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城郊型观光果园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峰寺村观光果园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原则、品种选择、果园布局、建园设计、生产模式、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建园成本和景观效果等方面,对城郊型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析观光果园果树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观光果园的兴起到浙江省观光果园的发展,提出了观光果园农艺特色、经济、生态与文化四大功能,着重阐述了果树叶、花、果等不同形色时的观赏特征,以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体现新农村的风貌为设计理念,浅析了观光果园果树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市观光果园进行SWOT分析。其优势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机遇体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法定假日调整推动、城市建设促进重庆旅游大环境的改善;分析了其劣势和挑战。提出重庆市观光果园发展的对策建议:政府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模式;融入文化,提升旅游档次;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培养人才,优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分析广西荔枝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鲜技术研究、开拓北方市场、开拓欧美市场、产业布局调整、创立荔枝品牌、提高品质、加大对荔枝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荔枝品种结构、发展荔枝加工业和开发精品果园、观光果园、文化产业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汤静  曾明 《南方农业》2010,(3):81-83
从观光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观光型果梅园是集果品生产、游憩观光和生态防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果园,它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绍兴县王坛青梅园已有较久的果梅生产历史,利用园区现有的条件,以赏梅、观梅、体验梅文化为主题,结合自然生态景观和山乡民俗风情,构建一个集生产、观光、科普教育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型果梅园。  相似文献   

7.
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指出水肥胁迫尤其是水钾已成为旱区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系统探讨旱地果园水分管理、养分管理、综合管理以及果树叶营养综合诊断施肥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果园的高效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严重侵蚀地区生态果园的发展方向和现有果园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小流域治理中的果园建设,提出了生态果园建植既注重园面建设,又兼顾周边生态景观建设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果园植保是果园管理关键环节,其机械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水果种植的经济效益。为明确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果园的主要种植方式、植保机械化发展水平及发展制约的因素,然后重点阐述了管道喷雾、风力辅助喷雾、静电喷雾、循环喷雾、变量喷雾和航空施药等植保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概括分析了上述植保装备的农药利用率情况,最后结合中国果园种植特点提出了推广标准化果园种植方式、发展立体植保施药技术、推广专业化机械植保服务模式和研发智能植保机器人4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侵蚀坡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省开垦为果园的侵蚀坡地在利用中还存在工程措施不规范、地面覆盖度低、光能利用率不高和土壤肥力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目前都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然而,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缺乏水土保持和果园生态栽培意识,先进的坡地果园管理措施屡推不开。因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推行生草覆盖等果园生态栽培模式,是确保侵蚀坡地果园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进随机样本一致性算法的弯曲果园道路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果园道路检测的目的是为农业采摘机器人鲁棒实时地规划出合适的行走路径,因果园环境的复杂性,例如光照变化、杂草和落叶遮挡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视觉检测算法鲁棒性差,为此提出融合边缘提取和改进随机样本一致性的弯曲果园道路检测方法。首先,根据果园道路的颜色分布特征和几何形状特征,使用有限差分算子提取图像边缘,再使用灰度值对比度约束和霍夫直线检测去除噪声,实现道路边缘点提取。然后,提出多项式函数描述直线和弯曲道路,使用改进的随机样本一致性算法和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道路边缘点,以估计多项式函数的参数,实现果园道路检测。在华南农业大学果园采集240张道路图像作为试验对象。试验表明:在光照变化、阴影和遮挡背景的影响下,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果园道路边缘点,并能正确地拟合道路以实现道路检测,平均正确检测率为89.1%,平均检测时间为0.2639 s,能够满足视觉导航系统的要求。该研究为农业采摘机器人的视觉导航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南方山地果园开发中的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系统分析了南方山地果园开发的现状,模拟以及开发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提出了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有关水土保持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gaseous losses of fertilizer nitrogen (N) applied to agroecosystems are a major contributor to a hos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efficient production systems, and decreased N-use efficiency. These losses lead to the wastage of resources, increas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harming human health.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houses the biggest orchard area of the world, and nitrogen fertilizers are usually heavily applied to the orchard systems in China.