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泥土可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施工方便,价格低廉,水泥土的强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高;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三干渠第三标段工程渠基土为黄土状粉质壤土,属中等压缩性、弱透水性、中强湿陷性土,具自重湿陷性,设计基础处理方案铺设0.3m厚2:8水泥土垫层,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防渗性能,同时降低工程成本,缺乏沙砾料地区推广应用水泥土技术,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三干渠工程渠基土为黄土状粉质壤土,属中等压缩性、弱透水性、中强湿陷性土,具自重湿陷性,设计基础处理方案为原土翻夯1m,采用分段循环流水法施工能有效的控制原土翻夯施工质量,还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三干渠工程渠基土为黄土状粉质壤土,属中等压缩性、弱透水性、中强湿陷性土,具自重湿陷性,设计基础处理方案为原土翻夯1m,采用分段循环流水法施工能有效的控制原土翻夯施工质量,还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混合土料是由粗细土颗粒组成的土。作者对混合土料、均匀粗粒土及纯细烂土的颗粒组成与工程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土料是介于均匀粗粒土和纯细粒土之间的土,它的工程性质有别于均匀粗粒土和纯细粒土,有必要对其单独命名,这为混合土的合理定位与专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扫描电镜(KYKY—1000B)对室内配制的黄土状粉土液化的微结构分析表明:粘粒含量为9%的粉土微结构为支架式胶结,在力的作用下,抗液化能力最差。其原因为以支架接触式胶结粉粒的粘土颗粒所起的“润滑作用”所致。此理论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粉土液化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曹丕文 《甘肃农业》2013,(20):89-90
草土围堰是由草土混合体构成的临时性壅水构筑物,用以改善水中或临时建筑物的施工条件,具有取材方便、结构简单、施工容易、造价低廉、易于拆迁等优点,是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问题的“土办法”。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一些建筑工程中,遇到不少膨胀土问题。由于膨胀土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征,造成土工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如富蕴县黄泥滩灌区,福海县黄化沟灌区,阿克达拉灌区均遇到此类现象。膨胀土的工程危害性已引起我区工程界的普遍重视。需针对研究、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对于湿性黄土研究的情况和存在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文中第一部份提出用变形摸量计算湿陷系数,并从理论推导,导出湿陷系数与变形模量的理论关系。文中第二部份提出在黄土和黄土状土的压缩和湿陷变形计算中如何考虑土的线性特性,阐述了计算程序,最后并作出算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土石坝工程的施工要点,包括工程基础化处理、坝体防渗透处理、摊铺坝体材料处理、压实填筑料处理,并提出了土石坝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粉土压实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发现,砂质粉土和塑性指数Ip<7的粘质粉土,击实曲线呈多峰型或1 1/2峰型,压实性能较差。压实后的干密度和压实系数很难达到设计要求,故不宜作为填方工程的土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施加马铃薯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水分运移和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生物炭添加量(0、1%、2%、3%、5%、6%)对宁南山区典型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结果】山地草甸土的入渗湿润峰进程和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黑垆土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Philip入渗模型适合山地草甸土的水分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适合黑垆土的水分入渗过程;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土壤的累积蒸发量,土壤蒸发量和蒸发时间复合幂函数关系;2种土壤硝态氮(NO-3-N)淋溶损失质量减少幅度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后加强的趋势,且均在1%添加量时减幅最小,6%时减幅最大。【结论】施加马铃薯生物炭能提高宁南山区土壤持水能力,减小土壤硝态氮损失。  相似文献   

12.
