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植物微生态学与植物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微生态学引起微生物学的观念革命及生态制剂的崛起,植物微生态学概念及形成过程,以益微为例阐述了植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与筛选、作用机理及性能特点、微生态学与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BIOLOG微平板技术在土壤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可  王利宾 《土壤通报》2007,38(4):819-821
BIOLOG微平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鉴定物种群落结果多样性和均匀度的方法。随着土壤微生态研究的发展,这种方法在土壤微生态的研究上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BIOLOG技术可以明确反映土壤微生态的变化情况。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塑料在全球范围内大量使用,产生的微塑料对环境系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由于受到土壤基质复杂和微塑料来源多样的制约,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回顾有关微塑料污染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解析了现在所面临的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并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析检测方法,以及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汇总。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探讨分析了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动物微生态营养学胃肠道微生态理论、胃肠道微生物的生理作用、胃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微生态制剂对胃肠道微生物的调控等,并讨论了今后微生态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水稻微营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营养不良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稻米中微营养的含量及分布;采用提高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两种策略,综述了开展富含微营养水稻育种的进展,包括富微营养水稻的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及转基因育;指出水稻微营养育种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几年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大多研究都集中在水域生态系统方面,对陆地生态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作物毒性效应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不同粒径(500、1000 μm)、不同浓度(1%、5%)的聚乙烯微塑料暴露下大豆生长和生理状况,以探究微塑料对大豆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两茬种植中,微塑料暴露下大豆出苗率比对照处理降低了7.69%~64.91%,大粒径微塑料(1000 μm)对大豆出苗率的影响更显著,且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对出苗率的抑制作用增强,而小粒径微塑料(500 μm)对株高和鲜重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说明微塑料对大豆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微塑料明显抑制大豆地上部蛋白质的合成,其中500 μm的微塑料对大豆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更大,相较于对照均降低了50%以上。而微塑料对大豆体内纤维素的含量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微塑料同样会影响大豆体内养分的吸收和累积。两茬种植中,添加微塑料会抑制大豆体内氮的吸收累积(抑制率为2.75%~29.55%),但会促进大豆体内磷的吸收和累积,且促进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而增强,添加微塑料对大豆体内钾的吸收累积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农业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和生态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坡面微地形土壤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侵蚀等原因使陕北黄土坡面不平整形成了各种微地形,造成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对黄土区自然恢复状态下的微地形土壤化学性质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微地形之间的土壤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种微地形与原状坡相比相对土壤化学性质均有一定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表现为塌陷微地形最高,切沟、缓台和浅沟微地形居中,原状坡和陡坎微地形最低;2)全效养分中,全效氮的质量分数与有机质质量分数规律一致,而全效磷和全效钾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小;3)速效养分中,缓台、切沟、塌陷微地形中3种速效养分的质量分数较高,而陡坎微地形速效养分质量分数比较低;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土层深入而减小,在5种微地形中顺序为浅沟>塌陷>切沟>原状坡>缓台>陡坎,pH值和碳酸钙质量分数在5种微地形中差异较小;5)通过对5种微地形和原状坡的3个土层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塌陷和缓台微地形的关联度最高,而原状坡和陡坎微地形最低。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微生态制剂的定义、特征以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种类及作用原理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微生态制剂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微塑料对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较多报道,但微塑料在陆地环境特别是土壤中的存在和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从土壤微塑料的来源和分布、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及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针对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残留、污泥的土地利用、有机肥施用、地表径流、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 2)总结了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提取、鉴定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但目前仍没有标准化的检测和定量技术; 3)微塑料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造成威胁,并改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4)微塑料表面可附着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物理和化学污染,可释放内源性有毒物质,并导致复合污染效应;5)微塑料污染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研发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从源头控制微塑料的输入以及加强世界各国合作。提出今后微塑料的研究应建立统一的定量分析标准方法,发展更准确的可追溯分析技术,加强对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的科学研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为进一步探索土壤微塑料提供思路,而且可为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是一个新兴污染物,也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有关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很少。对关于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毒性及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及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防治对策及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为土壤中微塑料的管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总结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空间关系一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并修正了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对整个中国境内、辽河中下游地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部分和广东省惠东县4个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关系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序列各不相同,而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序列不确定;新出现的难利用地比长期闲置的难利用地土壤侵蚀发生率高;草地土壤侵蚀发生率偏高;耕地中旱地的土壤侵蚀发生率高;建设用地建设时土壤侵蚀强度大,而建成后土壤侵蚀强度小。  相似文献   

