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套袋是提高酥梨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如果方法不当 ,会使黄粉蚜入袋危害 ,造成损失。 1999年我场三、四分场的酥梨套袋果 ,就受到黄粉蚜的严重危害 ,幸好防治及时才基本得到控制。1 入袋时间和危害状况6月上旬套袋 ,黄粉蚜在 6月中、下旬入袋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虫卵并存。入袋黄粉蚜先在果梗上危害 ,后转至果肩、萼洼、梗洼处 ,虫量大时 ,也危害果面。2 发生原因2 .1 梨树休眠期刮树皮等防治工作搞得不彻底 ,虫口基数大。2 .2 喷药后没有及时套袋 ,或药剂浓度不当或喷药质量不高 ,把活的黄粉蚜套入袋中。2 .3 袋口捆扎不严 ,黄粉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 ,随着酥梨套袋技术的迅速普及 ,梨黄粉蚜为害日盛。为此 ,笔者 1999年选用了德国艾格福公司的 35%赛丹乳油进行梨黄粉蚜的防治试验。试验设在江苏省丰县李寨乡黑楼村 ,供试植株为 4 0年生砀山酥梨 ,树势一般 ,栽培密度 14株 6 6 6 7m2 ,土壤为泡沙土 ,pH值 8 8,属碱性土壤。上年黄粉蚜发生较严重。处理设 35%赛丹 10 0 0、20 0 0、30 0 0倍液 ,50 %一六○五 10 0 0倍液 ,以清水为对照。选择虫口密度较大的园块 ,根据其喜欢群居的特点 ,每一小区选择 4个虫斑 ,3次重复。 7月 2日 ,选用踏板式喷雾器进行喷药。药后 1天调查结…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国营园艺场三分场和民营潘坝村进行。供试品种砀山酥梨 3株、红富士苹果 3株 ,管理水平中上 ,树冠大小基本一致。供试套袋为四川省眉山县惠阳药膜套袋厂和台湾信泉果实双层套袋厂提供。在供试树上各设套药膜袋、双层袋及不套袋 (对照 ) 3个处理 ,于 2 0 0 0年 5月 2 5日进行 ,套前供试植株普遍喷 1次 12 .5%乙菌唑 2 0 0 0倍液混加 1.8%阿维虫清 60 0 0倍、4 0 %赛丹 2 50 0倍液 ,主要防治轮纹病、黑星病、黄粉蚜、梨木虱等病虫害。采收时 (砀山酥梨为 9月 2 0日 ,红富士为 10月2 0日 ) ,从供试植株上采取果个大小、方位…  相似文献   

4.
<正>梨黄粉蚜(也叫黄粉虫)性喜阴暗,近年已成为陕西梨区的主要害虫。套袋期是防治黄粉蚜的关键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选用防虫药袋。采用防虫药袋,可有效防治黄粉蚜、康氏粉蚧和食心虫等害虫。2)袋口浸药或夹药纸。套袋前给袋口浸蘸6%林  相似文献   

5.
梨木虱对套袋酥梨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木虱袋内危害是果实套袋新出现的问题。陕西省蒲城县从1993年推广酥梨果实套袋技术以来,套袋面积迅速扩大,梨木虱袋内危害逐年加重。笔者对梨木虱袋内危害情况进行了6年调查。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危害特点 梨木虱袋内危害在关中和渭北主要出现在6月中  相似文献   

6.
报刊摘引     
梨果套袋效应试验1999年 6月在辽宁果树所梨园进行雪花梨、砀山酥梨、苹果梨、94 - 0 1、大南果、红巴梨等 6个品种套袋试验 ,纸袋为本所生产的黄褐色透明袋、单层黑袋、双层袋 (外黑里红 )。不着色品种用透明袋 ,采收期摘袋 ;着色品种用单层黑袋、双层袋 ,采前 2 0~ 30天摘袋。试验结果表明 ,套袋提高了梨果外观质量 ,使果点密度减小 ,果面光洁 ,色泽鲜艳 ,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试验还表明 ,套袋对梨果内在品质有不良影响。单果重较对照降低 10~ 30 g,可溶性固形物下降 0 .2 %~ 1.3% ,总酸含量与对照持平或略高。以上说明 ,梨套袋正负效…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惠民蜜桃品种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套袋对惠民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于 2 0 0 0年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惠民县大年陈乡前段村 (4年生 )和李家村 (5年生 )生长健壮的惠民蜜桃园进行。前段村设 3个处理 :国产双层外灰内红纸袋 ;全木浆褐色单层防水纸袋 ;以不套袋为对照。李家村设 2个处理 :单层外灰内黑纸袋 ;不套袋为对照。以上各处理均为单株小区 ,重复 3次。李家园于 5月 31日套袋 ,8月 3日除袋。前段园于 6月 3日套袋 ,双层袋于 7月 2 5日除去外袋 ,7月 31日除去内袋 ;单层袋于 7月 31日 1次除袋。除袋后的第 1 0天和第 7天 ,每处理从树冠的东西南北和…  相似文献   