风沙土机械组成、容重和孔隙度对采煤塌陷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和计算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煤矿塌陷区和非塌陷区风沙土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采煤塌陷对风沙土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非塌陷区相比,塌陷区物理性粘粒含量明显减少(P<0.05),尤其地表10 cm土层最为显著;与非塌陷区相比,塌陷区风沙土容重、孔隙度在不同坡位有明显差异,其中沙丘顶部和中部容重和孔隙度变化不明显(P=0.1),而沙丘底部和丘间低地容重明显减小,孔隙度明显增大(P<0.05);从垂直剖面上看,0 cm~40 cm层容重和孔隙度无明显变化(P=0.1),40 cm~100 cm层容重明显变小,孔隙度明显增大(P<0.05);裂缝密度对风沙土容重、孔隙度的影响不明显;在采空区边界,陷落幅度对风沙土容重影响较小,在采空区内部随着陷落幅度的增大,低位陷落体容重有随机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多数稻田土壤供钾能力为中下水平。在61个代表性土样中,缓效性钾<30mgK/100g,占71%;速效性钾<8mgK/100g,占57%;其中以烂泥田最低,黄泥田次之。只有埭田、乌泥田和潮沙田等供钾能力较高。供试土壤更换水分状态,都能促进非交换性钾的释放。释钾顺序为干湿交替>湿润>淹水。净释钾量乌泥田最多,烂泥田和黄泥田最少。不同土壤水分状态对肥料钾的固定同释钾顺序一致。供试土壤培育4个月,其固钾率为灰泥田(40~55%)>乌泥田(12~18%)>潮沙田、灰黄泥田、黄泥田、烂泥田(3~15%)。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制度对平凉市黑垆土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平凉市黑垆土玉米和小麦田进行了4种不同施肥制度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平凉市黑垆土土壤生产力趋势从大到小为氮磷钾区、常规区、氮磷区、空白区,黑垆土对玉米供肥能力高于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使黑垆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差热分析和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五种土壤粘粒矿物组成都是以伊利石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黄褐土、黄绵土、黑垆土粘粒矿物在剖面分异不明显。塿土、黄棕壤表层与亚层粘粒矿物组成有一定差异。粘粒及其它各粒级矿物质的矿物组成都与其阳离子交换量结果很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甘肃省黄绵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黄绵土土壤养分含量低,且因干旱和瘠薄在1999-2001年以后开始下降,土壤质量处于退化状态。以提高自然降水拦蓄率、保蓄率和利用率为治旱突破口,提出集成田间沟垄微集水耕作与地膜、秸秆、沙草二元覆盖等抑蒸技术的治旱耕作关键技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保肥、供肥能力为治薄突破口,提出化肥秋深施、有机无机绿肥配施、秸秆堆腐还田和首选豌豆、扁豆为轮作豆科作物为主的治薄耕作关键技术,通过抗旱作物+治旱技术+治薄技术组配形式,建立黄绵土耕地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抗蚀性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五省(区)七县(市)柠条林地、农地,人工草地及母质的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等20多种土壤抗蚀性指标测定比较和多元统计数学分析得出在该区柠条林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草地次之,农地和黄土母质最弱;同一剖面,表层土壤抗蚀性明显强于下层,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抗蚀性减弱;在林地中,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抗蚀性增强;侵蚀性黑垆土、栗钙土和灰钙土的抗蚀性强于黄绵土和灰褐土,在黄土丘陵区从东向西,土壤抗蚀性有增强大趋势;水稳性团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其它指标则表现无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国产硝酸磷肥含氮27%,磷13.5%。所含速效氮中硝态氮均占一半。研究麦田不同水分对硝酸磷肥中硝态氮在土壤中扩散结果显示,硝态氮在土壤中下移深度与土壤湿润峰的深度基本一致,在小麦越冬期有表聚现象。当灌水量为田间持水量时,硝态氮移动深度为40~50cm,是在主要根系活动层内,这对小麦吸收有利,不会产生氮的流失。等氮磷条件下,硝酸磷肥与磷铵加尿素在北方地区有同样肥效。  相似文献   

19.
黑垆土典型剖面养分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普查历史资料,采用原位采样及相同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典型黑垆土剖面的养分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黑垆土剖面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S型"分布,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为"中低型"分布;全钾含量在整个剖面中基本趋于一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8年黑垆土耕层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在其他土层它们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全钾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均呈减少态势;耕层C/N平均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