12.
The soil provides a great variety of microhabitats for myriad organisms of different siz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behavior and ecosystem function. Besides abundance of participating soil organisms, their species diversity facilitates maximum exploitation of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 At various levels of resolution, speci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classes performing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within each functional class, into guilds of species with similar lif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species within a functional clas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and to the health of the soil. At higher resolution,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guilds of a functional class may infer the degree of exploitation of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an ecosystem service; diversity among the guilds of a functional class may indicate successional complementarity of the services. A diversity of guilds within a functional class expands the range of conditions over which ecosystem services are performed while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a functional class and its guilds contributes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services. Consequently, diversity of species within functional classes is a key element of the biological component of soil health. In the context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soil health, the biomass or metabolic activity of species are more useful measures of their abundance than numbers of individuals. Thus, understanding of soil health and ecosystem function requires, besides knowledge of species diversity within functional classes, assessment of the range of functions currently performed in the system and the abundances of organisms by which they are performed. We propose a diversity-weighted abundance product for comparison of the functional magnitude of different assemblages of like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3.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4.
A mathematical solution is proposed of the long-discussed problem of accumul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forest humus, and a generalized form of a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energy budgets of a forest humus layer with any number of subhorizons differing in degree of decomposition is presented. Methods of taking measurements of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for the model are also indicated.The model in question has been applied in analysing the results of detailed studies of energy budgets of forest-floor layers in examples of three climax forest ecosystems with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 humus (mull, moder, mor).  相似文献   

15.
东北农牧交错带种植苜蓿与玉米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种植苜蓿当年干物质量仅为玉米干物质量的48.8%,而粗蛋白质量较玉米高66.3%,其投入及产出均低于种植玉米,其净产值与种植玉米接近;0~30cm土层内苜蓿根干物质量为玉米的3.06倍,苜蓿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分别为玉米地的95.53%和104.81%,pH较玉米地下降0.1;0~20cm土层内苜蓿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低于玉米地,速效钾含量则高于玉米地;春季苜蓿地土壤风蚀量仅为玉米地的41.81%。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省级粮食局网站域名缺乏规范,国家粮食局官网搜集的省级粮食局域名共有26个。实证分析了它们在域名层级和域名命名等方面的混乱现状,并提出域名规范措施:域名层级统一为以".gov.cn"为后缀的国内二级域名;"粮食局"英文缩写统一为"ag",拼音缩写统一为"lsj";域名中省名拼写方式统一为"[省名第一字拼音全拼]+[其后几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或"[省名的独特简称全拼]+[连字符"-"]+[省名拼音首字母缩写]"。  相似文献   

17.
收获开沟埋草一体机双圆盘开沟机构设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高己研制的稻麦联合收获开沟埋草多功能一体机免耕播种时的开沟播种质量,设计双圆盘开沟机构与一体机相结合.为获取影响双圆盘开沟机构作业质量因素的最优参数,以机器前进速度、开沟器入土深度、开沟器排种管固定装置固定孔中心点至排种管出口中心点横向距离为试验因素,以种子入沟率、各行播种量稳定性变异系数、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于种子入沟率与各行播种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皆依次是:固定孔横向距离、开沟器入土深度、机器前进速度;各试验因素对于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机器前进速度、开沟器入土深度、固定孔横向距离.优化所得双圆盘开沟机构开沟播种作业最佳参数组合为机器前进速度为0.46 m/s;开沟器入土深度为3.25 cm;固定孔横向距离为16.16 mm,验证试验表明各指标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4%,验证了所建模型与优化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河粗泥沙界限问题,介绍了粗泥沙界限0.05 mm的由来,利用下游河床质钻孔资料分不同时段研究主槽淤积物粒径组成,利用输沙率平衡法计算下游河道不同时段的区间淤积比和排沙比,利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床质淤积物钻孔资料分析淤积物粒径变化。依据1960年以前天然情况下、对长系列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黄河下游主槽淤积物中d≥0.10 mm的泥沙淤积特点,确定应以0.10 mm作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的粗泥沙界限。  相似文献   

19.
苏北沿海滩涂盐土上油葵盐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立洲  隆小华  刘玲  李青  李洪燕  孙磊  刘兆普 《土壤》2009,41(5):801-805
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油葵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含量在2.9 ~ 3.6 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5.9 ~ 6.8 g/kg时,油葵籽粒产量显著下降.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茎叶生物产量、根生物产量、株高与籽粒产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油葵茎叶和根生物产量与株高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变化相似.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N和P效应越明显,油葵茎粗、盘直径、盘重、茎叶重和根重在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随着施N、P量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与油葵主茎高度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各处理措施均能影响油葵籽粒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N肥施用量、P肥施用量、盐肥交互作用、NP肥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油葵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含量,N肥和P肥次之.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原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植物病原生物分类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鉴定植物病害。本文介绍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植物病原菌物分类地位的变迁,植物病原细菌的类群组成变化、分类单元的变迁及部分种类学名的更替,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变化和种名的书写格式.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