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目前该病已作为国内抗病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时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有发生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  相似文献   

4.
玉米纹枯病最早在我国吉林省首次发现,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目前该病己作为国内抗病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目前该病已作为国内抗病育种的目标。一、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苗期很少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和果蘑,也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最早于1966年在吉林省有发生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该病发展蔓延较快,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喀什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防治措施不到位,虫口越冬基数大,导致喀什地区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严重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率一般在20%~30%,发生重的年份造成的损失率达到50%~70%,玉米螟已成为影响全区玉米高产优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钻茎虫)主要危害玉米,兼害谷子、高梁、水稻、棉花、向日葵、辣椒及麻类等作物,以玉米穗期和花粒期受害最重,近年来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产量损失每年达10%,夏玉米高达20%-30%,严重年份甚至损失30%以上。玉米螟危害还可使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牲畜食后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造成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趋于严重的原因及抗病育种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北方春播玉米区、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受害较重,一般发病率在2%~8%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据1975年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天津等9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因丝黑穗痫损失粮食约达32500万kg。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各地种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发展蔓延较快,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面积逐年增多,一般发病率在40-70%,个别地块或品种高达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20-40%,严重的高达55%.特别是玉米中后期(即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桨充实期)纹枯病防治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主要时期.因此,有效防治玉米中后期纹枯病对提高产量和效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式调查和抽样实地调查方法,对我省主要农业区农田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表明:苣荬菜、大刺儿菜、藏蓟、苦苣菜等,在全省农田危害加重,发生频率70%以上,主要发生率30%左右,危害率20%左右,严重危害5%~10%左右,在危害严重的田块,作物损失2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鼠类对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发生于农作物的整个生长与储藏期,主要是取食危害,其次是打洞等危害,另外,其尿粪会污染食物。据估计,全世界因老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相当于一些贫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粮食总产量的5%,可供2.5亿人吃1年。在我国,农田鼠害年发生面积3~5亿亩,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鼠害造成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减产10%~20%,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减产20%以上。同时,鼠类还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同时还能危害高梁、谷子等作物。玉米是新民市的主栽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左右。轻发生率一般减产玉米8%-10%,重发生率可减产20%-30%以上。特别是2000年、2002年玉米螟在沈阳市属于大发生年,玉米平均受害株率高达900/0以上。仅此一项,沈阳市损失玉米5千万kg。由于玉米螟为害重,玉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兴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占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一般地块发病率在8%10%,严重的高达20%以上,给玉米产量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发展原因,对于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丰收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因病虫危害玉米常年损失在6~10%,严重的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迁,栽培模式的变革和品种的更换,一些次要病虫害又上升为主要病害,如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弯孢霉叶斑病等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防治玉米病虫害已成为保证玉米可持续增产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玉米纹枯病是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主要侵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果穗及苞叶。发病严重时,能侵入坚实的茎秆.但一般不引起倒伏。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以侵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以及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一股发病率在70%~100%.减产10%~20%,重发区减产35%以上。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为河北西北春玉米区,蔚县为张市南部一个玉米面积较大的种植县,每年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左右。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偏重,2004年发病面积达0.67万hm^2,一般地块平均病株率为6%~10%,严重地块高达40%~50%,产量损失一般为5%~10%,严重者达到40%以上。因该病引发的农民与种子生产单位、种子经营单位三者之间的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危害超过其它任何一种玉米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达到30%。发病后及时用药制防治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缓解病情减轻病害,使病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由于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纹枯病发展蔓延较快,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发病率在70%~100%,造成的减产损失在10%-20%,严重的高达35%。由于该病害危害玉米近地面几节的叶鞘和茎杆,引起茎基腐败,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营养的输送。玉米纹枯病在玉米的中后期发生,玉米进入抽雄至灌浆期遇到持续的秋绵雨达到高峰,严重时可使穗三叶以下叶片全部枯死,破坏了叶的光合作用,使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甚至霉苞,完全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