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遥感快速解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421-424
以美国陆地卫星TM为信息源,利用加拿大遥感图像处理软件PCI,通过目视判读与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采集训练样本;并在预分类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训练样本;然后进行计算机监督分类,完成分类后再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鄱阳湖区土地生态安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对湖区11个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划定安全等级,分析了影响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目标,从农业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湿地整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理,提出了土地整理潜力实现的途径。强调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不同的侧重,鄱阳湖区土地整理除了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抗灾、脱贫、改貌、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区土地资源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鄱阳湖区具体情况,用可持续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种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农地资源的适宜性程度,为鄱阳湖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结构与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尤其是土地利用结构及状况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以安徽省为例,在介绍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虽然中国和匈牙利土地所有权制度不同,但二者存在共同的土地利用现状,即土地细碎和规模不经济,两国一样重视土地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匈牙利土地利用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资中国在土地管理制度的选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土地整理推进等方面借鉴,促进土地利用中经济有效性、生态合理性和社会承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8.
9.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分析扎龙湿地1995~2004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耕地变化是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扎龙湿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数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专题数据分析了常熟市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对其驱动力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常熟市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供求失调,人增地减趋势明显,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加深,人口、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是影响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12.
从候鸟分布区域来看,鄱阳湖区的候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的吉山—松门山以南的区域,而鄱阳湖区风电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部水域两侧的湖岸、湖滩。规划中的风电场和现有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其中皂湖湖滩风电场、老爷庙湖滩风电场和军山湖湖滩风电场场址的建设将直接影响鄱阳湖的生态湿地187 km2,直接减少了一定数量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场所。风机运行将直接影响鸟类在风电场范围内的飞行,存在鸟类碰撞叶片而伤亡的风险。鄱阳湖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湿地、景观和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脆弱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三峡库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三峡库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耕地整理的作用在这一地区显得尤其重要。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实践工作为基本,指出评价工作应从多指标综合考虑,提出耕地潜力评价体系应包括增加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投入产出比、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等方面,以期在评价工作中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环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1996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2000~2005年的增加量为1996~2000年问增加量的6.6倍;间接服务价值大于直接服务价值: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5年为11359元/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湿地共有湿地植物66科182属265种,其中被子植物有59科174属256种,分别占洞庭湖湿地植被科、属、种的89%、96%和97%;蕨类植物次之,共有7科8属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湖南省地方保护植物3种。湿地植物中已知具经济用途的种类有64科175属215种,药用植物有145种,工业用植物46种,食用植物35种,农业用植物(绿肥、饲料等)143种。目前由于人类的盲目开垦、大面积种植杨树、芦苇等人为干扰,以及对湿地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缺乏,导致湿地原有植物群落分布格局被打破,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3、2004和2013年3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对河南省许昌市21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林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3 592.06、323.22、22 582.48、8 133.70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33 817.55 hm2;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变化整体比较均匀,另外,根据土地利用程度计算结果,许昌市土地整体处于开发利用阶段.21年间许昌市各类型景观指数有升有降,状态比较复杂,其中斑块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而斑块形状指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