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佛山中海万锦公馆项目为例,说明岭南园林在现代居住地产园林项目中的继承和发展现状.佛山中海万锦公馆项目采用"一轴、三园、六院、三进、九井"的空间院落形制,还原传统造园模式"一池三山",以现代手段和方法营造岭南建筑风格、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提炼岭南传统符号、应用传统岭南色彩等岭南元素,并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进行了园林铺装...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促进儿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岭南园林风格为造园基调,通过对香晖园小学景观设计的总结与思考,探讨校园景观如何在满足学校功能需求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表达情感、启发智力、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黄旭波 《广东园林》2006,28(1):21-22
广州园是广州市政府应福冈市政府的邀请,在爱蓝岛城中央公园国际交流庭园展区中展览的岭南园林庭园。占地350m2。运用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岭南民居、山池树石、诗文点染相结合,营造出“小中见大”、景观丰富的庭园,充分展现了岭南园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蓝蕾 《广东园林》2020,42(2):81-86
注重充分运用地域文化,是当代园林设计挖掘内涵和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湖位于深圳市龙华城区核心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地域文化。清湖文化公园以景观提升为契机,通过提取与凝练地域文化,将公园划分为“鹤舞清湖”“探花归田”“三界茗诗”“立庙赐福”4 个景观主题分区,其中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着重在“鹤舞清湖”分区构建月季花卉主题园。通过以当代园林设计手法挖掘内涵和提升价值的途径,将传统的岭南园林与现代月季景观有机结合,匠造“月季簇放粤园里,瑞鹤飞舞清湖中”的现代岭南风韵的精品花卉主题园,实现了生境、画境、意境“三境”高度融合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大荔县春江花月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从构筑"满地情、贵在夜、绿荫浓"三大特色景观,探索了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植物主题园的景观营造,以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为例,通过对罗汉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园林应用的认识,结合"中国写意山水画"景观特点和审美理论,打造入口迎宾区、松溪别院区、明月山溪区、山谷俯涧区、白玉坡景区和次生林带区6大景观分区,并针对各分区的景观布局、植株选择与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点,总结罗汉松园在罗汉松造景树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罗汉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园形式表达方面的营造技法。  相似文献   

8.
波特兰"雨水园"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特兰"雨水园"营造出了生态湿地和小溪的景观环境,通过一系列下跌的水池的沉淀,水中的灰尘被沉淀下来.植物根系和沙石、土壤将收集到的雨水加以过滤,在雨水中的杂质被去除后,洁净的雨水渗入地下,被土壤吸收."雨水园"不仅利用工程手段巧妙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净化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创造了自然和优美的景观环境空间,成功实现了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广东园林》2019,41(3):I0003-I0012,1-3+102
2019年4月28日—10月7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来自全球5大洲86个国家、24个国际组织及我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参展。园区共有100个各类特色展园展出1200多种植物,充分凸现了世界各地独特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其中,广东展园以“南粤园”命名,其空间分布为前庭后院、内外相连。园内亭、廊、桥皆依水而建,主体建筑建造采用了镬耳山墙、灰塑装饰、彩色琉璃窗等岭南传统建筑元素,植物配置选用了部分岭南开花品种,以突出岭南花木特色。园内有南粤坊、丝香阁、倚翠廊、蝶翠轩和盆景园等景点,展现出浓郁的传统岭南园林风韵。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广东园林》2012,34(2):40-41
清晖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集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园内汇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建筑喜用的雕镂绘饰,多以岭南佳木花鸟为题材,散发出浓郁的南粤风土气息。  相似文献   

11.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社会风俗孕育了这里悠久的花事生活习俗与传统。广府文人作为花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将花事活动融入园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影响了园林营建。运用图像学图文互证方法,对清代广府文人画作中描绘的花事活动内容与园林空间、园居生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图像中主要包含了种花、赏花、插花、采花、绘花5种活动,这些活动结合了中国传统文人情趣和广府地方生活风俗,表现出雅俗共赏的特征。园林中的花事活动也与广府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布局、构筑形态和植物种植方式互相影响,反映出岭南园林空间营造特色与园居活动、文化观念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郑秋丽 《绿色科技》2013,(7):112-114
从总体分区和布局、历史变迁、景观格局以及重要的景观节点等方面对华南植物园凤梨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也展示了一种基于热带植物的岭南庭院式园林的造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严建辉 《广东园林》2019,41(1):68-72
以海珠区赤岗涌景观提升改造为例,基于现状对项目进行SWOT分析,制定精简、细致、节约、生态的改造原则及适当修剪树形、丰富景观天际线和林缘线、注重景观细节处理、营造岭南景观文化的改造方法。有效改善了赤岗涌的周边环境,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岭南水乡景观底蕴。  相似文献   

14.
广州白云山黄河石广场运用了岭南造园艺术手法,利用黄石大小组合构图形成该景区的奇石景观。这既使白云山的园林景观得以协调平衡,亦营造了奇石景观文化,给人予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设计要点上海文化花园是以文化景观结合建筑为特色住宅小区,本项目“明珠园”是其二期工程四号地块。本案以营造人文、和谐的园林景观为设计思路,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对“文化明珠”这一主题进行展开,营造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在时间序列上突出以诗立意、以诗构景、以诗授人的景观主旨,烘托文  相似文献   

16.
屈媛 《绿色科技》2021,(5):67-69
通过比较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列举氛围营造的植物要素,再结合武汉紫阳公园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的案例,总结得出了园林植物景观氛围营造需要运用不同的植物材料、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植物空间来营造不同的景观氛围,更需要植物景观设计师具融情于景,对空间环境产生共情。  相似文献   

17.
编者 《广东园林》2013,(3):42-45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以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表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设计思潮。它是对古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再现和重构,注重景观带给人的精神感受。扬州湖畔御景园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基地特性和扬州传统文化,以天井和个园为设计蓝本,营造出具有传统韵味的院落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8.
“汇芳园”以潮汕传统民居为设计蓝本,通过设计者的匠心经营,秉承岭南造园的各种手法,并紧扣园博园的主题,成功的塑造了生动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的梦中家园。  相似文献   

19.
以枇杷村为例,通过实地勘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枇杷村乡土景观元素和庭院景观营造进行了分析,根据村民年龄及对庭院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了趣味型、观赏型、园艺型3种类型,基于乡土景观元素种类及特征提出了各类型庭院功能塑造的景观策略,并进行了营造实践,以期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代岭南乡村庄园建筑空间防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思懿  汤辉 《广东园林》2021,43(5):46-51
空间防御性是近代岭南乡村庄园作为家族聚居生活空间的显著特征之一,反映了地域时代意蕴与社会生活状态,研究防御需求与庄园空间营造的耦合关联,对理解近代岭南乡村庄园的内在生成机制、丰富岭南园林历史理论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情境分析、图解分析等方法,梳理近代岭南乡村庄园建筑空间防御性的形成背景,从环境的利用与适应、庄园边界、单体建筑及内部空间 4 个方面揭示防御功能在空间上的具体表征。进一步分析比较近代岭南乡村庄园与粤中城市宅园防御需求在空间处理方式上的差异,探索近代岭南私家宅园“功能 - 空间”融合手法的城乡之异,深化对岭南私家宅园空间生成逻辑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