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32头干奶后期荷斯坦牛,按照年龄、体重、胎次和上个周期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草香味调味剂、焦糖味调味剂和果香味调味剂(添加比例100g/t TMR日粮),对奶牛采食量、产后体重恢复和体况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前和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产前日粮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和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组奶牛在产后28天和42天的测定值显示,可以显著影响围产期奶牛产后的体重恢复(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况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在奶牛产后14天的测定值显示,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28天,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42天,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都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即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风味的调味剂,都可以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促进奶牛产后体重和体况的恢复,其中焦糖味调味剂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 天到产后21 天的这段时间。围产期由于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负平衡是规模化牧场淘汰奶牛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围产期奶牛疾病的预防方案,减少产后淘汰率,增加奶牛的使用年限,选取围产前期3 胎以上的荷斯坦牛40 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保增乐30 g,对照组按照牧场正常饲喂方式进行饲喂。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淘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前期每天添加30 g保增乐对于降低奶牛分娩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过渡期奶牛的营养和管理对奶牛产奶量和健康至关重要,从干奶期的前几周到产犊前7~10天,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可以从2%降低为1.4%。产后三周内干物质采食量将以1.5~2.5千克/周的速率增加,与初产牛相比,经产牛干物质采食量增加得更快。在产前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和产后的增加方面,奶牛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产前  相似文献   

4.
<正> 1 高产奶牛的营养需要1.1 干物质与纤维需要量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是奶牛配合日粮中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最大干物质采食量发生在产后10~14周。最大干物质采食量相对滞后于泌乳高峰期(产后4~8周),引起奶牛泌乳早期能量代谢负平衡,进而导致体重下降。卢德勋(2001)对高产奶牛提出如下 DMI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一头泌乳期产奶8000千克的奶牛和一头泌乳期产奶6000千克的奶牛对营养的需要有很大区别。奶牛一般在产后4~8周即可达到产奶高峰,而大约在产后10~12周干物质采食量才能达到高峰,由于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跟不上泌乳对能量需要的增加,因此泌乳高峰期奶牛营养处于负平衡状态。由于种种原因,当奶牛单产上升时,很难单纯通过谷物饲料提供足够的能  相似文献   

6.
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是指奶牛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其数量决定了奶牛的产奶量、产奶效率及产奶品质,同时它还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活动。文章就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现代奶牛生产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母奶牛产前不能过肥。围产期母牛可以单独饲喂,在分娩前最后2周应逐渐变化日粮配方,使瘤胃和瘤胃微生物适应日粮的变化。母牛临产前10d内保持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临产母牛必需单独对待。母牛产前1周进入单间的产房并铺好褥草。产房有助于防止传染病,是分娩的最佳环境。产后最初几周的饲养目标是调整瘤胃和瘤胃微生物、促进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1围产期母牛的管理策略产前保持母牛采食量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不仅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奶牛历经了产犊与泌乳,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乳牛的生产性能。本试验就日粮能量水平对奶牛围产期干物质采食量、体重变化、产奶量、乳成分、体况及产后首次配种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评价其经济效益,探讨初产母牛围产期和泌乳前期合理的日粮能量水平配制,以期为夏季产犊奶牛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性能和初乳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预产期和上一个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和处理Ⅲ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常规日粮,在常规日粮基础上,处理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添加50、150 g/d·头和300 g/d·头剂量的复方中草药,饲喂时间为产前21 d至产后21 d,共42 d。试验结果表明,从产前7 d到分娩,处理Ⅰ组、Ⅱ组和Ⅲ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11、1.98 kg/d和2.44 kg/d(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围产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改善初乳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处理Ⅲ组的饲喂效果最好(P0.05)。因此,在奶牛围产期饲料中补充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以300 g/d·头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血液pH、尿液pH、采食量及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产褥热等健康指标的影响。选择10头预产期相同,体重、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1组(CS组)饲喂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日粮精粗比接近6:4;试验2组(MF组)饲喂以羊草、苜蓿和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日粮精粗比接近4:6。试验结果显示,CS处理组奶牛产前、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MF组(P<0.01),且CS处理组奶牛产后干物质采食量增长较快、幅度较大。另外,试验结果还发现,MF处理组尿液pH显著高于CS处理组(P<0.05),两处理组奶牛产前、产后血液pH没有差异(P>0.05)。此外,MF处理组产后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饲喂精料水平较高的日粮对奶牛产后的健康状况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3(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56天结束。结果表明:饲喂NFC/RDP为4.00(Ⅲ)的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且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奶牛围产期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人们开始考虑特别适用于围产期的全混合饲料(TMR)的饲料配合问题。围产期饲料的配合目标是,分娩后奶牛能迅速、顺利开始采食,以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生率。围产期饲料还应考虑提高日干物质摄入量,从而保证有足够的养分供给。 分娩前7~14天期间,饲料采食量会减少10~30%,另一方面,却是即将分娩以及接踵而  相似文献   

