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小区试验,以鸭梨为试验材料,施用普通尿素100%、控释尿素80%、控释尿素60%,研究控释尿素对鸭梨产量、梨果品质和土壤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80%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土壤耕作层(地表0~30cm)的碱解氮与硝态氮含量、鸭梨产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60%与施用普通尿素鸭梨产量相近,但梨果品质、氮素利用率明显提高。在考虑肥料、产量、收益等综合指标的情况下,施用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多收益325.31元/hm2。  相似文献   

2.
<正>鸭梨属自花不孕品种,靠自然授粉坐果率低、品质差、个头小、果形不端正。为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定植时配置足够数量的授粉树放蜂传粉。实践证明,鸭梨人工授粉不但是增加鸭梨产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鸭梨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1授粉品种的选择授粉品种配置应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花粉量大、与主栽品种亲和力良好、并能花期相遇、果实商品价值较高的品种作鸭梨授粉品种。在魏县,对鸭梨授  相似文献   

3.
以8a生鸭梨树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鸭梨产量、品质和耕作层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为86.9 kg/667m2的高施氮区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施用尿素43.4 kg/667m2的中施氮区和施用尿素21.7 kg/667m2低施氮区;梨果品质测定显示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为中施氮区高于高施氮区;土壤耕作层水解性氮含量果实采收后残存量较低.综合鸭梨产量和果实品质均以中施尿素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提高鸭梨风味品质技术近年由于大部分梨产区盲目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导致鸭梨品质下降,风味变淡,影响了市场销路,甚至出现卖果难现象。鸭梨果实风味主要由糖酸含量和糖酸比决定,优质鸭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应在12%以上,全糖含量7%~8%,酸含量0.17%左右...  相似文献   

5.
影响鸭梨品质因素和提高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是我省的名优果品,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畅销国内外市场,在主产区占有重要的经济位置。为不断提高鸭梨产量和品质,从50年代开始,各地即已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忽视了增质技术措施的运用,结果导致品质严重下降。为此,于80年代后期,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探明了  相似文献   

6.
马广民 《北方园艺》2007,(10):212-212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是鸭梨上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每年鸭梨收获时,梨黑星病在鸭梨果实上大量发生,对鸭梨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现对目前市场上9种用于防治梨黑星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试验为生产上推荐理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
鸭梨在我国种植广阔,因果实脆嫩、富含汁水和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本文在总结鸭梨生长环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鸭梨种植栽培过程中梨园修建、定植技术及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旨在进一步提升鸭梨的种植水平,实现鸭梨种植的高产量和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2011年进行了鸭梨叶面喷施硅钙镁钾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钙镁钾肥和微生物菌肥,除了促进鸭梨生长发育、提高果品质量外,对增产增收的效果也很明显,增产率12.3%~19.1%,667m2增加纯效益577.1~832.2元。  相似文献   

