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蜂箱组装1、底窗纱首先,按底纱窗的尺寸截一块长40cm、宽8cm的铁纱做成38cm×8cm×1cm的铁纱槽,拿一块略宽于底窗的木板,临时钉在底板里面底窗口处,木板不要钉实。然后放入纱窗槽,用扁圆形器物压平纱槽底,四个边角与钉木板及四周压紧,四边用鞋钉钉牢。最后拿掉临时钉木板。这样巢箱底板内面与铁纱平整,不积存杂物,又不影响调风板开合。  相似文献   

2.
一、巢内蜜蜂分布合理1、蜜蜂有向蜂巢上方存蜜和向下、向边脾存粉的习性,用实用多功能蜂箱养蜂,酿蜜蜂和采集蜂存留在继箱(更适合三箱体)。小幼蜂和饲喂蜂存留在巢箱(蜂王、子脾限制在巢箱,蜜蜂有向王、护子  相似文献   

3.
于先玲 《中国蜂业》2007,58(11):30-30
目前在养蜂生产中使用的蜂箱多为郎氏标准蜂箱。使用标准蜂箱养蜂采蜜时为了方便需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里。这样就会出现采蜜蜂出入蜂巢时需要过隔王板,且爬行距离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蜂箱进行了改造,设计出一种实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我双亲在李济深先生创办的上海南华蜂业公司负责场务,随技师张引士先生(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幸存者)学习养蜂.当时南华蜂场是仿照华绎之公司的设备,有专用育王箱(1/2框式).如果换用标准箱,仅可放置6框.1931年,我双亲携部分蜂回广东试养,也配置了养蜂凳和1/2框专用育王箱.  相似文献   

5.
中蜂排放面积宽,不仅浪费人力,不便管理,而且往往因放蜂地点的限制,影响饲养的数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中蜂蜂箱排放及育王试验。蜂箱方向一般座北朝南,和意蜂基本同。每放一箱间隔两个蜂箱的位置。蜂群强弱搭配。由于蜂群集中,群味相同,工蜂工作积极,在流蜜期,由于随时可以调整,蜂群不会发生分蜂热。在缺蜜期也不会互盗,可以做到繁殖、取蜜双丰收。中蜂蜂箱这样排放后,我们便采取新的方法育王。做法是:当选好的父母群王台封盖六至七天,就开始组织交尾群,在原空好的地方放一个蜂箱,从原箱中提出一个封盖的老子脾,移台进去。一至二天新蜂王即出房。交尾群均间隔排放,即一个原群,一个  相似文献   

6.
实用多功能蜂箱的特点在《中国蜂业》发表以来,有越来越多的蜂友选用这种蜂箱,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蜜蜂饲养管理方法,使养蜂与农活两不误,可是有些蜂友准备选购蜂箱,在了解蜂箱的特点和如何使用时就给笔者来函来电提出一些问题,在此与蜂友共同探讨。一、实用多功能蜂箱与标准箱并无大差别,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原因在哪?实用多功能蜂箱是采用现代蜜蜂养殖模式,对标准箱和蜜蜂饲养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标准箱巢温升高时,西蜂在巢箱巢门向外扇风,外部空气进入底窗通过巢箱较宽的、阻力小的下蜂  相似文献   

7.
《蜜蜂杂志》2021,41(10)
蜂箱作为重要的养蜂机具,其选择的合理性与蜜蜂的养殖效率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蜂产品质量的好坏。综述了不同种类蜂箱的结构特点及其适应性特点,并提出了在选用蜂箱时的注意事项,为养蜂农户、蜜蜂科学研究者和养蜂爱好者就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养蜂机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养好蜂,使蜂群强大,高产稳产。育好王是非常重要的。但育王技术一项难度大,精细的工作。年龄大的、初学的,反复学又学不会的养蜂者,是根本办不到的。笔者在养蜂实践中,刻苦钻研育王技术,边学边干边总结边探索边请教育王师傅,总是移不好小幼虫——小幼虫挑不起来,挑起来了又伤了;在1h内,可能就是移出二十来条小幼虫,结果可能就成活两三条或者四五条,真是累人又气人。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没有被困难吓倒。从实践中观察分析蜂群在各个季节中的生活规律,尤其是观察分析在蜂群分蜂时节的现象及它们的生活规律。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多次失败变成了圆满成功!不管是中蜂或是意蜂,能按季节有计划地不移虫育出优质蜂王满足养蜂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育王     
饲养强壮的蜂群是夺取蜂蜜高产的重要条件。蜂王好坏对养强群有直接关系。我们的做法是:一、坚持提纯选优,保持纯种夺丰收尚志县亮河公社森林一队养蜂场,几年来坚持利用本场的蜂群进行提纯、选优。4月下旬培育雄蜂作为种蜂。5月上中旬育王分蜂和换王,避免了杂交现象的发生。做法:  相似文献   

10.
育王     
美国目前使用的育壬方法有以下三种一、一步育王法这种育王法是王台从开始到成熟都在一个育王群里,这种育王群是无王的,通常是双箱体,育王框移虫后,第9天提出,每隔3天移入新育王框,提出老育王框。在这种育王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持工蜂高度的造台欲望,维持工蜂的数量,供应足够的花粉和饲料,保证王台的规格,以及新王出房等。  相似文献   