14.
干物质采食量 ●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应在分娩后十周(70天)内达到最大。 ●奶牛采食高峰期的日采食量至少应占体重的4%。例:625kg×4%=25kg干物质/日 ●奶牛在日挤奶3次时的日干物质采食量应比日挤奶2次时的多5%-6%。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奶牛要经历生理、日粮、环境和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因此,采食量下降,机体处于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负平衡状态,易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和酮病等。烟酸和胆碱能够调控脂肪代谢,提高产后泌乳性能,改善奶牛健康。本文总结了烟酸和胆碱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对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烟酸、胆碱在奶牛围产期合理应用及保障围产期奶牛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奶牛由于能量需求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减少会导致代谢和生理的改变,从而引发能量负平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可能会增加一系列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对保证奶牛健康和发挥奶牛泌乳性能十分必要。以往研究显示,金银花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兼有药用和营养双重功效,且具有多种生理生化活性,如抗炎、抗氧化等。然而,目前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抑制以及金银花提取物在这些生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金银花提取物在围产期奶牛上的作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围产期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普遍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容易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和酮病、脂肪肝等代谢病的发生。通过育种、改善日粮和使用添加剂等技术措施,可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作者对奶牛采食量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叙述,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提高奶牛采食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围产期通常是指奶牛产前21d到产后21d这段时间。由于奶牛产前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而此时奶牛的营养需求不断上升。奶牛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导致能量负平衡等问题。产后奶牛为了泌乳的需要不得不动用体脂通过肝脏转化为糖元,以提供能量之用。产后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状态更为严重,奶牛的体况不断下降,相关的代谢病在产后至30d陆续出现,更严重的是在产前就出现了问题。体况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的生产性能及生殖激素等指标的影响。按照预产期、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原则,选取24头围产前期荷斯坦奶牛,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300 g/d的复方中草药制剂,从产前21 d到产后21 d连续添加,正式期42 d。结果表明:(1)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而产前7 d至分娩,Ⅱ组、Ⅲ组、Ⅳ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Ⅰ组高9%、20%、7%(P0.05),且Ⅲ组比Ⅱ组和Ⅳ组分别高出9%和11.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组围产期奶牛的日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Ⅲ组、Ⅳ组奶牛的日平均产奶量较Ⅱ组分别提高了5%和6%(P0.05),但Ⅲ组、IV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0.46%、0.48%、0.53%(P0.05),乳糖含量分别提高0.02%、0.08%、0.12%(P0.05);Ⅲ组和Ⅳ组奶牛乳蛋白率分别提高0.08%、0.07%(P0.05)。(3)复方中草药对奶牛血清中E2、FSH、LH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能缓解由E2剧烈变化引起的生理应激。由此可见,中草药复方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品质,且能调节生殖激素,稳定产后生殖机能恢复。且每头以200 g/d剂量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在奶牛围产期,许多奶牛因能量负平衡(NEB)无法适应代谢、内分泌和生理的巨大变化,引发酮病和脂肪肝,影响奶牛产后恢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分娩、产犊的应激性大,产奶量增长迅速,采食量降低,饲养中能量供应不足是此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获得更高品质的肉制品以及更高的养殖收益,文章针对调控围产期NEB展开综述,以期为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