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柞蚕越冬蛹解除滞育后,随着有效积温的不断增加,逐渐向成虫(蛾)发育。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精巢、贮精囊及交配囊内的精细胞形态进行观察,了解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的形成过程,为柞蚕转基因育种和良种繁育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柞蚕雄蛾的食用安全性,对柞蚕雄蛾粉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柞蚕雄蛾中汞、铬、铅、镉、砷的含量低于谷物、蔬菜、肉、蛋食品的相关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柞蚕卵、幼虫、蛹、蛾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柞蚕蛹粉、蚕蛹皮、蚕蛹复合氨基酸和柞蚕雄蛾粉、雄蛾油、雄蛾酒的药用功能,以及蚕蛹皮中的几丁质和壳聚糖在医学材料方面的用途,并对柞蚕资源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柞蚕精子质量对虫体生命力的影响,以5个二化性品种柞蚕为试材,测定交配期精子质量,并在卵期、幼虫期、成虫期3个变态阶段,对柞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柞蚕有核精子受精能力和无核精子活动能力在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核精子受精能力与卵期耐高温胁迫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低龄幼虫对ApNPV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无核精子活动能力与成虫耐高温胁迫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柞蚕精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卵期和幼虫期生命力,且成虫期生命力强的雄蛾产生的精子质量也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强健型柞蚕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药典称雄蚕蛾为“神虫”,柞蚕雄蛾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其药用性和可食性已被传统医学和民间所证实,但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柞蚕雄蛾油是从柞蚕雄蛾体内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雄蚕蛾的保健机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柞蚕雄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柞蚕雄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76%以上,其中必需脂肪酸占45.5%,在动物性食品中,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占首位,且亚麻酸是其含量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为我们开发利用柞蚕雄蛾确定了新的方向。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材料为产…  相似文献   

6.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在-5℃低温下,以4 500~5 000 r/min离心15 min,可在保证营养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去除杂质和部分脂肪。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清澈透明,不浑浊,感观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30%降低到0.09%,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该项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 1 0016120.X),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可直接加工成产品服用或用于勾兑蚕蛾酒及饮料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柞蚕雄蛾油对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进行了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饲料与不同剂量柞蚕雄蛾油的喂养试验,每4天称体重一次,每4天测定小鼠肝系数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次。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TC、TG、LDL‐C含量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而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柞蚕雄蛾的食用安全性,将柞蚕雄蛾粉按不同剂量拌入大鼠饲料中,饲喂90天,观察雌性和雄性大鼠的体重以及脏器增重情况,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添加柞蚕雄蛾粉后,雌性、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以研究其对小鼠睾丸生精功能以及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成年BALB/c雄性小鼠于显微镜下行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于2h、4h、6h后开通血管。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水平,光镜观察睾丸生精小管内变化。结果表明:与非术侧相比,术侧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不同程度地凋亡坏死,生精上皮脱落。各手术组血清中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均有明显增长(P〈0.05)。实验结论:单侧睾丸动脉结扎/再通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的凋亡坏死,同时血清抗精子抗体IgG、IgM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检测柞蚕雄蛾粉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柞蚕雄蛾药品和食品的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提供试验依据。将柞蚕雄蛾粉按照18 g/kg的总剂量在24 h内分3次饲喂小鼠,然后连续14 d均未观察到小鼠有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检测柞蚕雄蛾粉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15 g/kg,属无毒级物质。雌性和雄性小鼠分别按2.5 g/(kg·d)、5.0g/(kg·d)、10.0 g/(kg·d)3种剂量饲喂柞蚕雄蛾粉,小鼠的骨髓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个剂量组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占红细胞的百分率(PCE/RBC)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突变性(Ames)检测试验中,以16、78、313、1 250、5 000μg/皿5种剂量的柞蚕雄蛾粉处理后,各处理组的回变菌落数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组氨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5个剂量处理组间无剂量效应关系(无显著性差异)。2.5 g/(kg·d)、5.0 g/(kg·d)、10.0 g/(kg·d)3种剂量柞蚕雄蛾粉添食试验组雄性小鼠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环磷酰胺处理的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试验结果初步说明柞蚕雄蛾粉对昆明小鼠无急性毒性、无致突变性和无致畸性。  相似文献   

11.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精子发生的前体细胞。精原干细胞的移植首先由Brinstre等(1994)报道,他们先将可育小鼠的混合生精细胞移入不育小鼠的曲精细管,结果在受体睾丸内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随后叉将大鼠生精细胞移入免疫缺陷小鼠的曲精细管,结果在小鼠睾丸内产生了大鼠的精于,从而实现了跨物种产生精子的重大突破。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建立为生殖细胞功能研究、优良物种保存、转基因动物的培育及家畜的遗传育种等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乙醇浓度、原料粒度、提取水浴温度、提取时间等4个单因素对柞蚕雄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4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柞蚕雄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使用乙醇含量为95%的食用酒精在水浴温度为55℃,原料粒度为110目的条件下提取150min,柞蚕雄蛾油提取得率可达16.9%。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柞蚕雄蛾提取液中的脂肪含量,对柞蚕雄蛾浓缩液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三步脱脂工艺在提取过程中对柞蚕雄蛾浓缩液的脂肪进行分步去除。结果表明:以新鲜柞蚕雄蛾为材料,用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对蚕蛾粉碎浸泡60 h后离心去除脂肪,经低温浓缩至原体积的1/8后再离心去除脂肪,然后复加乙醇浓度为95%的食用酒精至提取液乙醇浓度为20%后于-18℃条件下冷冻8 h,再4 000 r/min离心15 min去除脂肪,所得浓缩液中脂肪含量可降低至0.084%,显著低于工艺改进前(P0.05)。工艺改进后,浓缩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也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4.
