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 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 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 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利比亚Wadi 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莉敏  魏亚妮  任翠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68-21970,22044
[目的]为查明宁夏红寺堡开发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15个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较全面地研究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运用模糊数学法进行了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研究区个别水样点的水化学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下水中色度、pH、H2SiO3的含量相对较稳定,而SO42-、CO32-、NH4+-N和NO2--N的含量在空间存在较强的变异性。TDS总的变化趋势为自中部向东西两侧有增大的趋势,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SO4.Cl-Na.Mg.Ca及SO4.Cl-Na.Mg型水为主。[结论]地下水水质总体不容乐观,在海子塘及甜水河脑附近,水质较好,适合当地居民饮用,其余地区水质较差,可做工业和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方法]于2010年对环鄱阳湖地区7个县市的地下水质状况进行调查,从矿化度、硬度、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对鄱阳湖区域不同地区浅层地下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对比,揭示区域浅层地下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指标除pH外均较好,均属Ⅰ类水质标准;其中南昌市矿化度、硬度、电导率、Na+、K+、Ca2+、Mg2+、Cl-、HCO3-为最高值,都昌县pH和SO42-为最高值,鄱阳县Mg2+和pH为最低值,永修县硬度、K+、Ca2+、SO42-、Cl-为最低值,进贤县Na+、矿化度和电导率为最低值。江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质较好的主要原因;南昌市地下水多项水质指标最大,甚至趋于Ⅱ类水质标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类活动起决定性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区域浅层地下水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依次从HCO3.SO4-Ca.Mg型经SO4.HCO3-Na.Ca型过渡到SO4.Cl-Na型;研究区内水质良好水样占25.0%,水质较差水样占54.2%,水质极差水样占20.8%。【结论】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接受秦岭山前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从南向北流向渭河,其沿岸地下水接受渭河河水的侧向补给,河水水质对沿岸地下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军  孟小星  张卫东  李东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98-16101
[目的]研究重庆四面山森林冠层对降水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在重庆四面山地区对降水、穿透雨、树干径流水进行了同步采样及样品的分析比较。[结果]重庆四面山森林穿透水和树干径流水的电导率较降水有明显升高,说明雨水经过树冠和树干后.阴阳离子浓度总和是增加的;穿透水和树干径流水的pH值较降水有所下降,表明林冠层和树干增加了降雨的酸度,呈现明显的酸化现象。与降水相比,穿透水的离子浓度全部呈升高趋势,其升高情况为:Na+0.58倍,SO4^2-0.60倍,Ca2+0.86倍,F-1.44倍,Cl-2.05倍,Mg2+2.89倍,K+5.87倍,NO3-0.48倍,NH4+0.13倍;树干径流水中F-、Cl-、SO4^2-、Na+、K+、Mg2+、Ca2+浓度呈升高趋势,NO3-、NH5+浓度呈降低趋势,其升高情况为:Na+0.21倍,SO4^2-0.66倍,Ca2+0.79倍,F-2.13倍,Cl2.19倍,Mg2+3,01倍,K+15.12倍,其降低情况为!NOj0.81倍.NH4+0.85倍.[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水体等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晋江市浅层地下水调查采样,分析测试"三氮"及相关水化学指标,根据"三氮"的转化机理,借助统计学的相关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了解"三氮"转化机制的受影响因素以及水化学等指标对"三氮"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研究区NH+4—N与Fe2+、Mn2+呈显著性相关,NO-2—N与Zn2+、Mn2+呈显著性相关,NO-3—N与地下水水化学组分(Na++K+、Ca2+、Mg2+、HCO-3、SO2-4、Cl-、矿化度)关系密切,当NO-3—N含量较多时建议做水化学分类时增加该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水化学、地下水温度场及电导率结合的方法,研究衡水湖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沿垂直湖岸方向,由湖岸向四周,地下水水温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湖水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总溶解固体(TDS)含量为0.70~0.76 g/L;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4·Cl-Na·Mg、Cl·SO4-Na·Mg和Cl·SO4-Na等为主,近湖点水化学类型与湖水相近.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且近湖点含量较远湖点低;其他地表水体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TDS含量普遍大于1 g/L;地下水中稳定同位素(δD、δ18 O)空间差异明显,近湖点同位素富集,与湖水含量相近,远湖点贫化.该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湖湖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为湖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为进一步探究湖水循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0年地下水水质统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地区地下水现状质量进行了评价;依据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对石河子市-石河子总场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显示: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0团地区2010年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0,12.5%,12.5%,62.5%,12.5%;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关键项目是总硬度(以CaCO3计)、矿化度(TDS)、pH 值、氯化物(Cl-)、硫酸盐(SO2-4)以及“三氮”(NO-3、NO-2、NH+4).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石河子市-石河子总场地区总硬度(以CaCO3计)、总矿化度(TDS)、氟化物(F-)、氯化物(Cl-)、硫酸盐(SO2-4)以及“三氮”(NO-3、NO-2、NH+4)等呈上升趋势,说明玛纳斯河流域冲洪积平原区中下部及溢出带地下水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态势.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石漠化区农业土地利用对浅层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水的采样分析。