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小瓜虫是生活史中一段时间肉眼能见的原生动物,属纤毛门、寡膜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一个种。一、小瓜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小瓜虫是淡水寄生性原生动物,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全球小瓜虫病流行季节不同,我国每年4-5月、10-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  相似文献   

2.
鲤鱼白云病和小瓜虫病并发症防治鲤鱼白云病、小瓜虫病流行较广,池塘养鱼、流水养鱼、河沟养鱼等形式,鲤鱼种均可患病。白云病的流行水温是11—14℃,而小瓜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5—25℃。笔者于1992年4月16日至5月27日在盐城市郊区水产养殖场发现白云病...  相似文献   

3.
小瓜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患小瓜虫病的鱼病死率很高,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鱼类的"癌症"。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小瓜虫属,寄生在鲤鱼、草鱼、鲫鱼、金鱼、大口鲶等鱼类身上,并导致大量苗种甚至成鱼死亡~([1-4]),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鱼病之一。Fouquet~([5])最早对小瓜虫进行了描述,将小瓜虫病的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小瓜虫病常在养殖场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5.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很多淡水鱼和海水鱼的一种侵袭性鱼病,在鱼池繁殖的小瓜虫,具有损害皮肤、鳍和鳃的特性。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加拿大的养鱼场和孵化场。在天然水域中小瓜虫病流行极少出现,但是,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都是小瓜虫病的病媒而引起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6.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4):31-3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为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  相似文献   

7.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奇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小瓜虫吸取鳗鱼组织作营养,并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许多小白点状脓疮。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毫米-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流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小瓜虫多寄生在体重0.4克-5克的幼鳗体表。水温15℃-23℃时适宜小瓜虫的生长和繁殖,高温或低温时均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黄颡鱼养殖阶段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产业发展,尤其以小瓜虫和车轮虫为甚。小瓜虫最适水温为15~25℃,在20~25℃时最易感染宿主,而水温高于25℃时很少发病。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上,在鱼体表形成白点。车轮虫病危害主要发生在鱼苗、鱼种阶段,流行高峰季节为4-8月,水温18~28℃,尤其在水质偏肥时易感染。本案例2018年3月发生在安徽省肥东县某家庭农场池塘精养的黄颡鱼上,笔者采用中草  相似文献   

9.
孙硕 《中国水产》2010,(11):51-52
<正>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在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中都有发生,常引起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惨重经济损失。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病主要流行于春、秋季,但是当夏季气温变低,特别是阴雨天时,也易暴发小瓜虫病。下面我们选取一例夏季小瓜虫病的病例,分析和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硫酸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瓜虫(Khthyophthiriasis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结论大致上都持肯定意见。然而,国内有些权威性水产专业书刊突出强调防治小瓜虫病不能使用硫酸铜,否则不但无效,而且会刺激小瓜虫胞囊形成,促使虫体繁殖,加快病情恶化。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影响不小。事实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实地试验,感到…  相似文献   

12.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13.
长吻小瓜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寄生虫病。感染强度较高,危害鱼苗鱼种的水温范围是19-32℃。多子小瓜虫适应中性水(pH6.5-8)。感染强度还与放养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小瓜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病与流行情况;简介了鱼类小瓜虫病的检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总结了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鱼类越冬期指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时,这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低温常见的鱼病有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口丝虫病、肤霉病、锚头蚤病、三代虫病、竖鳞病等。 1、斜管虫病,流行在初冬和春季,适宜水温12-18℃,低于8-11℃时,仍可大量出现。在华东,华中地区3-5月间此病最流行。华南地区冬春两季适宜繁殖。20℃以上不易发生。 斜管虫病的病原体是鲤斜管虫,大量侵袭皮肤和鳃时,表皮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同时组织被破坏,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随着大批死亡,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防治方法:①采取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鱼种或亲鱼如发现有病原体,用8ppm硫酸铜或2ppm硝酸亚汞给鱼浸洗约30分钟;③用0.7ppm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遍洒,有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鲤鱼白云病、小瓜虫病流行较广,流水养鱼、网箱养鱼、渠道金属网箱养鱼等形式,鲤鱼种均可患病。白云病的流行水温是11~14C°而小瓜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5~25C°笔者于1990年4月22日至5月8日  相似文献   

17.
<正>病原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是危害淡水养殖品种的主要纤毛类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liis),隶属于纤毛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流行情况小瓜虫对宿主无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洄游性鱼类、观赏鱼类,亦能寄生各年龄组的鱼类,尤以鱼苗、鱼种、  相似文献   

18.
张素芳  马成伦 《淡水渔业》1987,(2):30-31,29
长吻蛫小瓜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寄生虫病。感染强度较高,危害鱼苗鱼种的水温范围是19—32℃。多子小瓜虫适应中性水(pH6.5-8)。感染强度还与放养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欧洲鳗的小瓜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洲鳗小瓜虫病流行广,对苗种的危害尤为严重。水温、水质以及药物的使用对小瓜虫表一定影响。绿色鱼药敌瓜虫的有效浓度为5mg/L,它和食盐合用可增强其药效。  相似文献   

20.
小瓜虫病是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硝酸亚汞虽是防治小瓜虫病的特效药,但该药属剧毒药剂,对人、畜有毒性,汞剂又易在人、鱼、畜体内积累,有损人体健康。近年来,各地分别施用老姜、辣椒汤(《浙江科技报》第773期又有介绍)或孔雀石绿等防治小瓜虫病,都有良好的效果。我场原来在越冬、早繁罗非鱼苗种过程中,小瓜虫病严重,1979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