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检测腰果叶片中铁、锰和铜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海南稳定生产的腰果园为对象,系统布置采样点位,在年度生育期内采集叶片样品,分析腰果叶片的铁、锰和铜微量元素含量,明确其叶片铁、锰和铜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腰果叶片铁、铜和锰含量与其年度生育周期有关;10月份腰果树体生长开始活跃,为接下来的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积累养分,其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加,翌年3月份的坐果期养分消耗较大,其叶片养分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腰果的养分管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分析了安徽10个土类,254个土壤样品的Mn、Fe、Cu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对其有明显影响;另外,对Mn、Fe、Cu三元素在0~100cm土层中的迁移特征的分析表明,在土层中的迁移能力是Mn>Fe>Cu。土壤水分对Mn和Fe的迁移有明显作用,多为在土壤底层淀积;而Cu在土层中的分布,则多有表层积累,底层含量低的特征,并且土壤水分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川市耕地铜、锌、铁、锰有效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统计并分析了湖北省利川市604个耕地土样的pH和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利川市耕地土壤pH平均为6.21±1.15,变幅为3.95~8.58,变异系数为18.49%,属中等偏弱变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7.17±10.84) g/kg,变幅为5.39~88.50 g/kg,变异系数为39.90%,属中等变异。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平均含量分别为(1.39±1.31) mg/kg、(1.07±0.92) mg/kg、(58.84±52.67) mg/kg、(39.22±32.49) mg/kg,按辽宁省DB 21/T 1437-2006地方标准评价,有效锌含量中等,其他3种含量高;变幅范围分别在未检出至8.28 mg/kg、未检出至8.41 mg/kg、2.89~311.15 mg/kg、3.29~234.3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93.99%、86.25%、89.52%、82.83%,皆为中等偏强变异;缺锌比例达63.57%,因此要加强锌肥的应用。耕地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摸清了利川市耕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及在不同耕作方式、土类及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土壤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和DTPA浸提法研究了鸡粪、牛粪和猪粪等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Cu、Zn、Fe、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施用鸡粪、牛粪和猪粪均可使土壤中有效Cu、Mn含量增加,但有效Zn含量降低;施用鸡粪可使土壤有效Fe含量增加,而施用牛粪和猪粪使土壤有效Fe含量降低。增加鸡粪施用量,可使土壤中有效Cu、Zn、Fe、Mn含量增加;培养期间有效Cu、Zn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有效Fe、Mn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畜禽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不同,采取适当方法测定饲料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是调整饲料配方、指导饲料生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机抽取38家企业生产的仔猪配合饲料,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铁,锰,锌微量元素含量,结果为:所测定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仔猪营养需要添加补充的量,突出表现为大都使用高铜,认为畜禽饲料使用高水平铜,铁,锰,锌的日粮,有可能对维生素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而导致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拮抗使用有失营养合理性和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
山区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海拔1500m的半山荒坡地种植系列果树,建设生态果园,以相同坡面的未开垦荒山为对照,研究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变化的影响,探索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半山荒坡的农业生态模式。土壤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铁,铜,锰和锌等微量元素用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量。结果表明:生态果园建设除锌含量与荒地没有明显差别外,铁,锰和铜的含量比荒地都有所降低。铁含量比荒地低7.6%;锰含量比荒地低24.8%;铜含量比荒地低26.9%;生态果园土壤的锌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倍,土壤不缺锌。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微量元素状况没有负面影响,是一种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使农民增收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TPA浸提剂提取土壤巾有效铜、锌、铁、锰,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快速测定,铜、锌、铁、锰的检出限依次为0.011、0.017、0.006、0.013 mg/L,通过对国家标准土壤样品GBW 07415和GBW 07417进行检测,其结果和标准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中铜、锌、铁、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槟榔不同叶序叶片Fe、Mn、Cu、Zn 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7叶序Fe元素含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至第5叶达最大水平,M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Cu元素含量从第3叶开始明显下降,Zn含量各叶序间无明显变化趋势。(2)成龄树体的Fe含量变化范围为122.3~158.5μg/g,Mn为172.2~418.8μg/g,Cu为3.0~4.7μg/g,Zn为39.1~42.0μg/g。(3)第5叶作为营养诊断的采样叶位。  相似文献   

12.
