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靖丘陵竹杉混交造林与裸地种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大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值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下坡水湿条件好的立地条件采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闽南丘陵生态气候特点,南靖林场在杉木迹地更新二代杉木2年后套种毛竹与裸地种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竹杉混交可提高毛竹造林成活率和新竹生长率,新竹数量多、质量好、竹鞭生长快,容易蔓延成林.以杉木初植密度1425株/hm~2的低密度套种300株/hm~2母竹,造林效果较好.裸地种竹可在山洼、中下坡水湿条件较好的立地采用.  相似文献   

3.
1970年冬,我们引进了毛竹种子及毛竹实生苗,进行毛竹种子育苗和实生苗造林。几年来,原育的实生苗和栽植的实生竹都生长良好。实践证明,毛竹采取实生育苗和实生造林的办法,不仅繁殖快,成本低,挖、运、栽植方便,成活率高,而且生命力及适应性强,寿命长,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毛竹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场地处长江以南的茅山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多地方适宜毛竹生长。过去,我们发展毛竹生产,都是从外地调进竹母,结果由于运输距离远,途中耽搁时间过长,造林成活率很低,如一九七四年从浙江安吉章村运回的竹母,平均造林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而且造林经费很高,平均每亩达八十元,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后来,我们进行了在新竹园中挖取竹母的探讨,结果较好。如一九七四年挖竹九十二株,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一九七五年挖竹一千五百四十株,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每亩造林经费不到四十元。 现将探讨的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桂北8个不同种源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开展造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灵川县的2个种源实生苗的萌发数量最多,地径最大,种植2年后不同种源的毛竹实生苗地径差异极显著;灵川B区实生苗种植2年后株高最大,且不同种源间的株高差异极显著。综合以上各指标,灵川种源区毛竹实生苗造林效果最明显。依据株高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明显将8个种源分成4类。  相似文献   

6.
毛竹肉桂混交对毛竹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进行毛竹肉桂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竹桂混交可促进造林母竹的生长,也可促进新生毛竹的生长:造林当年竹桂混交林地母竹的成活率、母竹当年长新率(母竹造林当年长新竹的比例)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增长0.8和10.4个百分点;3年内混交林地新生毛竹数量、竹高、冠辐、枝盘数和竹鞭数、鞭径、1m长竹鞭鞭节数、鞭幅、鞭深年均增量分别比毛竹纯林造林地新生毛竹高64.3株/hm~2、46.1cm、17.9cm、4.0枝和1.1根、0.23cm、~2.7节、18.9cm、-1.4cm。竹桂混交在闽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言毛竹实生苗研究工作,自1963年开始,首先在广西柳州地区林科所进行毛竹实生苗培育和造林试验,到1966年共培育了10余万亩,并营造了350亩试验林。1967年开始在广西全面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了重视,先后有十九个省(区)引种发展了毛竹实生苗。1980年毛竹实生苗造林,列为全国18项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实践证明,毛竹实生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成林成材快,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是多快好省发展毛竹林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我场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省有关科研部门的指导下,从一九七○年起,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大搞毛竹造林技术革新,先后营造了毛竹实生林3000多亩,现在除部分因开始对毛竹实生苗生育特性掌握不够和管理不善而生长较差外,大部分表现良好。新竹数量逐年增多,粗度逐年增加,林分质量逐年提高。 现将我场调查的两个毛竹实生林分的情况分述于下: 无风凹毛竹实生林 该林分系一九七一年春从广西引进3年生毛竹实生苗栽植的(嗣后作过多次补植)。面积15亩。造林地土层深一尺,土质粘紧瘠薄,保水吸肥能力差。穴状整地,丛行距10×15尺。丛状栽植,每亩40丛。每丛约3株。当时属马尾松林下造林,每亩有7米高左右的大树300株,从一九七四年起逐步开始挖除。初期幼林管理较粗放,每年仅松土除草1—2次,拓宕全垦亦至一九七四年才完成。至于施肥、抗旱、疏伐、清园等工作到一  相似文献   

9.
毛竹实生苗造林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运输和栽植方便、造林成本低等优点,是快速发展毛竹经济的途径。文章从苗圃选择、种子处理、苗圃管理和扩大繁殖角度,根据多年育苗经验,总结出毛竹种子育苗技术措施,为提高毛竹人工造林成活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区自60年代后期以来推广毛竹实生苗造林的实践证明,用实生苗造林种苗来源丰富,挖苗、包装、运苗、种植省工方便.成活率高,成本低。该技术推广范围逐年扩大,不仅在原有毛竹分布的地方发展,而且已扩大到原来没有毛竹分布的地、市,如河池、钦州等。在母竹缺乏的地区,用实生苗造林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途径。但由于毛竹种粒较少,幼苗纤细,一般苗高30-50厘米,地径0.2-0.3厘米左右,造林后径粗增长缓慢,要八九年甚至十多年才能成材,影响了一些群众用毛竹实生苗造林的积极性。怎样促进实生毛竹林径粗生长呢21.选用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天全县从2001年至2003年在17个乡镇发展毛竹实生苗造林14 466.67 hm2,至2006年郁闭成林,本文研究了毛竹成林到成材的前10 a生长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毛竹造林用苗,宜用整窝实生苗。实生苗造林前5a主要是补植抚育保成活,最主要的措施是砍灌、除草、亮窝正苗。后5 a是成材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是控制立竹度,保持4 500株·hm-2~10 500株·hm-2都可以,超过10 500株影响成材。施肥效应对成材影响不明显,毛竹苗从栽植到第8个年头,几乎都可以不施肥,以后施肥以P、K为主,每hm2在1500 kg以内即可;将四川毛竹造林海拨向上推进了200 m达到1 400 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毛竹—马褂木不同配比混交造林方式的成效观测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获得:毛竹—马褂木混交造林对林分新生竹的株数和新生竹的平均高、平均地径存在显著影响;在四种不同配比方式的毛竹—马褂木混交造林中,以单株星状2(以株为单位,按照毛竹∶马褂木为8∶1的配比方式)的混交造林方式有利于毛竹的出笋和新竹生长。  相似文献   

