向变率提取的地形特征线效果各有优缺.  相似文献   

10.
罪数是指犯罪的个数,包括一罪与数罪。罪数形态,是指表现为一罪或数罪的各种类型化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理论就几种貌似数罪实为一罪的锥数形态进行了归纳,即实质的一罪,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法定的一罪,包括结合犯、集合犯。除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我国刑法一般实行一罪一罚、数罪并罚制度。尽管有罪数理论的指引,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在罪数确定方面,非常容易出错。下面,笔者就以一起森林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为例和大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工柏木林是中国西南山区广泛分布的森林类型,其生境多数为土壤浅薄、贫瘠且存在石漠化现象。生态脆弱区由于降雨、土壤、地形等因子,常常限制植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林生长发育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经过数十年的人工造林与林分发育,人工柏木林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引起重视。研究从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保持、碳固持等方面,总结了人工柏木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认识生态脆弱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常需要将航片上新的细部信息增添到现有的地图上,不是因为航片比较新;就是由于原图上所标志的特征不明显,例如,考古遗迹,植被和土壤界线不够明显。在第4章中已经指出,根据航片的细部直接转绘到地图上,(除了比例尺差异而外)。通常因为地形起伏和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技术,探索岷江上游植被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等)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地形地貌区的植被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地形地貌区植被的分布状况不同,各种植被因受地形、水份等因素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GIS技术在植被空间分异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片麻岩地区微地形土层厚度特征及其植被生长阈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片麻岩山区不同微地形土层厚度的分异特征,明确植物生物量、平均高、盖度对土层厚度的响应规律,计算出各指标对应的土层厚度阈值,以期为片麻岩山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种微地形及原状坡的土层厚度、植物群落特征数据为基础,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片麻岩山区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对比分析不同微地形及原状坡之间土层厚度的异质性,并运用拐点探测分析软件Change-point analyzer 2.3探讨不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指标对应的土层厚度阈值。【结果】由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土层厚度、微地形均影响了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多样性的变化,而土层厚度是引起这种变化的首要因子;片麻岩山区土层浅薄,平均厚度15 cm,微地形的土层厚度多数高于原状坡,其中,U形沟、塌陷和巨石背阴的土层厚度最大(23.1,21.3和21.8 cm),显著高于其他微地形和原状坡(P0.05),坡顶、陡坎的土层厚度最小(4.2和7.9 cm);通过对土层厚度进行拐点探测分析,得出随着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植被生物量、平均高、盖度也逐渐增加,当土层厚度增加到12.5 cm时,生物量从201 g·m~(-2)跃迁到275 g·m~(-2),即当土层厚度小于阈值12.5 cm时,植被生物量增长缓慢,大于12.5 cm时则增长迅速;同理,当植物平均高从30 cm跃迁到40 cm时,土层厚度阈值为9.4 cm;当盖度从38%跃迁到51%时,土层厚度阈值为10.5 cm。【结论】片麻岩山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随着土层厚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P0.05),表明土层厚度是限制片麻岩山区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掌握片麻岩山区土层厚度的空间异质性及阈值,优先在土层厚度大于10.5 cm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整个片麻岩山区植被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外森林冰雪灾害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将森林冰雪灾害的致损因子总结为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涉及的具体指标分别为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树种组成、林分龄组、林分密度、温度、风速、累计霜冻/降雪日数、积雪持续日数、积雪深度。分析认为,筛选可适用于较大尺度森林冰雪灾害研究的通用致损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森林冰雪灾害评估体系研究将是未来森林冰雪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聚焦于滨水空间地形设计对场地活动强度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徐汇滨江的若干小场地为例,提取若干滨水空间特质的空间效果因子,建立一套将空间效果与人群感知量化联系的关系式,以辅助分析滨水空间与评价场地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访谈获得场地静态、动态活动强度和地形影响下的空间效果评价,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者的关系式,通过比较空间效果因子的权重,从场所空间特征、滨水特征、高差设计特征3方面分析滨水地形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西昌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及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技术对提取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4种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51%,草地、耕地、水田、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水体和其他用地类型所占比例较小;(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地形位分级上呈现出阶梯变化规律;阳坡、半阳坡土地利用程度高于阴坡、半阴坡,水体不受坡向影响;(3)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受地形因素较严格限制,当前没有出现因强烈的人为扰动及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极端大规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尾巨桉幼林的生长和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尾巨桉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增长量的波峰出现与降水量和施肥有很大关系.各气象因子对于尾巨桉胸径和树高生长增长量的影响不同,利用尾巨桉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气象因子得到尾巨桉树高、胸径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9.
巨尾桉在龙岩市引种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龙岩市引种的巨尾桉 (E .grandis×E .urophylla)林分的生长状况及受冻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 :巨尾桉生长迅速、丰产性好 ;冻害程度与地形、林分年龄、水体等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在相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域,以资源三号(ZY-3)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通过对影像进行处理,获取对应样地的波段光谱值、光谱组合值及地形因子信息等遥感因子。基于对各遥感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多重相关性危害分析及应用残差平方和的方法对遥感因子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ZY-3影像提取的12个遥感因子中,单波段因子中ZY3的信息量最大,波段组合中ZY(2-3)/ZY4的信息量最大,地形因子中高程的信息量最大,ZY-3的波段、波段组合和地形因子间存在多重相关性,去掉ZY(2-3)/(2+3)和坡度因子后,多重相关性的危害大大降低,可以满足进一步建立蓄积量遥感反演模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