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雷击火的预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雷电引发的林火通称“雷击火”,它是森林火灾中危险的自然火源。科学家一直把雷击火作为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据统计,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由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该区火灾总数的24%。特别是近几年来,尽管雷击火次数不多,但多发生在4~8月份,且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北部原始林区,很难及时发现,容易造成特大森林火灾,从而蒙受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根源。严格控制火源,是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火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人为火源又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火源。由天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是雷击火。在我省因雷击火发生森林火灾的现象很少。人为火源中,生产性火源主要是烧荒、烧垦、烧灰积肥、烧田边地角、烧炭、狩猎等用火;非生产性火源一般是吸烟、烧纸、烧香、儿童玩火、烤火、烧饭等等。据一九八七年以来我省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所酿成的火灾已查明的火源中,人为火源中非生产性火源酿成火灾的占76%,生产性用火占24%。因此预防森林火灾,必须把强化火源管理做为主要手段。我们认为加强火源管理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加强一个“管”字。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根据森林火灾历史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由雷击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火源引起森林火灾的时空格局,为该地区火源管理和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基础,分别分析3种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3种火源在不同月份和日内时刻造成火场总面积的差异性;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方法(Ripley’s K函数)分析3种火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黑龙江省1997—2017年由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最频繁,危害也最大,且近年来发生次数有所增加;雷击火主要聚集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以6月和7月发生最频繁;每年9月16:00—16:59由雷击火引发的森林火灾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在1997—2017年呈波动式下降,且主要发生在4月和5月;农事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在6月12:00—12:59和9月16:00—16:59每次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均值最大;而野外吸烟火源造成的火场总面积在月和日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针对该种火源在发生频率高、危害程度大的时间都应重点防范。从空间上看,农事用火主要聚集分布在黑河市市辖区、嫩江县、逊克县、七台河市等地;野外吸烟则主要聚集分布在松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逊克县、嘉荫县、七台河市和鸡东县等地。【结论】随着黑龙江省火源管控、林火监测和扑救能力的逐渐加强致使雷击火、野外吸烟、农事用火在近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相比之前都有大幅下降;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 3种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在空间上都呈聚集分布,主要聚集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北部黑河、伊春地区及东南部七台河地区。  相似文献   

4.
实践告诉我们,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火源是发生林火的主导因素。就火源而言,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之分。根据朗乡林业局1986、1987年统计共发生雷击火10起。1986年雷击火次数占同期火警总次数的50%;1987年的6次火警是由雷击所引起,为了彻底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就必须在对人为火源严格控制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雷击火出现的时间、天气、部位和特点等规律的研究,以利于及时发现、报告和扑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警火灾的发生特点 从火灾发生的原因看,非生产性人为火源占火灾总数的23%,说明火源管理还存在一定漏洞。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刻不容缓。夏季雷击火占火灾总数的53%,预防和扑救夏季雷击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统计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森林火灾所带来的损失,不仅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和扑救火灾付出的代价,即直接经济损失,还有森林生态被破坏的损失和社会秩序受到干扰以及人们心里状态的失衡等,其损失是多方面的。为了使损失的统计有一个统一标准,我们提出了一个初步设想。森林火灾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一) 森林火灾基本情况指标体系 1.火灾原因。分人为火源和天热火源两大类。人为火源又分生产性用火、非生产性用火和外来火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用火又可分许多细目。天然火主要是雷击火、滚石火等。 2.火灾的时间、地点。火灾发生时间包括起火时间、发现时间、扑灭(熄灭)时间、燃烧时间。  相似文献   

7.