13.
毛竹与肉桂混交造林和裸地种竹对比试验表明两种造林模式的母竹成活率均在80%以上;混交林母竹成活率、母竹当年出新竹的频率分别比裸地种竹高8%、9.7%;新竹发生株数、高度、冠幅、枝盘数、平均竹鞭数、竹鞭长度、平均鞭径、平均鞭幅等混交造林明显大于裸地种竹,而1 m长竹鞭节数、竹鞭分布深度则是混交造林小于裸地种竹;同时混交后,肉桂第3年树高就达到1.74 m,胸径3.2 cm,优于肉桂纯林.  相似文献   

14.
国营天井山林场1966年和1967年先后用粉丹竹天然下种的实生苗造林100多亩,并于造林当年的冬初调查成活率,其成活率分别为74.8%和68.5%。后来虽因放牧损坏些,但留下的部分竹林已长成丛,杆粗叶茂。1971年新竹出筍最粗的围径11.5厘米,一般的粗10厘米。这证明,在母竹林开花死亡后,筍苗缺乏的情况下,用天然下种的实生苗造林,是恢复竹林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在用粉丹竹实生苗造林时采用了四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生毛竹造林的竹苗,当前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着一年生春播实生苗、二年生的分株移植分蘖苗、单株的鞭生小竹苗等多种形式。它们各有利弊,只要根据与当地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相应的栽培措施,灵活运用,都能达到满意的造林效果。 一年生春播实生苗,在广西等南方温暧多雨的地区应用最多,但在我省因竹苗生长不高,分率不多,苗株幼嫩,即使原丛造林亦往往因造林地水土条件差和管理措施不能紧紧跟上而生育不好,甚至不断死亡。而一年生冬季温床播种春移的毛竹苗,竹苗生长高大,分蘖旺盛,原丛栽植后,成活率高,繁殖率强,能在竹林生长初期就充分发挥了竹丛群体的作用,使竹林生育良好而弥补上述的缺陷。基于此目的,我们于一九七六年春进行了一年生冬播春移毛竹实生苗原丛栽植的造林试验,现将初步效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6.
毛竹实生苗造林,具有适应性强,挖苗、起苗、运输和栽植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为提高毛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积累了一些实用的造林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造林地的选择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都可以营造毛竹林.但地形、坡度、坡向、土壤质地与毛竹造林成活和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造林地宜选择在背风、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山谷地或山腰缓坡地带.土壤以富含大量有机养分和无机矿物质元素的乌砂土和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毛竹块状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传统的造林模式是用一丛单株的母竹移栽法 ,成活率不能达到 10 0 % ,而且成活的母竹也不能株株发出新竹 ,第二年需重新补植 ,致使有限的林地不能充分利用 ,这样既增加了造林成本 ,又延迟了毛竹成林投产的年限 ,同时难以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上问题 ,根据植物具有集聚效应的特性 ,采取了毛竹块状造林的方法 ,分别设 5种处理进行了试验分析 ,以期找出更经济实用的毛竹造林模式 ,并为之提供科学的依据。1 试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浙江省遂昌县三仁畲族乡 ,位于 2 8°35′N ,119°13′E ,海拔 30 0m ,坡度 2 …  相似文献   

18.
毛竹实生苗造林较传统的移母竹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宜大面积造林。该文介绍的毛竹实生苗主要造林技术为:选择土层深厚,海拔800m以下地带,选壮苗于11-2月整地;加强幼林除草、施肥、间苗等抚育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正> 毛竹是用材林又是经济林,它不仅生长迅速,成林成材早,而且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收益大。我场在1972年首次进行毛竹籽播种育苗,由于经验不足,一两竹籽只育出毛竹苗30多株。1973年继续引种毛竹籽四斤,通过总结前年经验教训和精心细致培育,培育出竹苗10,754丛,除分别在1974年和1975年用实生苗造林300亩外,还支援社队发展毛竹造林200多亩。  相似文献   

20.
毛竹一般多用母竹移栽,但其搬运繁重,植后要支撑,还易受风害,造林成本较高。为探讨适应大面积毛竹造林简便方法,我所于1959年开始在南昌梅岭地区进行毛竹繁殖方法试验,看出以伐根造林法较好。据我所试验,伐根造林的成活率为82.4-99.4%,保存率为72.2-94.5%;当年出筍率在82.4-99.4%之间;当年及次年的出筍量每株平均2-4株;当年成竹率为78.3-91.0%,第二年为86.7-95.9%,其后为76.6-87.6%;当年新竹平均根径0.8-1.0厘米,次年1.5-1.8厘米,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