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陇南地区小麦种植由于垂直分布悬殊,条锈病菌在该区内既能越冬又能越夏。不仅是我国条锈重要的越夏区之一,而且还是常发易变区。解放三十多年来该区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大体经历了五次重大的变化,导致条锈病曾十一次大流行和中度流行。从三十多年来小麦条锈菌病的发生史看出,小麦品种的单一化和抗锈亲本的单一化是导致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自1978年以后,全区普遍采取“以抗锈为前提、多抗源、多品种……”的良种推广原则和“在不同区域种植不同抗源品种”的品种布局原则,八年中,也有气候条件对条锈病发生十分有利的年份,但条锈病一直未造成较大的流行,据种子部门预测,今后随着种子工作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小麦品种抗条锈现状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连年大发生。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大面积生产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分析本省小麦品种抗锈性现状,是新审定品种区试抗性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新品种一经大面积推广后抗锈性衰退现象十分严重。目前本省已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包括提高品种审定时的抗锈性指标,实行老品种"退役"制,加大品种更换的力度和合理品种布局,以及建立科学的抗锈性评价体系等。但要进一步提高本省小麦品种的整体抗锈性水平以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为害,还需要加强品种抗源及其抗性遗传背景的研究,加强学科间协作和对外交流,加大良种补贴面等。  相似文献   

3.
陇东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与持续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宏  兰志先 《植物保护》2003,29(2):39-41
陇东不但是我国小麦条锈病传播的重要桥梁地带 ,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条锈菌越夏、越冬菌源。当地菌源的存在和小麦品种的抗性丧失是小麦条锈病发生大流行的内因 ,春季降水量多是大流行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抗锈品种的选育及合理布局、实行生态防治是控制流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流行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2003年,在四川省南充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流行特点及影响病害流行主要因子进行系统调查明确,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是该市近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是该病流行的前提。适时化学防治是避免该病大区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试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新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掌握小麦生产主栽品种的抗条锈病基因携带情况,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采用抗性鉴定、基因推导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对22份小麦生产上主栽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抗性鉴定比较22份小麦主栽品种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的抗谱。结果显示,共推测出14份供试品种携带已知抗条锈基因,8份供试品种携带未知抗条锈基因,是新的抗锈基因资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22份小麦品种可分为2个大类6个亚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抗条锈病基因Yr1、Yr10和Yr24的携带情况发现,11份品种携带Yr1基因,2份品种携带Yr10基因,22份品种均不携带Yr24基因。部分生产主栽品种携带新的抗条锈病基因,表明小麦品种选育中避免了抗性基因单一化,并加强了未知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陕、甘、川三省毗邻地区小麦条锈病越夏考察纪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条锈病流行频率较高的地区,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主要在西北、华北和四川盆地成都以南的广大冬麦区。推广种植抗锈良种等措施后,自1965年以来未再发生大面积条锈病流行。但是,七十年代,特别是1975年以后,陕、甘、川三省毗邻地区条锈病经常流行,已成为我国当前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12月中旬开始 ,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的技术干部 ,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控 ,并在小麦乳熟期 ,对南充市所辖9县(市区)的29个乡镇31个村31个社的289块12个小麦主推品种、阆中市农科所四川省区试的33个小麦新品种 ,以及用于抗锈性观察的49个小麦品种的发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 :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是南充市条锈病大流行的内因 ;菌源充足、生理小种进一步分化是大流行的首要因素 ;挑治中心病团、搞好小麦孕穗末抽穗初期的药剂防治是控制大流行的关键。一、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1.发生…  相似文献   

8.
1996年四川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媛  刘牛  张金瑜 《植物保护》1997,23(1):23-25
经分析1996年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突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条中31号和条中30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导致绵阳系小麦品种持久抗锈性丧失,以及1996年春季四川盆地出现异常持续低温。文中提出该省今后小麦抗病育种目标和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条锈病是西藏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明确西藏当前主要小麦品种的抗条锈病基因及抗锈特性,对抗源材料的合理布局和利用以及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60多个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而且这些基因都有可供检测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快速检测到对应的抗条锈病基因[1]。当前,只有Yr5、Yr10、Yr15、Yr18和Yr26等基因对西藏乃至全国的条锈菌流行小种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对我国195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发病动态和流行因素分析,提出条锈病多年预测依据主要有:(1)小麦品种抗条锈状况及其遗传变异规律,品种布局及其发展趋势;(2)气候条件,特别是3~5月份降雨量多年趋势展望;(3)条锈病各流行区自然生态条件;(4)对条锈病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实施状况。分析与以上各项有关的情报资料,试对我国主要冬麦区小麦条锈病提出了多年趋势展望。预计今后五至十年内,小麦条锈病在我国主要冬麦区不会发生全国性的大流行;流行区将主要在甘、陕、川、鄂、豫相毗连的常年越夏和越冬区,流行年发病面积约3000~4000万亩,流行程度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发生,局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