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将性成熟的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亲本放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不同壳宽组(50~100 mm)和不同壳宽的混合组中,观察中华鳑鲏产卵时对蚌大小的选择情况.中华鳑鲏在不同壳宽组中产卵实验结果显示,在蚌宽小于50 mm和大于90 mm的河蚌中的产卵率显著少于50 ~ 90 mm的蚌,其中60~80 mm产卵率显著多于其它组,70~80 mm被产卵率最高.中华鳑鲏不同壳宽组混养实验结果显示60 ~ 70 mm的河蚌被产卵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组,大于70 mm和小于60mm被产卵率均逐渐下降.两个实验均显示出中华鳑鲏产卵时对河蚌的大小是有选择性的,本实验采用的1g左右的中华鳑鲏最适产卵河蚌宽为70 mm左右.研究亮点:经调查发现鳑鲏类鱼产卵时对河蚌种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其产卵情况与蚌体大小是否有一定关系尚未见报道.对中华鳑鲏产卵时对河蚌大小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探索中华鳑鲏的繁殖习性,为土著观赏鱼的开发及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中华鳑鲏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技术要点。雄鱼体色艳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类。雌鱼体色相对较暗,产卵时伸出产卵管,将卵产于河蚌鳃腔进行孵化。中华鳑鲏人工养殖需放养5~8 cm宽的背角无齿蚌或圆顶珠蚌以利于其繁殖。苗种放养密度为水面放养0.5 cm左右的新孵苗种60万尾/hm2,放苗前用5 mg/L的高锰酸钾水浸泡消毒5 min,能显著提高放养成活率,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采用5~10μg/L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杀虫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雌蚌繁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繁殖习性 ,该蚌为雌雄异体 ,雌雄性比为 1∶1 .1 61 5,各月、各龄雌雄性比与其自然性比有显著的适合性 ;1 龄性成熟 ,4~ 8月中旬为繁殖期 ,5月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适宜水温为 1 9.9~ 30 .8℃ ,繁殖高峰期的平均水温为 2 3℃ ;平均怀胚量约 6.8× 1 0 5,5月怀胚率最高 ,达82 .46%。卵细胞分批成熟 ,分批排放 ;育儿囊中的钩介幼虫大小 (壳长×壳宽×绞合部宽 )为 1 78μm× 1 57μm× 1 2 2 μm。  相似文献   

4.
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食性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的食性与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蚌主要摄食绿藻、蓝藻、硅藻、有机碎屑;对食物大小有一定选择性,其主要食物大小为(长×宽):2~30μm×1~7μm;除1月份外,几乎全年都摄食,以夏季为旺;4+龄以前生长较快,其中1+~2+龄生长最快,4+龄以后生长减慢,5~8月份为壳长生长盛期;体重和软体部以3~4月和6~9月生长为旺,软体部分除5月不增重外,其它时间都增重;体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呈指数相关,体重与软体重、壳长与壳高、壳宽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采集于长江和淮河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及正反交、自交组的钩介幼虫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系的三角帆蚌亲本形态差异显著。太湖三角帆蚌亲本群体较洪泽湖群体的壳顶位置偏向贝壳前端,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长的比值均极显著低于洪泽湖群体(P<0.01)。综合分析表明太湖三角帆蚌的壳型为长扁型,而洪泽湖三角帆蚌为圆润型。反交组(H0T)成熟钩介幼虫指数为(0.066 7±0.005 9),极显著高于正交组(T0H)和两个自交组(P<0.01),其杂交优势率为2.54%。以太湖三角帆蚌为母本的幼虫壳长与壳高的比值为(0.828 4±0.029 4),极显著低于以洪泽湖群体为母本的比值(0.848 2±0.034 5),而同一母本不同父本之间的钩介幼虫无显著差异(P=0.286,P=0.106),该性状表现为明显的母性遗传,这与已有的贝类杂交研究结论相似。而各组幼虫的寄生成活率、稚贝生长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葛长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81-1883,1887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河蚌在不同氨氮水平下对其氨氮排泄的影响。[方法]在半现场条件下,利用静水系统研究了4种体重水平的河蚌在3个水体氨氮水平下的排泄率。试验中水温保持在24.0℃左右,颗粒悬浮物浓度维持在0.05~0.06g/L。[结果]在试验的体重和氨氮水平范围内,随着体重和外界氨氮浓度的增加,河蚌的氨氮排泄率均下降。当体重(以软组织干重计算)小于2.94g时,氨氮主效应大于体重主效应,反之,体重主效应则大于外界氨氮主效应。体重和水体氨氮水平的交互效应对氨氮排泄具有促进作用,当河蚌体重大于7.66g时,交互效应大于氨氮浓度主效应,反之,氨氮浓度主效应则大于交互效应。在该试验范围内,体重主效应大于交互效应。[结论]体重较轻的河蚌氨氮排泄率更易受到水体氨氮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雌雄福寿螺摄食生长及形态性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是首批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的生物,已对我国南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室 内投喂实验测定了雌雄福寿螺摄食生长的差异,并通过“外采样测定了雌雄螺形态性状差异。结果显示院在分开饲 养足食投喂30 d后发现,雌螺的生长速度为雄螺的2.88 倍,这主要与雌螺有着更大的摄食量和更高的食物转化效 率有关。在共同饲养但限食投喂30 d后,雌螺的壳高增长率和体重增长率均大于雄螺,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雄螺的壳 高/壳宽、壳高/体重极显著大于雌螺(P<0.001),壳口长/壳口宽极显著小于雌螺(P<0.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鲏(1.07±0.068) 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鲏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 ug/(g.h)和0.5 u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14:00时)较夜间(10: 00~2:00) 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鲏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鲏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9.
1.结果枝组的类型结果枝组按其分枝多少,体积大小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①小型结果枝组。主轴为单轴,具有2~5个小分枝,枝组高25厘米左右,宽20~30厘米。②中型结果枝组。主轴有2~3个分枝,轴长30厘米左右,小分枝6~15个,枝组高30~50厘米,宽40~60厘米,枝龄4~7年。③大型结果枝组。主轴上有多个分枝,枝轴30~50厘米,有16个以上的分枝,是由几个中、小型枝组着生在一个主轴上形成的,高50~80厘米,宽50~70厘米。2.结果枝组的密度各类枝  相似文献   

10.
合浦珠母贝选育组和对照组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F4选育组和对照组不同月龄生长数据,对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选育组和对照组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范围分别为0.47~0.88和0.44~0.92。除选育组6月龄壳宽与其他性状间相关系数大于对照组相应数值外,选育组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均小于对照组。各月龄选育组和对照组估算体质量的多元回归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方程判定系数(R2)范围分别为0.625~0.848和0.745~0.902,选育组方程判定系数均小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选择育种工作中确定重要目标性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