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耐盐种质资源评价及滨海盐碱地引种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耐盐种质资源评价研究概况,总结了我国滨海地区耐盐碱植物引种和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林木耐盐性研究及开发利用提出展望。对于如何解决我国耐盐碱树种引种和选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银杏品种耐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沿海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 ,土地面积大 ,发展林业的潜力很大。要在这些地区建立和培育各种不同功能的人工林 (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及速生丰产林等 ) ,关键在于选择适宜于该立地条件生长的耐盐树种。近年来开展植物抗盐生理的研究已取得明显的进展 ,在植物耐盐机理、耐盐细胞系的培育、渗透调节基因的转移、野生植物抗盐基因的利用、盐生植物的开发以及利用生长调节剂来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Crameretal.,1 986;刘友良等 ,1 987;John ,1 988;Gorham ,1 985 ;赵可夫等 ,1 989;沈惠娟 ,1 993)。但是对植物耐盐…  相似文献   

3.
白蜡属(Fraxinus L.)树种属于木犀科(Oleacear),是盐碱地造林、公路绿化、城市街道绿化的重要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多年来许多研究学者对白蜡属树种进行了大量耐盐相关研究,从白蜡属树种耐盐生理与解剖结构2方面,综述解剖结构、形态指标、光合因子、离子代谢、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细胞膜透性等应对盐胁迫的结...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适生环境多种多样,某一特定环境下的适生植物也有多种多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亿万年自然选择和物种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特性,植物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或忍耐)能力,就是这种生理特性之一。关于盐生植物之所以适应高盐环境的机理,植物学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不论哪一类植物——真盐生植物、泌盐植  相似文献   

5.
胡杨耐盐机制的研究涉及植物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本文对胡杨耐盐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探究了胡杨cDNA基因文库的构建,渗透调节物质,盐离子代谢,以及膜系统稳定性等对耐盐所起的作用。阐述了胡杨耐盐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木本植物耐盐抗旱机理研究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和石漠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是影响农林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本文综述了木本植物的耐盐抗旱机理、耐盐抗旱性的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以及木本植物耐盐抗旱基因工程的研究情况,并讨论了木本植物耐盐抗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林木耐盐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范围内的土壤盐渍化问题逐年加剧,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抗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就林木耐盐性而言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在初步总结当前植物耐盐性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林木在该方面研究中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展开讨论。同时针对目前耐盐试验中常用的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今后林木耐盐性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耐盐杨树新无性系选育续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4种浓度盐溶液水培、砂培试验,探讨了盐处理条件下鲁杨6、鲁杨31、鲁杨69、鲁杨70四个杨析无性系和八里庄杨插穗生根、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浓度盐胁迫下,4个新无性系的生根能力,生长和形态表现的均优于八里庄杨;其生理指标,Cl积累量、叶片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程度则显著小于八里庄杨。说明4个杨树新无性系比八里庄杨有较经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用水培法对8个中山杉新无性系进行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钠液处理,以相对生长量(RG)、盐害指数(SI)和相对电导率(RL)为指标,进行耐盐力评估。经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耐盐力达0.30%~0.45%。中山杉118号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耐盐力为0.4%~0.45%;中山杉136号、1号、146号和149号耐盐力中等,为0.35%~0.40%;而中山杉102号,27号和24号的耐盐性较差,为0.3%~0.35%。RG与RL以及RG与SI两两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L和S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量、盐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均可作为中山杉耐盐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植物耐盐机理与耐盐植物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结合对植物耐盐生理基础的讨论,综述了耐盐植物,尤其是耐盐树木的选育研究进展。植物对盐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结构和能量物质的代谢,还有酶、激素等生长调节物质的合成与激话。在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中包含着离子交换与逆向运输,信号刺激与传递.基因活化与合成,其中渗透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在渗透调节过程中,离子如K^ 、Ca^2 等在浓度和时空上的变化对渗透调节的启动,调节速率和调节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脯氨酸、脯氨酸甜菜碱、甘氨酸甜菜碱等作为可配伍溶质在调节渗透势变化、整合盐分离子方面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Ca^2 |作为第二信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胁迫信号传递方面的功能正受到日益重视。激素如ABA在渗透调节和胁迫基因的诱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胁迫基因目前主要是指渗透调节基因。首先在细菌中被发现,后来在高等植物中也相继分离克隆出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用来选育耐盐植物,包括选、引、育等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工程,突变体育种等生物工程方法。它们各有特点.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对植物耐盐机理有限的认识以及高等植物结构与功能的高度复杂性制约着耐盐植物选育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与盐碱地改良方法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评述了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的植物品种和筛选耐盐植物的一些关键生理指标,以及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法,并对盐碱地植被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11个树种生理特性及其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1个树种实生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3、5、8、10 g·kg-1)Na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研究了盐胁迫下各树种的生理特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各树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质膜透性在树种间差异较大;(2)盐处理后,不同部位(根、茎和叶)Na 含量明显增加,K 含量随树种不同表现各异,K /Na 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且根中Na 含量明显比叶中的高;(3)日本丁香、银水牛果、榆桔和三裂叶漆的耐盐碱能力较强,豆梨、欧洲荚蒾、沃氏金链花及鹰爪豆具有中高度耐盐碱能力,而金雀儿、甜桦和光叶漆稍差,具有中度耐盐性.本研究为11个树种耐盐性标准的制订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16种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的方法,对16种2年生幼苗盐(NaCl)胁迫40 d,并进行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升高,各树种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400 mmol·L-1盐浓度下,沙枣和水蜡的脯氨酸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62.0%和562.8%,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树种间差异较大;Na+和Cl-含量在不同部位(根、茎和叶)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鞑靼忍冬、药鼠李、风箱树和醉鱼草叶片中Na+含量增加了5 20倍。K+和Ca2+含量随树种不同表现各异。综合各树种盐害症状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特性,认为柽柳、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亚白刺、卫矛和沙柳具有高度耐盐性,水蜡、沙枣、糖朴、美国皂荚和药鼠李具有中高度耐盐性,杜梨、竹柳、鞑靼忍冬、醉鱼草、风箱树和美国白蜡具有中度耐盐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含量(尤其是Na+、K+和Cl-)的变化对植物耐盐能力的影响较普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沿海围垦河道生态建设树种筛选及种植辅助措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用于浙江沿海围垦河道种植的树种和提出提高苗木成活率的辅助技术措施,在椒江区九条河建立了试验区,开展植物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侧柏(Biota oriental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石榴(Punicagranatum)、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适宜种植在新围垦河道的岸顶,侧柏、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num)、蜡杨梅(Myrica cerifera)、海桐、桑(Morus alba)和女贞适宜于种植围垦河道常水位以上至坡顶区域;苗木种植穴底部放入10 cm厚的砻糠隔盐层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The growth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5 species of poplar were investigated. The cuttings were cultivated in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which was made with sodium chloride (NaCl) solutions of concentration of 1.00, 3.00, 4.00, 5.00, 6.00, and 8.00 g/L, respectively. Under such salt stress, the new branch length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of cuttings decreased as the salt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root/shoot ratio of most of species showed an escalation and then reduction tendency. Under low con...  相似文献   

