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山湖典型水域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明确微山湖水体营养盐分布及其富营养化水平现状,笔者根据2010年4月对微山湖3个典型水域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微山湖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研究水域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总磷、磷酸盐、总氮、硝酸盐氮、氨氮、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为:入湖河道> 湖中航道>养殖区;透明度表现为:养殖区>入湖河道>湖中航道。入湖河道、湖中航道和养殖区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均值分别为63.0、61.8和52.0,入湖河道和湖中航道为重度偏中度营养水平,养殖区为中度偏重度营养水平;潜在富营养化评价表明:除S1站位为富营养,S5站位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外,其他站位均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刺苦草植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时期水中氮、磷、pH等的测定,研究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NH4+-N、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64%、90.02%、91.94%、71.17%;pH从7.7降至7.43;DO从6.956 mg/L回升至16.406 mg/L,透明度达到55 cm。由此证明,刺苦草可作为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生物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污染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对保护三峡水库的水环境贡献很大,在库区水体中可以发挥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环境问题,预测了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综述了国内外1984—2014年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发现对于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不断深入,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较快。从研究农田土壤磷的流失途径和流失形态着手,发现土壤水溶性磷、颗粒态磷等不同形态的有效磷含量与地表径流中的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流失至水体的磷含量与土壤Olsen-P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把土壤Olsen-P作为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具有准确性及可靠性。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表明:目标水体为湖库和河流的土壤Olsen-P环境阈值分别为25 mg/kg和75 mg/kg。超过该临界值时,土壤径流、排水和渗漏液中磷含量将明显增加,加大农田中土壤磷进入水体的风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产生破坏。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研究农田土壤磷素在流失过程中的削减系数,以及农田土壤磷素通过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淋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五里湖湖滨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聚类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监测五里湖湖滨带水体2007年全年的水质状况,将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定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四项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4个级别作为4个灰类,将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灰色聚类法对五里湖水体春、夏、秋、冬4季及年均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一年内,五里湖湖滨带水体都处于富营养(Ⅲ)级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五里湖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五里湖环境保护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氮磷流失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中的氮、磷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氮、磷流失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淋溶及径流流失角度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磷元素的流失机制。最后,探讨了目前土壤氮、磷流失及其途径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改进施肥方式及研发农田氮、磷流失的控制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不同富营养化水体水葫芦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典型旅游区桂林漓江流域入侵植物水葫芦的综合防治与利用。通过不同空间代替时间的取样方法,测定了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域水葫芦茎叶和根中常规营养成分以及茎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TOC、粗脂肪、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成分含量、水葫芦株高、根长、根/总干重、干物质含量、Ca、Mg、Na、Mn、Zn、Fe元素含量均表现为轻度富营养化区>中度富营养化区>重度富营养化区;而TN、TP、TK、粗蛋白、粗灰分成分含量、茎叶/总干重、Cu、Cr、Pb、As、Hg元素含量则表现为重度富营养化区>中度富营养化区>轻度富营养化区。水葫芦生长的环境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相差很大。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越高,入侵植物水葫芦氮、磷、钾元素含量相应也高,水葫芦株高和根系长度与水体中氮、磷浓度密切相关。水葫芦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磷和钾化合物,表现了一定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与农田土壤中磷的淋失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坡度对地表径流和亚地表径流中磷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范围内,地表径流中总磷、水溶性磷和颗粒态磷浓度和亚地表径流中水溶性磷浓度都随土壤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亚地表径流中总磷和颗粒态磷在坡度为15°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下降机理将做下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爽  赵兰坡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233-239
为了解决中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本研究将硫酸铝作为一种有效吸附水体中总磷的吸附剂,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采用平衡吸附法,考察了硫酸铝投加量、pH值、震荡时间、温度、扰动等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铝投加量为0.2 mg/L、pH值为7、震荡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0%以上。通过对各因素与硫酸铝对磷的吸附效果分析得知,加入适量的硫酸铝,可以降低水体中总磷的含量,吸附效果对温度、震荡时间、pH值变化敏感,这也为中国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氮、磷等营养盐所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去除氮、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对渤公岛某河段水质和细菌总数的监测,以及对其水生植物荇菜、菹草、着生藻的盖度的统计,来分析其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水质参数、细菌总数、水生植物盖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分析得出:总磷(TP)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水生植物荇菜吸收氨氮(NH4+-N)的效果比较好,而且促进了细菌的生长;菹草生长时对水体中TP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同时,大量收割衰老菹草也是降低水体营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研究荇菜、菹草对水体污染的改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而着生藻在生长时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营养盐,但也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营养盐的分解,抑制了其它水生植物的吸收。