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tiana)DREBIA基因分别在组成型启动子花椰菜病毒35S启动子和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A的驱动下转入烟草中,获得的两种转基因植株对干早和低温胁迫的抗性均显著提高,但对盐胁迫的杭性无明显变化.研究分析了组成型启动子和逆境诱导型启动子控制的DREBIA转基因植株在形态发育和抗... 相似文献
3.
DREB转录因子是一类可以调控多个与干旱、高盐及低温耐性有关的功能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家族。主要介绍植物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转录因子DREB1A在植物抗渗透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DREB1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DREB1A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1A1300-DREB1A。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DREB1A基因做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因枪共转化将拟南芥DREB2A基因和bar基因导入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旱耐盐性,采用PCR方法克降了拟南芥DREB2A(AtDREB2A)基因,构建了由水稻Actin启动子驱动的组成型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共转化途径,将AtDREB2A基因和抗除草剂筛选bar基因同时导入小麦品种Alondra和扬麦12,bar基因、AtDREB2A基因的转化频率以及两基因的共转化频率分别达到2.4%、0.4%和0.2%.对部分阳性植株进行RT-PCR分析表明,导入的AtDREB2A基因和bar基因均获得稳定表达.本研究获得的共转化植株为今后剔除筛选标记基因、培育安全的抗旱耐盐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DREB(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转录因子是AP2/EREBP的一个亚族。由于其过量表达能够提高植物抗旱、耐盐、耐低温、抗冻甚至抵抗重金属等逆境胁迫的能力,因此DREB转录因子基因被作为应用基因工程途径进行植物抗逆性状改良的理想候选基因。本文主要综述了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新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发现及其在培育抗逆性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抗逆分子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一个新的编码大豆DRE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REB转录因子是一类可以调控多个与干旱、高盐及低温耐性有关的功能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家族。从大豆耐盐品种铁丰8号中克隆了一个新的DREB基因GmDREB5。该基因编码309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AP2/EREBP保守结构域,属于AP2/EREBP类转录因子中的DREB亚族。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GmDREB5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DREB基因同源性不高,属于新基因。酵母转录激活实验证明,该基因可以与DRE顺武作用元件特异结合,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采用CaMV35S启动子驱动,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l35S-GmDREB5,并通过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再利用叶盘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烟草品种W38中。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30株。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探讨农杆菌转化微创芽生长点法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后代的遗传特性,以3个世代的转基因小麦后代为材料,通过抗性筛选、PCR和PCR-Southern blot等方法分析外源基因遗传在T_2、T_3、T_4中的遗传分离情况。结果表明:T_2代33个株系中外源基因完全丢失的株系占61%,其余39%的株系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分散偏离了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T_3代42个株系中检测不到外源基因的株系占55%,能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复杂的株系占43%,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占2%;T_4代8个株系中检测不到外源基因的株系占25%,能检测到外源基因但分离比例复杂的株系占50%,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占25%。可见,利用农杆菌转化微创芽生长点法获得的转基因小麦后代中,外源基因丢失的比例较高,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的分离多不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但随着世代的增加,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自第一株转基因小麦问世以上转基因小麦研究取得的巨大进展,简要介绍了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基因转化方法,对转基因技术在获得抗除草剂、抗病虫、抗逆、改良品质和雄性不育转基因小麦植株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指出了转基因小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转基因小麦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自从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以来,小麦的转基因技术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该研究分析了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2010 ~2014年发表的关于普通小麦转基因的文献.筛选得到102篇英文文献和103篇中文文献,涉及296个试验,共对152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遗传转化研究.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占总试验数的68.25%和30.4%:少数试验使用花粉管通道和电转化进行转基因.转化靶标组织主要是幼胚及其愈伤组织,占试验总数的80.35%;其次为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占8.62%.Bar、HPT、NPTⅡ、PMⅠ和AtMYB12分别在不同的试验中被使用,但Bar是最常用的筛选标记,占试验总数的61.22%.不同试验的转化率相差较大,从0.1%到45%不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