王宝森  刘杰  许春  郭俊明  张虹  许可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96-10597
[目的]探讨不同冲泡方式青云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云茶叶2 g,用45 ml沸高纯水冲泡5 min 3次,得出3道茶水,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然后改变冲泡时间为10和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再改变水温为80℃,冲泡20 min,测定3道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结果]云南省金平县青云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Mn、Fe、Zn、Cu,为品质优良茶叶,其茶水中矿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Fe。青云茶矿物元素含量以第1道茶水最高,且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减少。Mn、Zn、Cu元素含量随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高,Fe元素含量则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减少。80~100℃的水对矿物元素溶出量的影响不大。[结论]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准确测定茶叶中的矿物元素含量,回收率在97.25%~102.50%,且方法简单、快捷,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矿物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铁、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防治生产中的苹果营养病害,本文通过定点采样,结合分析测定,对山东省苹果主要产区苹果花和不同时间叶片铁、锰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花铁含量高于叶铁,叶铁含量以养分回流期最高,其次是春梢停长期,秋梢旺长期含量最低。缺铁黄化苹果树与正常树相比,叶片全铁含量没有明显降低。从盛花期到养分回流期,苹果叶片锰含量逐步增加,与正常树相比,缺铁黄化苹果叶片锰含量明显下降,而且与叶片黄化程度加重的趋势一致,同时Fe/Mn比值升高。与正常果园相比,发生锰毒害的果园锰含量明显增加,铁含量变化不明显,但Fe/Mn比值明显下降。说明保持苹果树体铁、锰平衡,对于减少铁锰营养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Fe3 和Mn2 对微囊藻生长和产毒影响得到,Fe3 含量为1~6 mg/L时,适于微囊藻的生长,6 mg/L时,MC-LR产量最多;微囊藻在Mn2 含量为0.055~0.55 mg/L时,长势较好,在0.055 mg/L时MC-LR产量最高,其他条件的产毒量差异不大.Fe3 和Mn2 影响微囊藻生长的总的趋势是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多维元素片中锌、铜、铁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结果与结论在pH2.5HCl底液中测定Cu,浓度范围在0.25-200μg/L,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1.7%;在0.05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pH4.0)+4.3×10^-4mol/L CdY溶液中测定Fe和Zn.本法对Zn,浓度范围在0.16-75μg/L,r=0.9977,平均回收率为104.1%,RSD为2.7%;对Fe,浓度范围为2~7μg/L,r=0.9977,平均回收率为105.5%,RSD为1.8%.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缺铁和供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特征以及不同浓度铜和不同形态铜对玉米幼苗吸收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条件下,玉米幼苗吸收铜的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根系铜含量和积累的铜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的铜含量和积累量。无机铜是最容易被玉米幼苗吸收的形态,而且向地上部的转运也最多。在有机络合铜中,EDTA络合铜被吸收的量最少,但在体内向地上部的相对转运比例最大。有机络合铜被吸收的总量虽然较大,但多积累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很小。增加铁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铜量,并使已进入植物根系的铁更多地分布在根部,从而减少了地上部铜的含量和铜的毒害。铁存在对无机铜吸收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是酒石酸铜、苹果酸铜、柠檬酸铜、草酸铜,而对EDTA-铜的吸收抑制最小。  相似文献   

18.
铁和维生素A对脏器锰存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504只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分成0~4周龄和5~7周龄两个阶段。日粮中维生素A有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750、1500、2700IU/kg;铁的添加水平为0、30、60μg/g。通过屠宰试验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5~7周龄日粮不同铁添加水平对肝脏、心脏锰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铁添加水平的增加,肝脏、心脏锰含量增加;肝脏5~7周龄锰含量,肾脏、心脏的锰含量均受到VA的影响,肝脏、肾脏的锰含量随V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铁和维生素A的互作效应对骨骼锰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