因而利用水生植物和藻类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4.17”森林灭火飞机增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在森林灭火等应急气象服务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2011年4月17日在秦皇岛抚宁地区森林大火上空进行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所取得的云物理资料,结合适时天气、卫星、雷达等资料,分析了降水过程的天气背景条件、催化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催化后云体明显发展,云粒子含水量明显增大,云粒子浓度约增长30%~50%,粒子谱变宽,云中冰晶浓度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火场及附近地区普遍降雨0.3~5.0 mm,对灭火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地面降雨量的主要因素:(1)西风槽系统弱,且偏北,使火区云带狭窄;(2)前期相对湿度低,云层中含水量低,云粒子最大含水量1.318 g/m3;(3)高层云下部的层积云较弱,两云之间存在夹层,影响降水粒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提高其预测能力,拟采用1959—2011年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序列、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选取预测因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提取样本数据中主要信息为综合因子。用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宣城市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对2007—2011年宣城市夏季降水预报检验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试报平均绝对误差是66.5 mm,绝对值平均相对误差10.5%,预测精度高,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3种干旱指标在陕西黄土高原的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实现气象干旱国家标准提供的干旱监测指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运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8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3种干旱指标的阈值进行修正,并利用历史上出现的旱灾实况进行了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标监测的年干旱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干旱站次数出现多的年份与当地历史典型大旱年记录非常吻合。对同一次干旱过程,干旱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订正后的指标解决了SPI监测结果偏重,而Ci偏轻的不足,对Pa按照降水量的年内变化特征,分区域逐月给出订正指标,监测结果更加客观地反映旱情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不同耕作对黑土酶活性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黑土酶活性变化特征,为退化黑土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丰富培肥理论。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蔗糖酶,采用赵兰坡等改进法测定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活性与4个常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土壤理化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同时参与土壤磷素循环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土壤中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磷酸酶在土壤碳、氮、磷转化过程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价黑土肥力的最敏感的指标。蔗糖酶与脲酶、磷酸酶均呈极显著相关。通过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土壤酶不仅存在专性特性,同时也存在共性关系。酶的专性性质不但能反映土壤有机化合物转化的进程,并且共性关系酶的总体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总体肥力水平方面起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机载 LiDAR生成DEM的一些关键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峰  谭畅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202-206
提取DEM是机载LiDAR技术应用研究关键内容之一,从LiDAR数据滤波、DEM模型选择、内插、误差控制和数据压缩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提取DEM的主要研究进展.着重讨论插值滤波、倾角滤波和形态学滤波算法,定量分析滤波算法的性能;分析比较确定性内插方法和地学统计内插方法,并指出内插方法在提高精度同时也要考虑稳定性和序同构性;论述DEM格网压缩和三角网压缩方法,并指出在满足地形可视化需要的同时提高压缩效率;并进行了总结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主要元素。国内对氮肥的利用率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主要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物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磷肥的累积利用率、影响磷肥利用率的因素、施用磷肥对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施用磷肥对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以及施用磷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建议选择适合当地的磷肥种类、适宜的磷肥用量,轮作中合理分配磷肥、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17.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养殖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能力,将水蕹菜漂浮栽培于富营养化水中,分析不同时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漂浮栽培水蕹菜的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起初快速下降,20d后下降变缓,到40d时,化学需氧量降低了63.43%,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分别下降了67.63%、69.78%和75.75%,总磷、磷酸盐分别下降了62.24%和75.31%。水蕹菜生长速度在20d后开始下降。水蕹菜能有效净化富营养化养殖水。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及壳聚糖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甲壳素来源广泛,资源丰富,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高分子化合物。为此简述了甲壳素的衍生物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官能团性、安全无毒性和广谱抗菌特性等多种功能,回顾了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可被用作土壤改良剂、植物病害抑制剂、种衣剂、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寒剂以及农药载体,而且已经在农作物和畜牧水产养殖等方面得到了验证。主要分析介绍甲壳素及壳聚糖在农业方面的各种作用的作用机理以及前人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总结甲壳素及壳聚糖作为种衣剂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其作用机理,指出壳聚糖对不同作物种子进行包衣或浸种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分析表明甲壳素及壳聚糖处理对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作物生产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湖泊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阻碍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关键,弄清楚影响湖泊磷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于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沉积物中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分类以及生物有效性,重点阐述了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环境因素,分析了当前沉积物内源磷释放过程及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湖泊内源磷释放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