中国柞蚕和蓖麻蚕是同科异属的绢丝昆虫.我们从柞蚕蛾交配拆对后的母蛾储精囊——导精管中取出有核精子和精液加昆虫生理盐水(PH7.8)稀释,置解剖镜下检查精子活力,将精液(含精子)吸入消毒后洁净的微玻管顺蓖麻蚕处女蛾产出不久的卵细胞的卵孔徐徐注入.于注射后60—90分钟取卵固定,按照常规制连续(8微米)切片标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旨在探究鸟苷酸交换因子15(ARHGEF15)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精子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色实验检测ARHGEF15蛋白在5日龄和成年(8~9周龄)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Cre-LoxP系统特异性敲除小鼠生精细胞内的ARHGEF15基因。结果显示:在5日龄小鼠睾丸中,ARHGEF15蛋白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的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在成年小鼠睾丸中ARHGEF15蛋白主要定位于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条件性敲除(cKO)组小鼠睾丸的形态大小、组织学结构、精子的运动性能及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cKO组小鼠的繁育力也不受影响。因此,ARHGEF15基因主要在发育早期小鼠睾丸的生精细胞中表达,敲除生精细胞内的ARHGEF15基因不影响小鼠的繁殖能力和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柞蚕雄蛾油的食用保健功能,对柞蚕雄蛾油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研究其对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记忆力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柞蚕雄蛾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78.86%,其中亚麻酸的质量分数为38.50%,还含有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和多种矿质元素;柞蚕雄蛾油高、中、低剂量灌胃组与衰老模型组(对照)比较,小鼠在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象限航行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小鼠跳台的潜伏时间显著增加(P0.01或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小鼠肝脏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试验结果提示,柞蚕雄蛾油是一种优质昆虫油脂,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诱导致衰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食用保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按AOAC方案进行柞蚕雄蛾的大鼠喂养试验,观察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查饲料利用率和大鼠内脏器官增重情况。结果表明:大鼠个体及肺、脾脏增重不及络蛋白组和鸡蛋粉组,但肾脏和睾丸增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 3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对牦牛SYCP3基因的组织表达,以及SYCP3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YCP3基因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特异表达,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切片显示,牦牛睾丸组织中可见各级生精细胞,附睾内可见发育良好的精子,而犏牛睾丸组织中无次级精母细胞和更高级生精细胞、附睾内未观测到精子,与人和小鼠SY-CP3基因缺失或表达水平降低出现的表型一致,可以认为SY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柞蚕秋季制种过程中要大量选留交尾后的雄蛾,次日再次交尾使用。本文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雄蛾再次交尾对子代孵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在柞蚕秋季制种高温条件下,当雄蛾系微粒子病蛾,再次交尾使用时会进一步加重不受精卵率。子代孵化率高于90%的比例仅为47.06%,孵化率为0和低于90%的比例高达29.41%和23.53%。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探究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周期差异及睾丸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通过测定15、30、60和90 d睾丸相关指数,结合睾丸组织形态学特征,判断香猪初情期,划分从江香猪生精上皮周期。结果显示,30 d的睾丸指数较15 d极显著升高(P<0.01),睾丸重、长轴及短轴的增长率分别为298.05%、66.42%和65.45%,60和90 d两个阶段睾丸重增长率相对稳定。形态学观察表明,从江香猪30 d时生精小管出现游离精子,完成第一次生精并进入初情期;与15 d相比,30 d生精小管面积和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增加(P<0.01),增长率分别为136.12%和40.19%,在60和90 d均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睾丸细胞数统计显示,日龄增加不影响支持细胞(setoli cells,SC)数量(P>0.05),而30 d生殖细胞数(germ cells,GC)较15 d极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生殖细胞数量增加与生精小管面积增大、生精上皮厚度变化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994;0.96)。根据生殖细胞组合形式差异,将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分为3和8个阶段。初情期前生殖细胞以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为主,A、B型精原细胞、SC、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Ps)、前细线期(preleptotene,PI)、细线期(leptotene,L)等生殖细胞在初情期前后生精上皮中均存在,而圆形精子(round spermatids,R)、延伸精子(elongating spermatid,E)、精子细胞(spermatozoa,S)仅存在于初情期后的生精上皮。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江香猪30 d初情,睾丸发育以生殖细胞和生精小管面积的迅速增加为主,该结果对从江香猪早熟性状挖掘、种猪选育及开发利用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