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血瘀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对中医血瘀证的研究表明,血瘀证的本质是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电针前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对电针活血化瘀的机理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设计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相似文献   

3.
很多研究表明,多数血瘀症患者均表现为血液的粘滞性高、流动和变形能力低下,而经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其血液的粘滞性降低,流动和变形能力提高。动物实验亦证明,多数活血化瘀中药均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的作用。据此,有人认为“血瘀”的本质与血液流变学障碍有关,而活血化瘀治则的疗效原理则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障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奶牛全血粘度双向调整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中反映流动性最重要的指标。粘度过高或过低的异常变化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2]。研究证明针灸对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及血糖含量等有双向调整作用[3],对血液粘度也应具有双向调整作用,但是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报道。兽医界关于针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与健康产后奶牛某些生化和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比较,证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清SOD酶活性、血糖含量、血浆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产后组(P<0.01或P<0.05),这为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的诊断和中药防治气虚血瘀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则是中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之一。它是2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疗家畜血瘀证和挟瘀证疾病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治则。近年来,兽医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疝痛是现代兽医学对肠便秘、风气疝、胃扩张、痉挛疝4种疾病的统称。疼痛是疝痛的主要临床指证,中兽医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表明血瘀与疝痛并存,为了闸明血瘀的本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我们用现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患疝痛的病骡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求母体产后发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对9例2~4胎龄产后健康奶牛产后0、4、8、12、16h的血液流变学及主要生化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产后健康奶牛其血液流变学大多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存在“气虚血瘀”现象,表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63头荷斯坦奶牛,比较研究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液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1)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在120,70,50,30 s-1等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乳腺炎症反应参与了血瘀证的形成,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IL-8、TNF-α可以用作乳房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证明,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及羌活祛风汤等活血化瘀复方,均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的作用。血液流变学指出:血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滞性施以明显影响。本研究将通过了解上述方剂对血细胞聚集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降低血液粘滞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从血液流变性变化角度研究补气活血方——归芪益母散防治产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试验分为 3组 :产后健康组 18例 ,气虚血瘀证组 9例 ,气虚血瘀证用药组 8例。用药组按 0 .8g/ kg体质量投喂归芪益母散 ,给药方法为产后 1、2、3、5、7d每日 1剂 ,共计 5剂。于产后 1、2、4、7、10 d按设计指标采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 :喂服归芪益母散可显著降低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 1、2 d全血低切比粘度 (P<0 .0 5 ) ;显著降低 4、7、10 d血浆比粘度 (P<0 .0 1或 P<0 .0 5 ) ,归芪益母散有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补气活血可显著改善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自制外用ZD制剂对小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分别对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醋酸溶液,观察自制外用ZD制剂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对小鼠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测定应用自制外用ZD制剂后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确定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ZD制剂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或P0.01)。表明ZD制剂通过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急性软组织损伤修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针犬后三里穴治疗脾虚泄泻证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采用电针犬后三里穴治疗脾虚泄泻证的疗效及探讨其机理。首先,用番泻叶浸剂复制犬脾虚泄泻证病理模型,然后,电针后三里穴,通过测定犬生理常数、血液指标及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验证其疗效。结果表明,电针犬后三里穴治疗脾虚泄泻证,可以影响脉搏、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患犬体温,降低血浆中MDA含量。说明采用电针犬后三里穴治疗脾虚泄泻证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乳痈康复膏的活血化淤作用,采用肾上腺素注射及冰水浴法制作哈白兔血瘀证模型,评价低、中、高剂量乳痈康复膏对模型动物血瘀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乳痈康复膏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各项指标比模型组降低,红细胞电泳速度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比模型组降低。表明动物模型制作理想,不同剂量乳痈康复膏对血瘀证模型动物都有较好的活血化淤作用,可以降低血液黏度,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性和血液微循环障碍,为用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前言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任务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粘弹性和变形性及心脏、血管的粘弹性[1~3]。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应用血液流变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血瘀的本质及化瘀的原理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提出了血瘀本质及化瘀原理均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本质联系的看法[4、5]。而马的血液流变学研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行脉的功效,在防治血瘀和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瘀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故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瘀的主要途径之一。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保持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抑制血小板内的亚细胞器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因子、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等内容物;抑制血小板膜蛋白上的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结合;影响核苷酸系统,提高血小板内cAMP和cGMP的水平或者抑制其水解等。通过参阅文献并分析,发现在具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37味活血化瘀中药中,温性中药所占比重最大。针对温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抑制血小板内容物释放,其中三七、月季花、阿魏、鸡血藤、川芎等具有多靶点的特点。有部分研究者对活血化瘀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了修饰,得到了一系列活性更高的衍生物,如阿魏、川芎等。温性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副作用小、药性温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橙皮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橙皮苷橙皮苷80、160和320mg·kg-1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血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橙皮苷160和320mg/kg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橙皮苷160和320mg/kg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结论:橙皮苷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凤是喂饲家兔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每日灌服复方丹参滴丸,观察实验前后兔血脂、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无明显降脂作用,但能明显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降低纤维蛋白原理,并能通过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流变。由此说明,复方丹参滴丸抗凝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9.
中兽医学认为,家畜“血瘀”的本质在于由血和脉共同构成的“血行”方面,概括地表现为“血脉不畅或不通”,血瘀证乃是“血脉不畅”所致的各种有关的临床综合病证。这提示了血液流变学障碍。从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兽医理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血法是用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的药物,以治疗血分病证的方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及制止出血等作用。   由于血分病证有血瘀、出血、血虚、血热等不同病因,所以理血法又分为活血化瘀法、止血法、补血法和清营凉血法,现试述如下: 1 活血化瘀法 血瘀是畜体某局部或某脏腑由于外伤、气滞、寒邪侵入血脉或热邪与血相搏等原因,使血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中,不能及时消散、排出所发生的病变。活血化瘀法是中兽医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瘀血内阻则不循经”,“瘀则血溢”。所谓“活血”就是畅通血流,所谓“化瘀”,就是祛除瘀滞,活血化瘀法也就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活血化瘀法适应范围很广,可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蓄血、血瘀证,如痛证、产后血瘀、积聚、紫斑、肤肌创伤、不孕症、腰腿痛、关节炎、四肢痿软、瘫痪等。活血化瘀法在临床运用时应注意: 1.1 对瘀血症当选用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如三七、蒲黄,或用止血与活血、行气同用,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例如恶露不尽,用当归、川芎、桃仁、蒲黄、益母草等药可收良好的效果。如瘀血兼出血,单用大量收敛止血药虽能很快止血,但离经之血易于凝固,不被组织吸收,“恶血不去,好血难安”,所以应适用化瘀止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