9.
1.限产增质 在一定范围内,鸭梨的产量越高,果实越小,风味越差。因此,在人工辅助授粉的基础上,严格疏花疏果,使亩留果量限定1.2~1.3万个,约25cm留1个花序,每个花序仅留基部果,将鸭梨亩产量控制在2500kg以下,单果重提高到200g以上。这是改善鸭梨风味品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山东鸭梨主产区贮藏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3月中旬对山东省冠县、阳信县鸭梨主产区的贮藏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贮藏、销售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检测了贮藏鸭梨的多项品质指标,对比了贮藏示范库和地方库贮藏鸭梨的效果.针对贮藏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大力度推广鸭梨直接0℃入库的贮藏方式及其配套技术,延长鸭梨贮藏期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1.
鸭梨果点发育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梨是我国特产。为了提高鸭梨品质,七十年代以来,即有不少果树工作者对鸭梨的果形和鸭突(华北农业大学果树教研组等,1979;傅玉瑚等,1990)、田间措施与品质关系(安宗祥等,1089;黄国玺,1988;冉辛拓,1988)、鸭梨黑心病(龚云池等,198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孙敏等(1983)曾报道了茌梨等4个品种的果点形成过程,而关于鸭梨果点的发育尚未见报道。果点是鸭梨外观的重要因子,为了给提高鸭梨外观品质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1989~1990年对鸭梨的果点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鸭梨是我省名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近年来,国际市场对鸭梨的外在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为解决果面粗糙、鸭嘴不明显、风味变淡、可溶性固形物低等问题,泊头市林业局、科委承担了省提高鸭梨品质新技术开发项目,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内外果品生产发展竞争激烈,为使鸭梨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不衰,科技人员在高产稳定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鸭梨树低干矮冠合理树体结构,选留单果,留花序基部果,果实套袋,树盘复草,喷施叶面宝.以及对病虫害适期科学防治等项优化配套技术,在提高鸭梨品质和商品化上有新突破。自去年以来,泊头市推广配套新技术面积达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鸭梨主产区梨果内在品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鸭梨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鸭梨内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糖酸比是影响鸭梨品质的主导因子,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是影响鸭梨品质的重要因子,VC则对鸭梨品质贡献率较低。该研究可为河北省鸭梨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设不施氮、施普通尿素、施控释尿素80%、施控释尿素60%4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对鸭梨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普通尿素比较,控释尿素的用氮量为普通尿素的80%,0~30 cm土壤的碱解氮与硝态氮的含量及梨果的产量显著增加.用氮量60%,与普通尿素的接近.控释尿素处理的梨果品质、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且以用氮量60%的肥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正>魏县是著名的"中国鸭梨之乡",2007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将魏县鸭梨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现有鸭梨面积0.8万hm~2,年产值6.5亿元。由于鸭梨属自花不孕品种,靠自然授粉坐果率低、品质差、个头小、果形不端正,为提高坐果率和果品质量,需人工辅助授粉;或定植时配置足够数量的授粉树,放蜂传粉。魏县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并推广人工辅助授粉,沿用至今,实践证明不但是增加鸭梨产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  相似文献   

16.
正鸭梨8月至9月上旬是果实膨大的第2个高峰期,搞好鸭梨生长的后期管理,对于提高鸭梨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在此期间怎么管理?1肥水管理此期为花芽分化完善期,对肥料的需求较迫切,抓紧追施1次速效性肥料。根据树的大小和挂果量多少,每株追施中氮、低磷、高钾的三元素复合肥1.5~3.5千克,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果实膨大和提高含糖量。雨季降水大,要及时排出积水。干旱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阳信县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鸭梨之乡”,现有鸭梨栽培面积1万hm^2,是阳信县的主要支柱产业,阳信鸭梨自1985年以来以其优良的品质多次荣获国家金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但是近年来,在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鸭梨风味变淡、含糖量降低、果形变异等,品质下降,影响经济效益和阳信鸭梨声誉。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鸭梨品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鸭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河北果树》2005,(5):12-13,20
鸭梨是我国古老的白梨系统中优良品种之一,华北各省普遍栽培。河北省是鸭梨的主产地,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是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果园由于树龄老化、经营管理技术不到位,引起鸭梨品质良莠不齐,质量安全状况不佳,农药残留超标等,影响了鸭梨出口。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外针对农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逐渐增多,设限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以环保、安全为名的绿色壁垒、特保条款和技术壁垒都在限制鸭梨出口,如2003年底,美国暂停进口我国的鸭梨,2004年1月,鸭梨出口仅有83万美元,同比下降了61.6%。因此,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鸭梨栽培技术,生产出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精品鸭梨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选择12个梨品种分别对鸭梨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鸭梨的花朵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筛选鸭梨适宜授粉品种。结果表明,12个梨品种对鸭梨授粉单果重、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影响较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影响显著。综合坐果率及各项品质指标认为,砀山酥梨、翠冠、早美酥和雪花是鸭梨较为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不同生产基地鸭梨的产量、果实品质因子和外界因素进行了调查,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以探讨鸭梨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灌水量对形成产量有较大的正效应;叶果比对产量有较小的负效应。生长季的降雨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负效应;叶果比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正效应。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果实单果重有较大的正效应。各项因子与鸭梨产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在保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以上,667m2产量在3 500kg左右的水平,壤土类型、有机质含量在4.6g/kg以上的果园,生长季降水量在530.9~554.9mm的情况下,全年灌水量在150mm左右,即可满足梨树对水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