11.
新型蜂箱的研制,是解决中蜂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难题,提高中蜂生产水平的关键。依据中蜂生物学规律找准参数,确定巢框面积和巢框高宽比,便可设计出较为理想的中蜂蜂箱。合理设计还要配合精细制作,才能满足中蜂生产中对蜂箱的互换性、整体性、防水性、减少病虫害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
肖光铨 《蜜蜂杂志》2009,29(12):19-21
我是一个业余养蜂爱好者。1961年8月进入蜂场后便师从吴永中老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受益匪浅。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与蜜蜂朝夕相伴中度过的,痴蜂、爱蜂之情难以割舍;1972年底转行到商业部门后,爱蜂之情丝毫未减,尤其对中蜂情有独钟,业余养中蜂至今,曾繁殖到12群,经历过“中囊病”和“烂子”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做好母羊的分娩产羔工作,对于维护母羊健康,提高幼羔的成活率,促进羔羊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临产母羊饲养管理、产羔前的准备、断奶羔羊的管理等作了介绍,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一度的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2016年在山东济宁举行,很多企业为了我国的蜂业发展,创新发明了一些养蜂器具,放蜂车也在不断改进,治螨治病蜂药也在不断创新。在济宁博览会上看到很多产品,都是大家对我国蜂产业作出的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创造,对我国蜂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廊坊市蜂业设备研究所和东营市蜜蜂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全塑多功能型蜂箱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蜂机具改革、创新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机械化、现  相似文献   

15.
谈谈育王     
养蜂,就是养王:蜂王好、蜂王壮,蜂群才能强,才能多采蜜多产浆.养王,首要任务是育王,育王必须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 1 选择蜂种 选择优良蜂种是育王的第一件事.蜂种应先考虑从自己的蜂场中选择,这是因为:(1)自己管理的蜂场,对每群蜂的特点及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管理都心中有数,能根据自身的饲养条件做出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刍议育王     
养蜂人都希望自己饲养的蜜蜂群势强、经济效益高。为此 ,许多蜂友不断更新养蜂技术和经营方法 ,重视引进良种 ,在人工育王和自然育王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力求培育理想的优质蜂王。人工育王就是在具备育王的气候和充足的蜜粉源条件下 ,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 ,在强大健壮蜂群的人工王台里移虫或移卵来培育蜂王的方法。能够根据人们的需要定向培育出适宜的蜂王。自然育王是在有分蜂热并有强烈分蜂情绪条件下 (急造王和自然交替王例外 ) ,由工蜂自然筑造王台 ,老王在台里产卵 ,由蜂群自己培养蜂王的方法。因自然育王筑造的王台数量极其有限 ,…  相似文献   

17.
育王怪事     
<正>在中蜂育王时,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怪事,无论是人工复移中蜂幼虫或蜂群自造王台,都会发生类似现象,就是王台正常封盖后,一般情况王台封盖4天后,台盖会慢慢变为棕红色,随着时间推移台盖颜色会越来越深。但是少数王台封盖后始终不变色,如果台盖无变化就不是正常。正常的情况下工蜂会将台盖顶端的虚尖部分咬掉,处女王临出房前台盖好像一层薄网,这样便于处女王咬破台盖后出来。上述这种怪台,开始封盖是  相似文献   

18.
育王点滴     
育王点滴王台选择:育王的王台可用蜡制,也可用单个塑料王台。有人担心塑料台通气性能不如蜡台,其实王台底部贮浆,上部仍是蜡封,不必对通气担心。只是塑料台一般尺寸太大,容易掉虫。有人提出蜡制王台稍大于自然王台,我认为蜡制王台应稍小于自然王台尺寸,这样接受率...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育王     
许忠林 《蜜蜂杂志》2004,(12):26-26
1 育王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在天气、蜜源、蜂群群势3个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才可培育出优质蜂王。一般在气温不低于15 ℃,蜂巢温度为32~35 ℃和相对湿度为75 %的条件下较适宜;在蜜粉充足的时期,挑选适龄蜂最多的蜂群为育王群;育王前将所选群的蜂王囚禁9天以上,做到群内无虫。2 选择优质王台2.1台基的大小先要选好优质适宜的王台基,最好用蜡制台基,台口直径以8~9 mm为宜,王台基太小影响处女王在台内的发育;太大育出的处女王个头反而小,也不健康。2.2 利用自然王台基在同一条件下,蜂群自然分蜂培育出的自然王的体质要比人工育出的好,其婚飞时间…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技术是杜利特尔(G.M.Doolittle)于1888年首先总结出来的。运用这一技术,养蜂者就可根据自已的需要,适时培育出大量蜂王,或是用于生产,或是用于选种,而不必依靠自然王台来获得新蜂王了。一育王前的准备在着手进行人工育王以前,必须做好下列几项工作。1.父母群的选择有两个倾向必须要防止:一是选母群时,只注重蜂王的体色,这是不全面的。因纯意王也有黑尾的,纯喀王也有“花”的。二是不注意对父群的选择,认为只要母群选好了,随便使用什么雄蜂交尾都可以,这是不对的。因为蜂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