16.
两种润楠属植物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0%、0.1%、0.2%、0.3%NaCl溶液共4个水平对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薄叶润楠(M.leptophylla)进行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0.1%~0.2%)盐分胁迫下,浙江润楠苗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受害迹象,而薄叶润楠在0.1%的盐分胁迫下一段时间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受害迹象。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苗木出现胁迫症状的时间缩短,苗高增长和地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Fv/Fm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可知,浙江润楠能在盐碱量中等(不大于0.2%)的土地上正常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相对于浙江润楠而言,薄叶润楠的抗盐性则较差。  相似文献   

17.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面积最广,具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同时沙枣的枝、叶、花、果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集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重要树种。近年来,沙枣在我国多个省(市)干旱、半干旱及盐碱地区都有引种栽培,已成为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的一个先锋树种。文中对国内外近年来沙枣耐盐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盐胁迫对沙枣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AM真菌对沙枣耐盐性的影响,旨在为沙枣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株源于滨麦的内生镰刀菌对北美枫香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调控效应,为开发极端环境中内生菌资源应用于林木抗性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内生镰刀菌并体外检测其毒素种类及含量,建立内生镰刀菌与无菌北美枫香实生幼苗共培养体系;利用台盼蓝染色观察菌株在根系组织中形成的侵染结构;在正常和盐胁迫条件下,研究内生镰刀菌对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3个菌株分别为黄色镰刀菌(Class2-1B)、假禾谷镰刀菌(Class2-1C)和1株未鉴定到种的镰刀菌(Class2-3)。与2株强毒力农作物病原镰刀菌相比,Class2-1B、Class2-1C产毒素类型和含量极少,而Class2-3能产生大量恩镰孢菌素。Class2-1B、Class2-1C菌丝能顺利进入根部皮层细胞并形成串珠状的膨大细胞,Class2-3菌丝几乎只在根表定殖。接种试验表明:Class2-1B、Class2-1C接种幼苗的生物量、株高、根长和叶片数等多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Class2-3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和毒害作用。3个菌株孢子混合接种也对幼苗表现出一定的促生效应。在海盐溶液胁迫处理下,Class2-1B处理组幼苗盐害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但处理组幼苗叶绿素体色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结论]3株内生镰刀菌菌株对北美枫香幼苗生长和耐盐的调控存在显著差异,正负效应可能与镰刀菌产毒素类型及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东南滨海园林植物资源和耐盐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鲁东南滨海植物的调查及绿化植物耐盐碱能力的分析研究,编制出鲁东南滨海地区野生植物名录,并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对园林绿化植物的耐盐碱能力进行分类,筛选出适合该区园林绿化的植物。调查结果表明:1)鲁东南滨海地区的绿化植物共61科174种,其中已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37科83种,包括裸子植物3科8种,被子植物34科75种;野生植物31科91种;可大力推广的园林绿化植物47种。2)野生植物中可用于园林绿化的共5种,已用于园林绿化但鲁东南滨海没有引种的植物4种,还有1种濒危物种和2种外来入侵物种。  相似文献   

20.
Transgenic lines were achieved by transforming the E. coli 1-phosphate mannitol dehydrogenase gene (mtl-D) into the Populus tomentosa Carr. genome. A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AGL1), constructed by cloning mtl-D into the disarmed plasmid pBin438, was used to infect leaves of the clone YW2. The infected leaf discs were cultur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30 mg·L-1 kanamycin and 500 mg·L-1 cefotaxime. Transgenic plantlets regenerated from the infected leaves, rooted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30 mg·L-1 kanamycin. PCR and a Southern blotting test verified that the exogenous mtl-D gene had integrated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plants of the P. tomentosa genome. The mannitol content in control plant was 69μg·g-1 FW, and the mannitol contents of the transgenic lines T1 to T5 ranged between 103.7 and 289.5μg·g-1 FW. Of the shoots of the control plants 20% survived;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0.6% NaCl, 60% and 70% of two transgenic shoots survived on a medium containing 0.8% Na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