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measure the gaseous losses of the fertilizer N by ammonia (NH3) volatil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losses using the venting method and acetylene inhibi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 of NH3 and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 from this orchard system based on the recent orch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n Ougan citrus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Suavissima’) orchard in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Southeast China. Three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cluding the control (no N fertilizer, CK), poultry manure (at a rate of 6.3 t/ha, OM), and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OM 6.3 t/ha + chemical fertilizer 393 kg N/ha, CF), were used. In all treatments, the fertilizer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il after application. The test results, which were continuously determined within one year, indicated that the NH3 volatilization losses accounted for 4.5% of the OM nitrogen (OM-N) and 2.9% of the CF nitrogen (CF-N), whereas the denitrification N losses accounted for 2.1% of the OM-N and 2.9% of the CF-N. Overall, the total gaseous N losses (including NH3 volatilization losses and denitrification N losses) were 5.8% in the CF treatment. A relatively higher N2O flux, accounting for 1.8% of the CF-N, emitted from the C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果树农药精确喷雾技术   总被引:17,自引:18,他引:17  
精确喷雾是以最低农药喷施成本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实现田间生态平衡。该文从基于地图和传感器以及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三个方面综述了这一技术的研究进展。由传感器构成的喷雾控制器和果园喷雾机组成果园果树精确喷雾系统,在果园喷雾中调整喷雾参数,根据特定果树树冠的位置、形状针对性喷雾,实现对农药喷雾量的控制。近些年来,果树农药精确喷雾技术有较大的发展和各种不同形式应用。文章介绍了各项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葡萄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葡萄设施观光栽培在甘肃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是观光农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树种之一。为给甘肃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的葡萄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经过多年试验实践,从观光葡萄栽培设施类型、设施观光葡萄品种选择以及观光葡萄的主要树形与整形修剪、花果精细化管理、土肥水管理、设施温室内的温湿度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甘肃设施观光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山地橘园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优化设计及提高监测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山地橘园生长环境时空变异大,气候复杂多变的情况,对山地橘园无线监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及试验,以实现橘园生长环境信息的有效监测。设计了适合山地橘园环境工作的信息帧结构,引入了双向指令控制机制,节点拓扑发现,路由监测以及节点信息多样化采集优化机制,以增强山地环境下橘园信息采集的鲁棒性和可控性。对橘园无线信道衰减情况进行了测试,引入阻挡和雨衰因子建立无线信道衰减模型,并用于指导橘园无线监测网络部署试验。无线信道衰减分析与网络部署试验结果表明,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系统天线部署高度在1.5 m,单跳通信距离在30 m内,可较好地完成山地橘园环境信息采集和传输任务。744 h的连续监测运行试验数据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无线监测系统信息传输成功率得到了提高,30 m距离内的传输成功率在99.12%以上,监测系统工作稳定,运行良好,适于野外条件下山地橘园生长环境无人远程实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ZigBee无线传输的果园机车防撞防倾翻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准确对果园机车碰撞倾翻进行预警,确保果园机车的安全行驶,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输方式的防撞防倾翻预报警系统。该系统以CC2530单片机为核心搭建ZigBee网络,终端节点连接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和轮辐式压力传感器,通过网络将数据发给协调器,协调器通过RS232串口将数据传送至电脑,得到的数据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后判断是否报警。无线数据传输准确性试验表明,当横向载荷转移率(lateral load transfer ratio,LTR)达到0.9时,报警装置实现报警,有效防止机车倾翻;超声波传感器能检测到2 m以内的障碍物,且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不大于0.01 m,满足对避障的要求;压力传感器检测数据为0.03%F·S,符合压力传感器精度范围(±0.05%F·S),精度满足对果园机车车轮压力检测的要求。果园机车防撞防倾翻预警系统的实现,对于果园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是中国增加耕地数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中国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居民膳食结构改变的背景下,土地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新增耕地利用方向该如何科学确定是亟需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川县为例,利用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数据,研究了新增耕地在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塬(梁)、坡面、沟道的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变化类型新增耕地的质量在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结果表明,延川县新增耕地转变为非耕地的比例为20.69%,林地、草地是新增耕地转变的主要去向,果园种植收益远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收益,且果园种植为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劳动时间多,加之农户劳动力数量有限未有更多时间将新增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使得新增耕地撂荒并转变为了林地、草地。沟道是新增耕地转变为林地的主要分布区域,沟道和塬面(梁)是新增耕地转变为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塬面(梁)是新增耕地转变为果园的主要分布区域,不同地貌类型的水分条件是新增耕地在不同地貌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反映出,在果园种植收益高的条件下,即使位于沟道的水资源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新增耕地,由于劳动力的限制,也不会被利用以进行粮食作物种植,而是被撂荒并转变为林地,相反塬面(梁)的新增耕地也会被利用为收益更高的果园。未来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应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成高产稳产的人工沙棘园,目前国内还未形成针对我国情况的系统理论。本文针对人工沙棘园的建园要求及沙棘传粉特性,对沙棘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人工沙棘园雌雄株搭配比例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发生退化,其中桂西退化最严重。主要表现在果园土壤普遍酸化,呈酸性和强酸性果园占调查果园的81%;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降幅最大是桂西,下降了51 46%。防止果园土壤退化,成为广西水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