如何侦破森林火灾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火源分析任何一起森林火灾案件的发生都与火源有关。可以说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在有利于森林燃烧的条件下,有火源存在就可能发生森林火灾。侦破森林火灾案件应当从调查和分析火源入手。一般情况下,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大体可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1.自然火源产生于自然现象。如雷电火,泥炭自燃(如煤炭堆放于露天场地自然起火现象常见),火山爆发,山坡滚石碰撞产生火花;枯枝落叶发酵产生高热自燃起火,刮风引起树枝摩擦发热产生火源以及阳光强烈灼烤使可燃物达到相应的燃点而自然起火等等自然现象都会成为…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由燃烧过程 ,由于受可燃物特征与分布、空气湿度、地形与风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构成了森林火灾的复杂性与随机性。由于自燃、雷击和人为因素等火源不可能彻底排除 ,森林火灾不可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火可以烧毁森林 ,造成地面光秃和加速土壤侵蚀 ,但小面积低速度火却可以减少地面多余可燃物 ,有助于林木的火后更新和生物栖息。因此在预防森林火灾中 ,实现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发展重点 ,用计划火烧减少可燃物 ,营造防火林带隔断可燃物的连续性 ,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目的。1 近年来林火管理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林区群众防火工作,是林区基本的防火工作,无论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如何发展进步,它始终是综合森林防火体系中的一项主导措施。1群众防火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1群众防火工作是林区重要的防火内容在林区,造成森林火灾的火源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火源,另一种是自然火源。据调直统计,人为火源约占98%,而自然火源仅占2%左右,且近3年内几乎没有雷击火等自然火源的发生,这说明抓好了群众防火工作,严格管理好人为火源,森林火灾便可大为减少。从历史来看,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主要是群众防火;从现实来看,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仍然以群众防火…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1.
浅析森林火灾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灾害性事件。由于森林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所以森林火灾案件历来都是森林公安机关查处的重点。森林火灾按火源类型可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本文探讨的森林火灾主要是指由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3.
森林雷击火成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整理国内外雷击火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雷击木特征、雷击火发生机理、时空分布特点,结合森林消防队伍灭火实战经验,从火灾发现定位、火情预判、接近火场、安全扑救等4个方面总结雷击火防控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对雷击火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雷击火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森林火警火灾的发生特点从火灾发生的原因看,非生产性人为火源占火灾总数的23%,说明火源管理还存在一定漏洞。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刻不容缓。夏季雷击火占火灾总数的53%,预防和扑救夏季雷击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从火灾发生的时间上看,火灾主要集中在5—8月份的春夏之交。“7·28”夏季雷击火灾分析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资料显示,自2002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降水量仅为13mm,比历年同期减少8成;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2度,最高气温达37度。连续干旱,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已形成一个干旱中心,森林地表和深层…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雷击火与雷电探测张瑞祥,肖飞,姜玉珍,王天辉,包义(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雷击火是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重要火源,约占火灾人情的22%。例如,黑龙江部分1966年至1984年共发生雷击火170次,仅1979年就发生47...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1986~1995年发生的37起森林火警、火灾资料分析,引起森林火灾发生的火源全部属于人为火源,野外吸烟和上坟烧纸是主要火源。春防期占89.2%,秋防期占10.8%,4月是关键时期,10~16时占73%,森林火灾发生与群众防火意识关系密切。文中提出了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第四讲 火源     
火源是森林燃烧的三要素之一,当森林中存在有一定量的可燃物,井具备可以引起森林燃烧的火险天气条件时,森林是否能着火,关键就取决于火源。在通常的情况下,发生森林火灾的最低能量(温度)是来自森林的外界,因为可燃物本身由于温度升高达到燃点而引起自然(如泥炭自燃)的情况则是十分罕见的。所以说,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要有外界的火源。如果在防火季节,没有火源,不管风多大,气温多高,连续干旱多长,森林火灾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在防火季节内,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火源特征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或火情的发生主要由人为火源引起。火源主要产生于冬春季节,特别是在春季。火源空间分布多发生在阳坡地、林缘的草灌地。当前火源管理的重点应为非生产性人为火源。根据火源特点,提出了火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为依据,利用Excel绘制折线图,对吉林省6种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6种主要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是针对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在2月也要注意防范;祭祀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4月的白天;纵火火源和野外生活用火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在白天发生频繁,但是在夜晚人们防范意识薄弱期间也有发生;境外烧入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发生在下午和晚上。针对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要在春秋两季进行全天候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20.
林火与各类林地面积及人口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与各类林地面积及人口关系的研究高颖仪,杨美和(吉林林学院)王金,刘行吾(吉林市森林防火办)(吉林市丰满区森林防火办)1前言森林火灾是一种既有人为性又有自然性的灾害。其人为性指有90%甚至99%是人为火源引起的;其自然性,除存在自然火源(雷击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