8.
葡萄套袋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实行套袋栽培技术能提高果实品质 ,套袋后果皮明显变薄 ,色泽鲜亮 ,并且能减少病虫为害 ,降低农药残留量 ,还能适当调节葡萄的成熟期 ,能推迟成熟 3~ 5天。在葡萄开花前先将副穗和穗尖掐掉 ,在套袋前喷5 0 %甲胺磷 10 0 0倍 + 6 0 0~ 80 0倍多菌灵 ,随喷药随套袋。一般采用双层纸袋 ,于盛花期后 4 0天进行套袋 ,即果实近似黄豆粒大小为宜 ,6月初套完。套后每 10天左右检查一次 ,如发现袋有破损时 ,应及时换袋并补喷农药。于成熟前 2 0天摘袋 ,摘袋一般在下午 5点以后进行 ,摘袋前应先撕开一小口 ,使果实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然后逐渐去…  相似文献   

9.
<正>梨果黑点病,即果农俗称的"干头病",在陕西渭北川道低洼灌区发病严重,好发于套袋早酥梨、砀山酥梨。盛夏高温期应特别注意该病的防控。1发病规律1)好发于地势平坦低洼、园内阴蔽、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2)管理精细、套袋前害虫防治措施得力,该病发生轻。反之,发病重。虫害是诱发该病的前提。3)盛夏,当果袋内温度达45℃以上,果园  相似文献   

10.
塑膜袋对黄金梨的防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梨品种内在品质好 ,商品价值高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由于果实表面易生果锈 ,影响其商品价值 ,对黄金梨套袋 ,提高外观质量 ,是生产高档黄金梨的重要措施。为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果袋 ,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1 试验方法于 2 0 0 2年 ,在山东省文登市界石镇里村改接的黄金梨上进行套袋防锈试验。第 1次套袋在 5月 10~12日 ,用四川和山东省多家生产的塑膜袋 (颜色为黄色或白色 )和小型纸袋。第 2次套袋在 5月 30日至 6月 2日 ,用国产 10余种内袋为红色或黑色的中档双层纸袋。 8月下旬解开纸袋 ,调查果锈发生情况。2 试验结果结果表明 …  相似文献   

11.
1 999~ 2 0 0 1年 ,进行了套不同种类纸袋对梨黄粉蚜危害梨果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以套小林袋 (双层纸袋 )和佳田双层纸袋危害最轻 ,果面光洁、美观。而套龙口、平度产的果袋受危害较重 ,外观差、合格果少。生产中推广应以效果好、价格较低的台湾产佳田双层袋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采果后彻底清园,全园喷1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者0.5~0.8°Be石硫合剂,消灭黄粉蚜卵;冬季刮树皮、树干涂白、消灭越冬卵,减少越冬基数;萌芽前喷1次3~5°Be石硫合剂;若虫孵化期、套袋前及6月若虫转移期及时喷10%吡虫啉3 000倍液;选用优质防虫药袋,套袋前须喷药,并用10%万灵杀虫粉将袋口浸湿1/3,  相似文献   

13.
套袋栽培是生产优质、高档无公害果品的有效措施。但 1 999年发现 ,连年套袋会产生新的病虫害 ,致使级果率、商品率降低 ,制约了苹果套袋技术的普及。为查明问题发生的原因 ,2 0 0 0年在辛庄镇 9个村 1 3处果园分 3次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因黑点病、红点病、轮纹病和虫伤造成的残果 ,摘袋前 ( 9月 8日至 1 6日 )为 1 5.2 % ,摘袋后 ( 1 0月 5日至 1 5日 ) 2 9.8% ;摘袋前裂口 1 1 .4 % ,摘袋后 1 2 .1 %。收购后碰、压、刺伤占1 5.1 % ,着色不良者 8.3%。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留枝量大 ,生长季每 666.7m2 的枝量超过 1 2万条。摘叶…  相似文献   