【结果】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模式从阔叶林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 、Na+、K+ 、NH4+、Cl- 、PO43-、NO3-、Pb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低复种指数地区表现为NH4+及Pb、Cd含量的增加,而在以种指玉米或水稻、疏菜或油菜的高复种指数地区则表现在NO3-、SO42-、NH4+及Pb、Cr和Cd含量的增加。【结论】高复种指数农业区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浅层地下水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作物种植结构和施肥水平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喀斯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兼顾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喀斯特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阔叶林区、农业区、城镇居民区)的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探讨茂兰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山区林地地下水离子主要为HCO3-、SO42- 、Ca2+、Mg2+ ,其分别占离子总量的66.77%、9.68%、17.38%、5.46% .从林地-农用地-城镇居民地的变化过程中,NH4+ 、NO3-、SO42-、Cl-、PO43-浓度出现显著增加,Ca2+、HCO3-占离子总量的百分数呈明显的下降,而SO42- 占离子总量的百分数则出现明显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伊犁河流域地下水含盐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方法]以新疆伊犁河流域察布查尔县为例,基于现阶段地下水研究成果,利用2009年的地下水采样数据,应用surfer7.0及arcgis9.2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2009年3、6月地下水含盐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变异函数曲线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结论]在时间上,6月与3月相比地下水含盐量数据变异性较小,地下水含盐量整体上呈现上升,但含盐量较大区域出现下降.在空间上,研究区周围区域的地下水含盐量数据变异较小,并出现了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区域逐渐向外围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郑璐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04-5506
[目的]为重度生活污水CODCr值的测定寻找最佳的催化剂。[方法]采用重铬酸钾法,分别将MnSO4、CuSO4及Ag2SO4.MgSO4、KAl(SO4)2、CuSO4.KAl(SO4)2.(NH4)2MoO4、Ag2SO4.Al2(SO4)3.MgSO4作催化剂,对重度生活污水中CODCr进行测定,并与Ag2SO4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重度生活污水CODCr时,MnSO4、CuSO4、Ag2SO4.MgSO4(0.02 mol/L)、KAl(SO4)2、Cu-SO4.KAl(SO4)2.(NH4)2MoO4、Ag2SO4.Al2(SO4)3.MgSO4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中Ag2SO4.Al(SO4)3.MgSO4的催化效果最好。Ag2SO4.Al(SO4)3.MgSO4和Al2(SO4)3作催化剂时,测得CODCr平均值分别为229.32、254.28 mg/L,前者占后者的90.18%,因此Ag2SO4的测定结果能更好地反映重度生活污水的CODCr值。[结论]Ag2SO4为重铬酸钾法测定重度生活污水CODCr值的最佳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水城盆地空间城镇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水城盆地空间城镇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的影响,以六盘水市水城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下水采样点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分、地下水长期监测点的水位资料,研究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和空间城镇化对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位动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和HCO3·SO4-Ca型;空间城镇化影响下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差异与浅层岩溶地下水诸多离子的富集具有空间一致性,Cl-和NH3-N主要富集在建筑用地区,NO3-和SO42-主要富集在耕地、林地和裸地等非建筑用地区,而Mn和As则主要来自工业建设产生的点源污染。研究区年内和年际地下水水位变幅均趋于稳定,结合该时期的降雨量与地下水水位变幅面积的关系,证明空间城镇化发展导致不透水面的增加,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地下水补给条件变差,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成为影响地下水水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空间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改变了盆地内的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和地下水水质,造成局部地区有害离子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研究区37组样品水化学测试结果,利用SUFFER软件根据样点测试值绘制等值线图分析。由于区内各地段起主导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具有在水平与垂直分布上的双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平面上,由北向南,地下水矿化度总体由低变高,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Mg.Ca型向C l.SO4—Na型过渡。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在200m勘探深度内存在"上咸下淡"和"上淡下咸"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胀果甘草种子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0、50、100、200和300 mmol/L的NaCl和Na2SO4以及浓度分别为0、25、50、75和100 mmol/L的NaHCO3进行处理,研究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3种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的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差异明显,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影响的强弱顺序为:NaHCO3>Na2SO4>NaCl。在3种盐胁迫下,幼苗子叶、胚根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幼苗子叶S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胚根SOD活性随盐浓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结论]3种盐胁迫对胀果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年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参照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基于数理统计学方法的地下水动态预警研究方案,利用1975~2008年淮北地区71个站点逐月地下水动态资料,研究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年际及空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埋深从南部的1 m向北部的3 m逐渐增大,1990年之前地下水年均埋深较浅、变幅较小,1990年以后地下水埋深变幅加大,埋深加深,但2003~2008年埋深又趋向变浅。北部砀山县、萧县、亳州市地下水埋深较深,南部颍上县、凤台县、五河县、阜阳市地下水埋深较浅。[结论]为淮北平原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