14.
果实套袋是生产高档黄花梨果实的有效措施。但笔者在前几年试用的各型纸袋结果不理想 ,主要是因纸袋透光性差 ,影响了果实的正常着色 ,且脱袋后果实极易受擦伤变黑等 ,降低了果实内质 ,另外 ,纸袋成本高 ,套袋速度慢 ,确定成熟与否较难。为此 ,近两年我市果树专业技术协会经试验后 ,生产、推广了 2 0 0多万只梨果专用塑膜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黄花梨套塑膜袋的效果1 1 有效防止果实病虫害 ,减少畸形果、腐烂果 ,降低损耗 与不套袋相比 ,对轮纹病、黑星病、梨木虱、黄粉蚜、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椿象、梨虎、胡蜂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15.
不同纸袋对丰水梨套袋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在陕西省彬县中日合作果业生产示范基地的梨示范园进行。该地海拔 12 0 0 m,年均温 9.3℃ ,无霜期 180 d(天 ) ,降水量 5 5 0~ 60 0 mm,日照时数 2 2 93.2h(小时 )。供试丰水梨为 6年生酥梨高接改造而成 (高接后第 2年 ) ,砧木为杜梨 ,栽植密度 2 m× 4 m。土壤肥沃 ,为黑垆土 ,且土层深厚。2 试材与方法试验设 8个套袋处理 ,分别为 :1花黑双层纸袋(内袋黑色 ,外袋灰色 ,15 0 mm× 187mm,浦城兴镇兴隆果实套袋厂生产 ) ;2单层袋 (彬县特制纸品套袋厂生产 ,纸质薄 ,黄褐色 ,188mm× 15 5 mm) ;3单层袋(咸阳农友农业科…  相似文献   

16.
1 沙田柚果实套袋的优点1防止多种病菌及害虫的为害。 2提高果实商品率和外观质量 由于套袋保护避免了病虫的侵入和为害 ,果实商品率在 90 %以上 ,外表光洁着色均匀 ,肉质甜蜜清香。 3减少农药污染 在幼果期套袋到解袋期 4个月内不需对果实喷农药 ,可大大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 ,节省了农药开支。 4套袋成本低 ,容易操作 用市售的食品袋或柚果保鲜袋每个 0 .0 2元 ,每 667m2 柚树按一般中等结果 1 5 0 0个计 ,成本 3 0元 ,一般劳力每 8小时 (1天 )可套果3 0 0~ 5 0 0个 ,投工 3~ 4个。2 套袋技术要点1套袋前要喷药防治病虫害 桂南在 …  相似文献   

17.
红富士苹果外观质量是决定其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的外观质量有显著影响。纸袋的优劣以及套袋时期、解袋时期和解袋操作正确与否 ,对果实外观质量均有影响。套袋苹果发生果锈是由于水分在果面上长期积聚所致。年降雨量大小和汛期时间的长短与套袋苹果产生果锈密切相关。据调查 ,1 999年和 2 0 0 0年我市天气干旱少雨 ,苹果果锈发生较轻 ;2 0 0 1年降雨量较大 ,7月 2 8日进入汛期后 ,阴雨持续一周 ,日降雨量达到5 0mm ,雨水流入袋内 ,果锈发生较严重。因此 ,保持袋内无水、果面干燥 ,是防止或减轻果锈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为调整品种结构 ,自 1 999年起对 7~ 1 2年生砀山酥梨进行了高接换种 ,主要改接成黄冠梨。每年 3月 1 0~ 3 0日采用基部 4主枝中干圆柱形 ,每株接 45~ 60个接穗 ,每个接穗 2~ 3芽或单芽 ,实现了当年见果 ,第 2年恢复到原产量的 60 % ,第 3年恢复原产量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河故道地区梨炭疽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超  宋清  张贵胜  王素侠  阚知 《果农之友》2008,(1):29-29,37
梨炭疽病在2007年以前近成熟期发病较多,尤其是砀山酥梨贮藏期发生普遍.2005—2006年的连续调查,病果发生率虽然少.但已居为第3位(第1位为轮纹病,第2位为黑斑病)。2007年秋季调查炭疽病果发生率上升为第2位。2007年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黄冠梨、马蹄黄等品种在生长早、中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黑点病”.经多方研究.最终鉴定为梨炭疽病。炭疽病在砀山酥梨上生长季节大发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0.
酥梨实行套袋栽培 ,是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增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根据多年实践 ,酥梨套袋以后 ,病虫为害减少 ,一级品率增加 ,果面娇嫩而光洁 ,带袋采收 ,耐贮不烂 ,经济效益比不套袋果提高5 0 %以上 ,但在一些地方的生产实践中 ,由于操作技术不规范 ,配套技术跟不上和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 ,曾出现了不少问题 ,需要加以认真对待。1 影响套袋酥梨品质的原因1 1 黑点病的发生 该病主要发生在 6~ 7月 ,一般都在夏季雨后天晴持续高温时 ,特别是密植及树冠郁闭的果园发病较重。开始发病时多在梗洼和萼洼处 ,呈针尖小黑点 ,以后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